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刘光奇科长

南方羊城的秋夜,余热未散,空气里仍裹着潮湿,蝉声稀疏却执拗,像黏在耳畔挥之不去的低语,更添人心烦乱。

刘光奇推着自行车,随下班的人流挤出第二机械厂的大门。

晚风微起,却吹不散他心头的沉闷。

工友们三三两两,谈论着食堂的饭菜、孩子的学业、或者厂里最新的闲言碎语,声音嘈杂,却仿佛隔着一层玻璃,传不进刘光奇的耳朵里。

去年那场副厂长职位的竞争,他最终落选了。

另一个资历稍浅、但据说在省里有关系的科长顶了上去。

消息宣布那天,老周厂长在家沉默地抽了半晚上的烟,最终只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没再说什么。

周雨婷看着丈夫,眼神里有失落,但更多的是心疼。

她知道丈夫心里憋着多大一股劲,又承受着多大的煎熬。

岳母倒是私下念叨过几次:“要是当初……唉,光奇你就是太要强了。”

是啊,太要强。

刘光奇自己知道。

或者说,是那点可怜的自尊和无法面对过往的怯懦,绊住了他的脚步。

当时,只要他去联系上那个名震全国的二弟刘光天,莫说一个副处长,就是正处厂长,恐怕也并非难事。

机会就在手边,唾手可得。

但他没有。

他过不了自己心里那道坎。

十几年不闻不问,形同陌路,如今弟弟发达了,成了天上的人物,自己就眼巴巴地凑上去求好处?

他刘光奇虽然算不上什么顶天立地的好汉,但这张脸,他还想要。

更重要的是,他怕。

怕看到二弟冷漠的眼神,怕听到嘲讽的话语,怕坐实了自己就是一个趋炎附势、无情无义的小人。

当年决定跟着岳父南调,他内心的挣扎远比外人看到的要激烈。

四九城有他的根,他的父母,还有他那两个弟弟。

但那时,年轻的刘光奇心里揣着更大的抱负。

尤其是二弟光天,当时竟然已经成了保卫科的科长!

从小到大,他刘光奇才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学习成绩好,听话懂事,是父亲刘海中整天挂在嘴边的骄傲,是要求两个弟弟学习的榜样。

而他那时只是个技术员,听起来体面,但在厂里,技术员一抓一大把,升迁慢,出头难。

他仿佛能看到自己未来十几二十年的样子——熬资历,评职称,也许运气好能当个技术骨干,但想走上真正的领导岗位,难上加难。

父亲刘海中的官瘾和虚荣心,他是清楚的,自己这个“榜样”若一直只是个普通技术人员,

父亲会怎么想?

街坊四邻会怎么看?

他受不了这种潜在的、微妙的落差。

他需要证明自己,证明父亲一直以来的偏爱和栽培没有错,证明他刘光奇才是真正有出息的那个。

现实似乎也证明了他选择的正确性。

在南方的机械二厂,有岳父这棵大树的荫庇,他从技术员做起,一路顺风顺水。

比起同期进厂的人,他更早担任项目小组长,最终,在岳父退休前几年,他如愿坐上了技术科科长的位置,正科级。

那时他还不到30岁,年富力强,岳父尚未退休,所有人都觉得他前途无量,下一个副厂长的位置仿佛已是囊中之物。

他曾一度坚信,自己的选择英明无比,走出了那个拥挤的四合院,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然而,岳父的退休,像一道清晰的分水岭。

大树底下好乘凉,

但大树一旦移开,

炙烤的阳光和风雨便直接打在了他的身上。

失去了最大的依仗,他才猛然发现,自己这些年的顺遂,固然有能力成分,但岳父的影响力无形中为他扫清了多少障碍,又带来了多少机遇。

他性格中的谨慎甚至有些保守,在需要锐意进取和强力手腕的领导岗位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厂里人事关系盘根错节,新的领导有新的班底和想法,他这个“前朝老臣”,又是技术干部出身,渐渐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技术科科长的位置,他一坐就是很多年。

眼看着后来者居上,眼看着那些比他更会钻营、或者背景更硬的人一个个爬到了前面。

副处级的位置空出来不止一次,每一次他都仿佛能看到一点希望,但每一次希望又都悄然落空。

他忽然意识到,或许技术科科长,就是他自己能力的顶点,也是他失去岳父庇护后,所能触及的职业生涯的终点了。

如果没有意外,他可能还会在这个位置上继续熬下去,直到退休。

曾经的“快车道”,早已变成了看不到头的“慢车道”,甚至可能是“死胡同”。

这种认知,比竞争副处长失败更让他感到无力和苦涩。

它无声地否定了他当年选择的价值,嘲笑着他这些年的按部就班。

而去年刘光天的那则新闻,像一道刺目的强光,瞬间照亮了他这种停滞不前甚至有些窘迫的处境。

那个被他几乎遗忘、甚至潜意识里有些轻视的二弟,以一种他无法想象的方式,达到了他连仰望都觉得费劲的高度。

这种对比,太过残忍。

他拒绝去联系光天,固然是因为自尊和愧疚,但内心深处,何尝没有一种恐惧?

恐惧直面这种巨大的、足以颠覆他一生认知的落差。

他宁愿守着眼前这潭微澜的死水,维持着这份勉强体面却再无进步的现状,也不愿去触碰那可能改变一切、却也可能让他无地自容的未知。

自行车拐进了干部楼所在的安静街道。

家的轮廓就在眼前,饭菜的香气似乎已经隐约可闻。

但那栋楼,此刻在他眼里,却像极了一个精致的、却也是困住他的鸟笼。

日子似乎又回到了过去的轨道,按部就班,波澜不惊。

但只有刘光奇自己知道,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他变得更加沉默,下班后更愿意待在办公室里对着图纸发呆,而不是回家面对岳父那虽然不再提起、却总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失望的眼神。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显得有些孤单。

生活依旧湿润宁静,只是他的心,再也无法真正宁静下来。

那份错失机遇的遗憾与维持自尊的倔强,

如同南方季节的湿气,无声地浸润着他,

成为一种难以驱散的、漫长的煎熬。

他知道,有些心结,或许一辈子都解不开了。

而那条原本可能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他亲手选择了绕开,

只能沿着眼前这条看得见尽头的路,

继续走下去。

————————

加更一章!!!

今天是9月18日。

街上的防空警报响起,一声接一声,沉重地穿透天空。

那一刻,我才猛然想起——今天是什么日子。

请一定,一定不要忘记这片土地曾经承受的苦难与屈辱。

勿忘国耻,并非只为铭记伤痛,更是为了在清醒中前行。

愿你我,皆以此自勉:

脚踏实地,不负韶华,

坚定、不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