人生五十刚开始不惑小丫头

第216章 玉玲

“很简单啊,林悦不物质,她妈物质她根本不听她的,要是碰上个要条件的可就坏了。”

陈秀芳听他说的在理,“林悦确实不要道,不过她自身条件在那儿呢,没正式工作,没父母托举,你们以后的日子就得全靠自己。”

“不是还有我妈吗?”王浩突然说:“您有退休工资,还想着赚外快,您想的不就是贴补我吗?我们俩比起双方父母都没能力帮助的那些人,还是幸福的!”

王浩说的一点儿都没错,可陈秀芳听在心里,却觉得不那么舒服。

锅里发出了“噼噼啪啪”的声音,生煎饺子应该快熟了。

陈秀芳没有回答,转身进厨房掀开锅盖,只见饺子里的水已经下去了,饺子皮表面发干,透出里面的馅料颜色,饺子空隙里的面粉贴在锅底上,圆圆的小孔边缘呈现出黄色,凭经验判断,熟了。

陈秀芳拿铲子把饺子整体翻了个个儿,底部已经煎得金黄,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她用铲子轻轻拨弄着饺子,心里却还在想着王浩的话。

“妈,可以开饭了吗?”

王浩走进厨房,站在她身后看着金黄焦脆的饺子问道。

陈秀芳微微叹了口气,“熟了拿过个盘子来吧。”

王浩小时候特别挑食,很多东西都不吃,陈秀芳这个亲妈也搞不懂,为什么他不吃,她觉得有些东西王浩根本就没尝过,味道好赖,他都不知道,就是不吃,比如各种鱼,他不吃,还有咸菜,从来不碰,她这次搬来北京以后,觉得王浩的口味改了好多,可也是尽量做记忆里他爱吃的。

看今晚的表现,生煎饺子他爱吃,果然吃饭时王浩吃了不少。

吃完饭,王浩抱着笔记本电脑在他房间里不知道埋头鼓捣什么。

陈秀芳隔着门对王浩说,“餐桌上有水果。”

王浩答应了一声,并没有出来,陈秀芳也没有送进去,回了房间。

该准备试听课了。

她早就想好了内容,她要讲一篇经典古文——周敦颐的《爱莲说》,这节课她讲过几次优质课了,而且每次的构思都不尽相同,不管怎么讲,效果都还不错,是她的拿手之作。

陈秀芳坐在桌前,手边没有电脑,她就用手机,反正现在手机就是个微型电脑。

她仔细斟酌着每一个教学环节,想着如何能把《爱莲说》讲得生动有趣。

然而,王浩的话还是时不时在她脑海中浮现。她知道儿子说得有道理,可心里还是有些担忧林悦的条件会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

备完课,陈秀芳起身去客厅倒杯水。

路过王浩房间时,她听到里面传来轻轻的笑声。她忍不住停下脚步,透过门缝看到王浩正对着电脑屏幕笑得开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情。

陈秀芳心中一动,也许儿子和林悦在一起真的很快乐。她突然又一次坚定了想法,婚姻不能只看物质条件,儿子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很快,教案就出来了,因为没法做课件,陈秀芳又觉得没什么事了。

她又想到了玉玲。

玉玲年轻时谁不羡慕,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头乌黑的头发,别人一根小吊辫扎着甩呀甩的,玉玲那满头乌黑的头发扎吊辫根本就吊不起来,她都是扎一个低马尾披在肩上,走到哪儿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所见之人,无人不说,这女孩头发怎么这么多,这么好!

因为长得好,嫁了当时镇里知名企业家的儿子,自一开始就没过过穷日子,别人家刚买了摩托车高兴的找不到北的时候,人家早就坐上了小汽车;时兴戴什么首饰,人家就先戴上,金项链,金手镯,金脚链应有尽有;衣服更是换着花样的穿,光鞋子他们家倒座里就摞了一面墙。

生了大闺女以后,娘家妈帮着看孩子,她只管上班,十指不沾阳春水,回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打扮自己。

人家女儿也争气,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成绩一路领先,想想自己那时候天天累的晕头转向,30多岁面黄肌瘦像个50多岁的老太太,人家玉玲简直就像18岁的大姑娘。

后来公公婆婆是没的挺早,可是人家老公已经成长起来了,在社会上也有了地位,校长、镇里的干部谁不给三分面子,别的老师忙着抢名额,讲优质课,评职称的时候,玉玲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占名额已经把中职评上了;过了几年,人家又声不响地把高职也评完了。

上班逍遥自在,不争不抢,人缘自然也好,大家都说玉玲命好,简直就是人生圆满,特别是生了三胎以后,谁不夸人家是积了三辈子德修来的福分,谁知道一下子摊上个这事儿。

养了几年的孩子,突然之间就出意外没了,这是父母最大的心殇,恐怕后半辈子都缓不过来了。

其实同事之间也说不上关系多好,一般情况下,同事之间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陈秀芳之所以总想起玉玲来,是因为玉玲对她有过好处。

那年临河镇的治安特别不好,王建军那的案子也比较多,他隔三差五就出差。

不巧,王浩就在那节骨眼上突然得了病,半夜睡着觉惊厥,呕吐,开始陈秀芳以为是白天吓到了,也没怎么往心里去,可是接下来的几天,陈秀芳感觉越来越不对劲,王浩开始便血,下肢浮肿,一按一个坑,赶紧打车带着去了县医院。

县医院检查以后怀疑是肾炎,陈秀芳一听根本不相信: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得肾炎呢?

王建军没在家,打电话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陈秀芳跟父母商量,父母都说最好转到市里大医院去看看,县医院水平有限,信不过。

陈秀江借来车当即就去了市人民医院,可是一进去就傻了眼,医院里人山人海,挂号处排着长长的队伍。

陈秀芳抱着王浩心急如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看上病。父母和陈秀江也是干着急,没办法。

就在她焦急万分的时候,玉玲出现了。

玉玲刚好看完一个病号,想回家,一出来就看到了陈秀芳,玉玲了解情况后,立刻带着陈秀芳找到了在医院工作的她老公的亲戚,很快就帮王浩挂上号,安排检查。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中,玉玲也没走,一直陪着。

经过详细检查,王浩果然是急性肾炎,在玉玲家亲戚的关照之下,住上了院,病情得到了及时诊断和治疗,陈秀芳心里对玉玲充满了感激。

后来,王浩的病逐渐好转,这件事也成了陈秀芳心中难以忘却的温暖。

如今想到玉玲遭遇丧子之痛,陈秀芳愈发觉得命运弄人。

她一直觉得应该找个时间去看看玉玲,可忙这忙那的,一直没腾出空来,可是现在,她觉得她不能拖了,就得马上回去看看,哪怕就安慰两句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