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崛起
杨庆回到办公室后,休息了好一会儿,才压下自己跳动的心脏。</p>
他也知道不应该交浅言深,但是在那个局长问他的时候,他还是没忍住说了一嘴。</p>
这些古建筑实在是太可惜了。</p>
哪怕因为他的话留下一点,都是值得的。</p>
每救一下一点,就是为后代留下了一片泼天富贵。</p>
还好,现在的人都是干实事的,不会因为他的实话,而针对他。</p>
雷根生听说杨庆回来了,急忙跑过来,在看到杨庆拿回来的许可文件后,他心中振奋的难以名状。</p>
虽然这和他的古建筑关系不大,但是这可是楼房啊。</p>
代表他们装修公司真的不是一个小作坊了。</p>
他真的把饼给做出来了。</p>
杨庆要建楼房的消息,很快也传遍了半个京城。</p>
杨庆的名字,也开始真正的被人所熟知。</p>
他再也不是一个可怜虫了,他成为了一个名人。</p>
很快杨庆在报纸上写的文章也被人发现了。</p>
尤其是杨庆精炼出来的那些语句。</p>
开始在社会上传播。</p>
这是一个有本事而且有思想觉悟的有志青年。</p>
杨庆的发展,出乎了王主任的预料,也出乎了大院人的预料。</p>
每次进大院的门的时候,三大爷对杨庆都是热情的不得了。</p>
“杨庆回来了。”</p>
“杨庆累不累?来我这里休息会儿,摘个黄瓜吃。”</p>
就连贾张氏在见到杨庆后都会露出笑容。</p>
“杨庆好啊,你吃了没?”</p>
刘光天对于杨庆的成就与有荣焉,见谁都要给杨庆吹嘘一番。</p>
“看到没有,我杨哥,亲的。”</p>
许大茂却有些尴尬。</p>
“想不到啊,想不到啊,烂泥巴也能糊上墙了。”</p>
老太太则笑的合不拢嘴。</p>
“好,好好,出息了,出息了。”</p>
陈红对杨庆都温柔了很多。</p>
“老公,累不累,我来给你揉揉肩膀。”</p>
这些变化,让杨庆感觉整个世界都变了。</p>
好像他以前一直活在梦里一样。</p>
筹谋两年,终于瓜熟蒂落。</p>
这天晚上,王主任来到了杨庆家。</p>
她内心挺复杂的,杨庆的变化实在是太大太快了,让她始料不及。</p>
“杨总?”</p>
杨庆见到王主任,热情的迎进来。</p>
在听到王主任的话后,尴尬的不行。</p>
“什么总不总的,我就一个总经理,万玲不干,非要让我干的。”</p>
“王姨,你就别笑话我了。”</p>
王主任看他尴尬的不行,这才放过他。</p>
“让你低调一点,没想到你这么高调。”</p>
“盖楼的事情,竟然都没有来找我,自己就解决了。”</p>
杨庆摆着手。</p>
“这还不是背靠街道好办事儿吗。”</p>
“王姨,今天过来是不是有啥事?”</p>
杨庆急忙转化了话题。</p>
王主任也不和他掰扯了,认真的说道。</p>
“六味地黄丸,已经在港城卖了。”</p>
“卖挺不错。”</p>
“这里面有你的一份大功劳。”</p>
“另外,进出口公司那里,有人看上你了,想让你过去。”</p>
“你什么想法?”</p>
杨庆一愣,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引起进出口公司的注意。</p>
“不用了,王姨,我现在干的挺好的。”</p>
他还是有点不信,实在是进出口公司,在这个时代,拥有着崇高的地位。</p>
地位越高,他的审查就越严格,自己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通过审查。</p>
搞个长租房,这样的事业性单位已经是极限了。</p>
进去权利中心?那想都不要想。</p>
所以他不认为这事儿是真的。</p>
王主任见杨庆拒绝掉了,心里也松了一口气。</p>
因为她也明白,这工作根本落不到杨庆。</p>
很有可能是有人对杨庆有了怀疑了,想要利用这个机会严格审查一下杨庆。</p>
也可能是有人看上了长租房项目。</p>
“不去也挺好的,在咱们街道,我还能照顾你一点,要是出去了,就只能靠你自己了。”</p>
“而且你还有陈红和老太太要照顾,一旦去了进出口公司,就不由人了。”</p>
陈红挺着肚子,听着他们两个人谈话,担忧的道。</p>
“王姨,杨庆现在会不会名声太大了?”</p>
“他那什么杨总的,我听着就心慌。”</p>
“不行,就换个人吧。”</p>
王主任一阵感叹。</p>
“只怕是不行,现在他们整的那一套,都是新东西,其他人根本不会玩。”</p>
“而且他现在是各个街道推举出来的,已经不是咱们红星街道可以任意任免了。”</p>
她是真的没有想到杨庆可以做到这一步。</p>
陈红,也没有想到杨庆现在已经这么厉害了。</p>
街道主任,都拿他没有办法了。</p>
怨不得杨庆去搞楼房审批,都不需要请王主任帮忙了。</p>
既然杨庆这里没问题,陈红把自己的事情,搬了出来,想为杨庆吸引一点火力。</p>
“王姨,农技站那里,已经建好了温室大棚,是用的塑料薄膜建的。”</p>
“今年冬天如果试验成功,那农技站可能要脱离街道了。”</p>
“王姨你要有一个心理准备。”</p>
她在农技站已经听说过了,农业部想要接手农技站,然后全国推广农业技术。</p>
王姨一阵心疼。</p>
“农技站咱们可是投入了不少。”</p>
“农业部怎么都没有和街道打个招呼就想抢走?”</p>
这可是一个挣钱的买卖啊。</p>
“陈教授怎么说的?”</p>
陈红说。</p>
“现在农技站又多了很多人。”</p>
“教授说,只靠街道已经不行了。”</p>
“他要做研究,需要更多的钱。”</p>
“街道拿不出来,部里可以给他提供这些帮助。”</p>
看来陈教授是去意已决,留是留不住了。</p>
“明天我去找部里。”</p>
随后王主任又看向杨庆。</p>
“你觉得咱们应该怎么办?”</p>
农技站的发展,也出乎了杨庆的预料。</p>
历史上农技站真正建立起来,已经到七十年代了。</p>
现在还是大建设时代,各地都在努力建设水利工程。</p>
大名鼎鼎的红旗渠,就是这些年开建的,建造了十年。</p>
“王姨,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确实不是我们一个街道能够完成的。”</p>
“不过,怎么说农技站,也是咱们街道建立的。”</p>
“所以,农业部要想要走,也得给咱们留下一点东西吧。”</p>
“我认为,咱们可以争取一下,农业器具生产。”</p>
“比如镰刀,锄头,铁锹,犁头,耙,耧等。”</p>
“别看这些东西小,但是还是很有挣头的。”</p>
“正好咱们街道的人,不是轧钢厂的就是机械厂的,人才足够。”</p>
“而且我们还可以和京城附近的公社合作,研究新型农具,甚至是农业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