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圣开始能优斯特

第844章 悠闲日子 再得一子

第844章悠闲日子再得一子

周游见识到侍女们用巴掌大的器皿,一口气运走数百斤的清泉。

这些弱女子分明没有武功底,手不能提重物,却轻松提着数百斤的水盂、净瓶离开。

很明显,这些器皿和符链一样,都是称天组织的造物。

北地有储物口袋出世,引发各方争夺,但是在地京的祭天行宫内,却将如此宝贵的东西用来运送泉水,最普通的侍女都能接触到。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当初的形心态就是井底之蛙。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存在各种珍奇异物,他所认为的天大秘密,真要放眼整个天下,也就是一般水平。

思想的巨大冲击严重影响周游的心情,以至于接连几天他都有些闷闷不乐。

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果山称王称霸的猴子到了天庭法,发现自己是个土包子。

侍女们取水之后,惯例给了些赏赐,当然赏赐是出自她们侍奉的贵人。

周游没有多看几眼,而是让侍卫比照常例分配,自己不多干涉。

很快到了休沐日,祭天行宫地方很大,适开放一些地方供侍卫们休息。

周游赶初来乍到,除了敖东来谁也不认识,也就没有固定圈子,很识相没有乱攀谈,他扫视几样,突然看到一个‘熟人’。

嗯,防区对面,坐在岸边看书的那位侍卫,面白如少女,配置的兵器是斧钺,正斜靠在一旁满是黄叶的大树上。

对方先发现了周游,招手示意他过去。

“左府周氏西宗,周大千!”

“右府许氏,许六韬。”

右府许氏,那不是原本公良城许氏的主宗么

要说同样离开公良城的许、祁两家,命运各不相同,祁家被灭,许家却残存下来。

许六韬出身许家,在右府也不出类拔萃,在侍卫中家世并不出众。

周游也有些好奇,他为何能担任金斧侍卫

“原来是周世子!”

许六韬非常客气,摊开手中书卷,密密麻麻,布满大小篆文的拓印。

他指着书卷,“上次我见世子多看了几眼,您也懂篆文”

周游突然想到,金仙道的起源,本就是许多世家成员构成,他们有丰厚的条件,充足的资源,更是距离九鼎最近的那一群人。

嗯,难道许六韬也是金仙道,而且出身称天组织他和重阳公有无关系么

“接触过一些,算是有些兴趣!”

周游谦虚道,然后就和许六韬聊上了。

刚聊了不超出三句,许六韬突然发发问,“世子认识浮玑道主”

心头一个咯噔,太突然了,这人眼力怎么毒

“或许您认识的那位不叫这个名字,抱歉,我刚才问的唐突了。”

许六韬温和解释道,“天下金仙道的分支流派均有脉络可循,北地以浮玑道主独树一帜,他广招信徒,散播篆文理念,追随者众多,甚至连南方某些州府深受影响。”

“刚才世子对篆文的讲解和看法,深受其影响,让我有些疑惑!”

原来如此!

但寥寥几句,许六韬就看出浮玑道主的风格,他在篆文方面的天赋和造诣极为可怕。“我是向一位曾夫子请教过篆文!”

许六韬听完劝道,“浮玑道主绝非正途,幸而世子牵扯不深,及早纠正还未为晚。”

他顿了顿,“如果您也有意,我可以代为引荐一位篆文大师。”

周游顺水推舟答应了,多嘴问了句那位大师的名讳。嗯,得到的答案是司辛墨池。

司辛墨池,也是称天八走卒之一,号曰……熬卒。

可不巧了么!

马甲摩云子来地京,一直都是他负责接待,二人关系好得就差拜把子。

根据摩云子观察,司辛墨池也是重阳公的得力臂助之一,其篆文功底深不可测。

二者平辈论交,相互探讨篆文都有所保留。

但是,如果周游以晚辈身份请教,或许又是另外一个情况了。

“司辛大师,那可是地京有名的大师,许兄真能玉成此事”

周游装作一副迫不及待的模样。

许六韬笑了笑,“世子用心肯学,大师自然不吝赐教,嗯,您听过金仙道么……”

接下来就是巴拉巴拉也一番安利。

周游越听越是心里透亮,原来金仙道也有拉人头的需求。

当然了,他的出身也颇具‘统战’价值,毕竟是左府周家的世子,加入金仙道也属于双向奔赴,合则两利。

许六韬拍着胸脯保证,一定牵线搭桥,让周游能拜入司辛墨池门下。

在此之前,他愿意一尽绵薄之力,先给周游打打基础。

对此周游表示麻烦你了,不如现在就开始。

难得的休沐日,二人勤学苦读,研究篆文,引来不少奇怪的目光。

许六韬是真痴迷篆文,入宫之后,别的衣物用具都不带,箱笼里装满了各种拓印文本,甚至还有石刻、金器。

他带着周游参观自己的收藏,并给他讲解篆文的入门常识和基础。

嗯,真正压箱底的绝活自然有所保留,但对周游普及的常识最为珍贵,体现了称天流派的独特风格,以及理解地京广泛流传的篆文思路。

北地最大派别是浮玑道主的组织,以云鸟篆为主流,而地京这边,则是符书为尊。

包括符链、水盂等见过的器物,均是以符书打造的器物,可以动用篆文之力。

除此以外,还有西方悬天万窟山又别具一格,对篆文的利用名为‘印具’。

通过祁家等世家联盟流入地京的篆文造物,比方说牺牲幡等等,都是印具打造而成。

原理大体相同,无非是运用手法各异,研究起来别有趣味。

许六韬专攻符书,对云鸟篆、印具略有知晓,也都介绍给周游。

周游贪婪吸收这些知识,篆文功底越发夯实,原本许多停滞的研究项目突飞猛进。

在行宫的日子,渐渐没那么枯燥了,转眼篆文,顺便以礼养剑,功课也没拉下。

不知不觉间,时光飞逝,朱清生产的日子到了。

宫外留留守的亲卫得到消息,立马托人送入宫中,周游急忙找到周某告假,很顺利批了,半夜才返回周氏西宗。

“哇哇哇!”

刚进门,一声也婴儿啼哭声,仿佛迎接老爹下班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