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秦淮茹的决断
昏黄的灯光下,饭桌上的气氛有些沉闷。
棒梗和晓燕脸上带着一天的疲惫与失落,显然又是无功而返。
秦淮茹默默看着儿子和儿媳扒拉着碗里的饭,没什么胃口的样子,心里跟明镜似的。
她沉默地夹了一筷子炒白菜到他们碗里,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声音不高,却清晰地打破了沉默:
“棒梗,晓燕,妈看你们这样天天往外跑,也不是个长久之计。”
“眼下城里待业的人多如牛毛,工作确实难找。”
她略作停顿,目光落在棒梗身上,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这么着吧,棒梗,…你去轧钢厂,顶妈的岗位。”
“妈那份工作还算轻省,毕竟是正式工,稳定,有粮本,有劳保,养家糊口总是没问题的。”
这话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瞬间在饭桌上激起了涟漪。
小当和槐花同时惊讶地抬起头望向母亲。
棒梗更是猛地直起身子,急声道:
“妈!那怎么行!您还没到退休年纪呢!怎么能把工作让给我?”
秦淮茹脸上露出一丝历经风霜后的豁达与无奈:
“啥让不让的,给自个儿儿子,有啥不行?妈在厂里干了这么多年,也差不多到站了。”
“现在政策允许父母退休子女顶替,妈提前办个‘病退’或者‘内退’,手续总能想办法办下来的。”
她随即转向林晓燕,语气温和却同样坚定:
“晓燕呢,就跟妈在家,和槐花一起,咱们娘仨搭把手,糊火柴盒、接点缝纫活。”
“别看这些活计零碎,攒在一起也不少挣,贴补家用总是够的。咱们一家人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林晓闻言,立刻放下筷子,急切地说:
“妈,这些活儿我能干!糊火柴盒、缝缝补补我在行,在农场也常做!您还是在厂里上班吧,让棒梗再出去找找看……”棒梗心里堵得发慌。
他千里迢迢回来是想让母亲享福的,不是来夺走母亲的工作,让母亲回家做更辛苦的零活的。
他张了张嘴,喉咙发紧:“妈…这…这真的不行…”
“有什么不行?”秦淮茹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家之主不容反驳的决断。
“眼下这是最稳妥的法子!先安顿下来才是正经!你有了正式工作,晓燕和家里也有个进项,这日子就能立马稳住!别争了,听妈的!”
屋里一时间静了下来,只剩下煤炉子上水壶轻微的嗡嗡声。
棒梗望着母亲斑白的鬓角和那双写满不容置疑的眼睛,鼻子一酸,明白这是母亲能想到的、最快也是最实在的为他们铺路的方法。
他重重地点了下头,将满心的感激与愧疚硬生生咽回肚里,只哑着嗓子应了一声:
“哎,妈,我听您的。那您就在家多歇着,让晓燕和槐花多干点。”
秦淮茹听了,轻轻摇头,脸上的神色慈爱却依旧坚持:
“傻孩子,妈忙活惯了,真让我整天闲着,反倒浑身不自在。”
“糊火柴盒、缝缝补补这些活儿,累不着人,还能边干活边跟晓燕、槐花说说话,挺好。”
她看向林晓燕,目光里满是包容与安抚:
“晓燕刚来,对京城还不熟,正好在家先适应适应,妈也能多教教她咱们这儿的规矩和过日子的门道。这事儿啊,就这么定了。”
棒梗看着母亲那熟悉而坚韧的神情,知道此事已无转圜余地。
他太了解母亲了,她一旦决定了为这个家、为子女付出,就绝不会后退半步。
他喉头滚动,千言万语堵在心口,最终只化作沉甸甸的一个字:“……哎。”
他低下头,大口扒拉着碗里已经微凉的饭菜,借以掩饰发红的眼眶。
那饭菜混合着母亲的付出与自己的无奈,滋味复杂难言。
林晓燕看着婆婆,又看看丈夫,心里既为婆婆毫无保留的接纳与呵护而感动,又因自己的到来给这个家增添的负担而感到一丝不安。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屋内的凝重,
易中海洪亮的声音在门外响起:“秦淮茹!棒梗!王主任来了,开全院大会,各家都得到场!”
夜色下的四合院中院难得地聚满了人。
院里几盏电灯泡散发着昏黄的光晕,柔和地照亮着每一张熟悉的面孔。
院子中央摆着八仙桌,街道王主任、一大爷易中海和三大爷闫富贵坐在桌后,面前的搪瓷缸子里飘出袅袅热气。
不少人家都自带了板凳马扎,在院子里寻了合适的位置坐下。
许大茂拎着个小马扎,嘴里嘟囔着:
“这大冷天的,开哪门子会啊……”媳妇陈秀英跟在后头,也拿着个折叠凳。
他们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坐下,许卫东则站在了边上。
那边闫解成和于莉夫妇也搬来了两个小板凳,挨着许大茂一家坐下。
于莉的围巾松松地搭在颈间,正轻声和旁边的李家媳妇说着什么,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
几个老爷子直接坐在廊下的石阶上,慢悠悠地抽着烟袋。
贾家一家也来了。秦淮茹带着棒梗、林晓燕、小当和槐花站在人群靠后的位置。棒梗不知从哪找来块砖头,用报纸垫了垫让晓燕坐下,自己则体贴地站在她身侧。晓燕好奇地打量着四周,脸上带着初来乍到的羞涩,但也渐渐被这热闹的邻里氛围感染。
各家各户的人们或坐或站,低声交谈着。
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茶香和家常饭菜的余味,营造出温暖而融洽的氛围。
易中海站起身,面带笑容地环视了一圈邻里街坊,清了清嗓子说道:
"大家静一静,今晚把大家请来,是王主任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咱们掌声欢迎王主任!"
院子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所有人都调整了下坐姿,目光聚焦到八仙桌前,期待着即将宣布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