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山海执火之人
第二十三章 问对3漫谈
小
大
“究竟何为结绳记事?”
老者听到他这个问题,脸上泛起震惊的神色,“你不知结绳记事?”
见老人的反应,黎贪也是感到不自信。按照黎登的说法,他是九黎族正之子,不应该不知道这种由大母负责的东西,可是他确确实实是没有见过的。
但是老人震惊之后,还是开口了。原本以为老人会继续涛涛大论,没想到老人却走到他的面前,一脸严肃地说道:“你把眼睛闭上。”
黎贪感到奇怪,明明要说“结绳记事”,为什么要闭眼睛?不过借助洞口透过地微弱亮光,他模模糊糊看到面前老人的表情,知道他并不是在戏弄他,于是他最终还是闭上了眼睛。
老人见他闭上了眼睛,便又开口说道:“现在你仔细听。”
随后,他开始在黎贪的面前踱步起来,从他的面前走到了他的身后,又从他的身后走到了他的面前。
老人问道:“你听到了什么?”
黎贪闭着眼睛,一时之间不知他究竟想问什么,但还是弱弱地回答道:“你动了。”
老人接着说:“我动了,那我现在在哪里?”
黎贪有些不明所以,“你在我面前。”
“那你闭眼前我在哪里?”
“你在我面前。”
“那我动了吗?”
“你……”
黎贪不知该怎么回答了。
老人接着说:“现在你睁开眼睛。”
黎贪乖乖照做,老人果然还在他面前的位置。
老人又问了一遍:“我动了吗?”
黎贪这次想通了,回道:“你动了,但是在我闭眼之中动的。”
老人一笑:“对咯,以你闭眼为界,你闭眼时我动了,你睁眼时我则没动。”
黎贪接着说道:“可是无论我是否闭眼,你都动了,只是我没有看到。”
老人接着便说道:“就是如此,有绳结就能让人知道我动了。”
黎贪陷入沉思。
又是一阵各自沉默之后,黎贪又开口问道:“为何是绳?为何不用磨石,不用挫木,不用垒土,而偏用结绳?”
老人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妙问!”
“先人何思,早已无可知晓,但以我之见,此绳,非仅仅木绳而已。”
“绳非绳?那绳是何物?”
“你可知赤日东升西落,从未停歇?”
“我知。”
“今日之日,与昨日之日,一样否?”
“……”黎贪答不上来。
老人笑,接着说道:“今日与昨日,日均升于东,今日可是昨日?”
黎贪在思考着,没有回答。
“昨日已逝,永不复返,可对?”老人接着引导道。
“时!”黎贪猛然惊醒,想起了黎经曾给他讲过的东西。虽然曾经他听的时候没有听懂,但是现在经过老人的诱导却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上面。
老人又笑,“对咯!就是时。”
停下来歇了口气,他接着说道:“时,虚无缥缈,不可见,不可感。但时却像极了我们世间一种常见之物。”
黎贪,想了一下,迅速答出:“川。”
“对咯。川者,水之流,拥拥而前,不复回转。而时者,亦如流水也。”
“你看那河川,细长延伸而出,像不像那木绳呢?”
“我们啊,看不见时之流动,只能看见时之一断,此间,下间,复下间,因此我想绳之结便是这时之间。”
黎贪再度陷入思考之中。
良久,黎贪突然问出一个奇怪的问题:“可是木绳有头有尾,而时间无穷无尽,何解?”
老人立刻反问道:“你又怎知时间无穷无尽呢?”
这一句话把黎贪又问懵了,可是当他沉静下来细细想想,似乎确实如此,谁又知道时间是什么样的呢?
老人接着说道:“每当族中换一族正,便更换一木绳。或许每当山海换一间纪,便换一时间呢?”
“再者,时间若无穷尽,从何而来也。世间事物,均有其生发之理,形成之仪,时间又怎能是无头无尾的呢?”老人顺着黎贪挑起的新话题,继续延伸道。
黎贪放弃抵抗了,顺着他的话问道:“那时间之起源为何,结尾又为何?”
“元。”老人挑了挑眉,神态兴奋。
“元,即源,即圆,乃世物之极也。元为世物之始,亦为世物之终。元为至小,亦为至大,以一之数,亦大于元远也,而以大九之数,亦小于元远矣。”
黎贪听的实在有些头疼,见面前的老人如此眉飞色舞,顿时便觉得这些东西还是不适合他,还是黎经那样的人来研究这些更合适一些。
老人见黎贪愣在原地不动了,也知道自己说的实在太抽象,对于这个不通象道之说,甚至刚知道数术的孩子来说,实在是难以理解。于是他也不再说了,两人以沉默结束了这个复杂的话题。
黎贪开始回想起那个夜晚黎经教导他的东西,时间之流动,人之变化,象道之说……
老人则是昂起头,不知是在想些什么,一副得意的模样。
突然,黎贪有些明悟,结合今天在老人这里听到的,一个奇怪的想法突然出现在他心中。
他抬起头,以疑惑的目光问道:“既然时间有元,那世间是否有源呢?”
老人被他这个奇怪的问题问的有些懵,不过他随即开始思考起来。
黎贪见老人不回答,一边整理思路一边说着自己的想法。
“既然山海无边无际,那它是否在变化呢?”
“是否这世间就如孩童之身体,在不断生长呢?”
老人也反应了过来,顺着他的话继续说道:“既如此想,那便不再需要“时”,时与世本就一物,就如人之手脚,一齐生长,便不必再分开了。”
紧接着,他又自言自语补充道:“既如此,则时与世亦有其起源,而必然有其终结,便如人之一生,先长大后衰老,最终走向灭亡。但以此来说,我们便都已是注定的,譬如此时此刻,你当到此地遇此人讲此理,都是定数。”
“而倘若以我之想法,则时间可了,而世物延绵,抑或时间无尽,而世物有穷,则世间之事之物均有其相类而不相同。”
虽然他刚刚把自己的想法传给了黎贪,但是不代表他不能够接受新的想法。即使别人的想法新奇,甚至是有悖常理,但是他也不会即刻否定,而是辨别,吸纳。
这样的智慧是一生的经历在他身上留下的刻痕,也是人与人之区别所在。
黎贪一时没想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便问道:“何来此言?”
老人不知从哪里拿出两根短树枝,先是在黎贪面前挥了挥让他看清了。随后他把其中一根放到了地上,说道:“此为你之说,时与世俱为一体,则由其头向其尾,仅此而已。”
说着他又把另一根也放到了地上,而这一根与第一根却触碰交叉。老人来回摆弄,换了很多种不同的交叉方式,这交叉可以交叉在不同的点,可以交叉处不同的角度,看起来有无限可能。最终他又拿出了几根树枝,这次黎贪看清了,这是放在山洞墙壁下的,不知他平时都用来做些什么。
只见他用这些树枝构建了一个网状的结构,树枝与树枝肆意交叉,毫无规律可言。
摆弄一阵,他缓缓说道:“此为我之说,时与世并非一体,则其必有另类之世界也。”
看着那地上的树枝网络,两人又是一阵沉默。
想了想,黎贪又自己否定道:“不对不对,若真如我所想,那先人便不会用结绳来记事了。”
老人听他这样说,摇摇头说道:“小子,你还是不够懂。结绳是结绳,记事是记事,二者并无根本之联系。结绳是方式,就如我们手中之石,而记事是目的,就像我们要攻击敌人。无论有无木绳,我们最终都会有记事的方法。好了好了,又说偏了,我们为何要结绳呢……”
他还没有说完,黎贪突然插嘴道:“所以重要的不是方式,而是目的?”
老人又一次被打断了话题,也不恼怒,而是一笑道:“都不是,重要的是过程和结果。”
随后,他突然要求道:“你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说到这里,黎贪感觉他们仿佛又绕回了刚开始的那个吃浆果还是吃菰米的问题了,他对此大感头疼,可是他还是尽量去想,试图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若有一人,欺凌同族,却致族中青壮气力强盛,神思团结,则此人可赞否?”
他没有给出他的答案,只是顺着老者的话往下思考起来。
老人却不打算让他这样搪塞过去,立刻追问道:“依你之见,以恶行行好事,与以妙行得恶果,你可能接受?”
黎贪仔细想想,一时之间难以回答。
老人这时又笑道:“小子,何须困顿良久?此世间非黑即白乎?”
见黎贪没听懂,便接着说道:“行事之人并非观事之人,而观事之人亦未必事中之人。以行事之人来看,目的达到即为上上之举,倘以良方施行,便是更佳。然事有其前,有其中,亦有其后。
若以观事之人来看,倘行事之人之过程结果不利于观事之人,便皆是错。倘其果善,则可言之其为善人?非也,非也……”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然行事之人需要考虑无关之人的想法吗?
若其得之果远大于其恶行之损,则亦善之也。若其恶行之损远大于其所得之果,此亦差矣。”
“过程与结果本就不是分离的,更不该是对立的,而是一体,过程本就是结果的一部分。”
“小子,你记住,世事无对错,亦无轻重好坏,事中人所立之地不同,所面之方向不同,所求亦不相同,仅此而已。”
听他说完,虽然朦朦胧胧还不太能理解,但是黎贪顿时便想起了大母。
在跟大母生活的这些年之中,他见到了太多魑魅魍魉牛鬼蛇神,亦见识过太多风流之士栋梁之才。他们来见大母都是抱有自己的目的,这些人中总有成功,也总有失败。他们有的被大母奖了,也有的被大母罚了,有的功成名就,也有的身死道消。
但是无论他们想做什么,做了什么,大母始终是大母,是九黎之族正,而九黎始终是九黎,是成长之九黎。
大概这就是这个老人所说的吧。
黎贪回味良久,终究是浅尝辄止,毕竟他年纪尚小,经历尚浅。
只是他不知道,他现在所听所想的这些,却都不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
而某天真正懂得了这些知识之后,他也必然要承担其重量。
老人知道面前这个小孩子还理解不了这些,虽然他被黎贪的两次头脑风暴带偏话题感到惊喜,但是他有的只是有限的思考,而不是经历。
他深知有些事不经历过是绝不会懂的。
于是他十分霸道地接回刚才被打断的话题,接着说道:“我们结绳记事,是为了种族之传承……”
老者听到他这个问题,脸上泛起震惊的神色,“你不知结绳记事?”
见老人的反应,黎贪也是感到不自信。按照黎登的说法,他是九黎族正之子,不应该不知道这种由大母负责的东西,可是他确确实实是没有见过的。
但是老人震惊之后,还是开口了。原本以为老人会继续涛涛大论,没想到老人却走到他的面前,一脸严肃地说道:“你把眼睛闭上。”
黎贪感到奇怪,明明要说“结绳记事”,为什么要闭眼睛?不过借助洞口透过地微弱亮光,他模模糊糊看到面前老人的表情,知道他并不是在戏弄他,于是他最终还是闭上了眼睛。
老人见他闭上了眼睛,便又开口说道:“现在你仔细听。”
随后,他开始在黎贪的面前踱步起来,从他的面前走到了他的身后,又从他的身后走到了他的面前。
老人问道:“你听到了什么?”
黎贪闭着眼睛,一时之间不知他究竟想问什么,但还是弱弱地回答道:“你动了。”
老人接着说:“我动了,那我现在在哪里?”
黎贪有些不明所以,“你在我面前。”
“那你闭眼前我在哪里?”
“你在我面前。”
“那我动了吗?”
“你……”
黎贪不知该怎么回答了。
老人接着说:“现在你睁开眼睛。”
黎贪乖乖照做,老人果然还在他面前的位置。
老人又问了一遍:“我动了吗?”
黎贪这次想通了,回道:“你动了,但是在我闭眼之中动的。”
老人一笑:“对咯,以你闭眼为界,你闭眼时我动了,你睁眼时我则没动。”
黎贪接着说道:“可是无论我是否闭眼,你都动了,只是我没有看到。”
老人接着便说道:“就是如此,有绳结就能让人知道我动了。”
黎贪陷入沉思。
又是一阵各自沉默之后,黎贪又开口问道:“为何是绳?为何不用磨石,不用挫木,不用垒土,而偏用结绳?”
老人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妙问!”
“先人何思,早已无可知晓,但以我之见,此绳,非仅仅木绳而已。”
“绳非绳?那绳是何物?”
“你可知赤日东升西落,从未停歇?”
“我知。”
“今日之日,与昨日之日,一样否?”
“……”黎贪答不上来。
老人笑,接着说道:“今日与昨日,日均升于东,今日可是昨日?”
黎贪在思考着,没有回答。
“昨日已逝,永不复返,可对?”老人接着引导道。
“时!”黎贪猛然惊醒,想起了黎经曾给他讲过的东西。虽然曾经他听的时候没有听懂,但是现在经过老人的诱导却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上面。
老人又笑,“对咯!就是时。”
停下来歇了口气,他接着说道:“时,虚无缥缈,不可见,不可感。但时却像极了我们世间一种常见之物。”
黎贪,想了一下,迅速答出:“川。”
“对咯。川者,水之流,拥拥而前,不复回转。而时者,亦如流水也。”
“你看那河川,细长延伸而出,像不像那木绳呢?”
“我们啊,看不见时之流动,只能看见时之一断,此间,下间,复下间,因此我想绳之结便是这时之间。”
黎贪再度陷入思考之中。
良久,黎贪突然问出一个奇怪的问题:“可是木绳有头有尾,而时间无穷无尽,何解?”
老人立刻反问道:“你又怎知时间无穷无尽呢?”
这一句话把黎贪又问懵了,可是当他沉静下来细细想想,似乎确实如此,谁又知道时间是什么样的呢?
老人接着说道:“每当族中换一族正,便更换一木绳。或许每当山海换一间纪,便换一时间呢?”
“再者,时间若无穷尽,从何而来也。世间事物,均有其生发之理,形成之仪,时间又怎能是无头无尾的呢?”老人顺着黎贪挑起的新话题,继续延伸道。
黎贪放弃抵抗了,顺着他的话问道:“那时间之起源为何,结尾又为何?”
“元。”老人挑了挑眉,神态兴奋。
“元,即源,即圆,乃世物之极也。元为世物之始,亦为世物之终。元为至小,亦为至大,以一之数,亦大于元远也,而以大九之数,亦小于元远矣。”
黎贪听的实在有些头疼,见面前的老人如此眉飞色舞,顿时便觉得这些东西还是不适合他,还是黎经那样的人来研究这些更合适一些。
老人见黎贪愣在原地不动了,也知道自己说的实在太抽象,对于这个不通象道之说,甚至刚知道数术的孩子来说,实在是难以理解。于是他也不再说了,两人以沉默结束了这个复杂的话题。
黎贪开始回想起那个夜晚黎经教导他的东西,时间之流动,人之变化,象道之说……
老人则是昂起头,不知是在想些什么,一副得意的模样。
突然,黎贪有些明悟,结合今天在老人这里听到的,一个奇怪的想法突然出现在他心中。
他抬起头,以疑惑的目光问道:“既然时间有元,那世间是否有源呢?”
老人被他这个奇怪的问题问的有些懵,不过他随即开始思考起来。
黎贪见老人不回答,一边整理思路一边说着自己的想法。
“既然山海无边无际,那它是否在变化呢?”
“是否这世间就如孩童之身体,在不断生长呢?”
老人也反应了过来,顺着他的话继续说道:“既如此想,那便不再需要“时”,时与世本就一物,就如人之手脚,一齐生长,便不必再分开了。”
紧接着,他又自言自语补充道:“既如此,则时与世亦有其起源,而必然有其终结,便如人之一生,先长大后衰老,最终走向灭亡。但以此来说,我们便都已是注定的,譬如此时此刻,你当到此地遇此人讲此理,都是定数。”
“而倘若以我之想法,则时间可了,而世物延绵,抑或时间无尽,而世物有穷,则世间之事之物均有其相类而不相同。”
虽然他刚刚把自己的想法传给了黎贪,但是不代表他不能够接受新的想法。即使别人的想法新奇,甚至是有悖常理,但是他也不会即刻否定,而是辨别,吸纳。
这样的智慧是一生的经历在他身上留下的刻痕,也是人与人之区别所在。
黎贪一时没想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便问道:“何来此言?”
老人不知从哪里拿出两根短树枝,先是在黎贪面前挥了挥让他看清了。随后他把其中一根放到了地上,说道:“此为你之说,时与世俱为一体,则由其头向其尾,仅此而已。”
说着他又把另一根也放到了地上,而这一根与第一根却触碰交叉。老人来回摆弄,换了很多种不同的交叉方式,这交叉可以交叉在不同的点,可以交叉处不同的角度,看起来有无限可能。最终他又拿出了几根树枝,这次黎贪看清了,这是放在山洞墙壁下的,不知他平时都用来做些什么。
只见他用这些树枝构建了一个网状的结构,树枝与树枝肆意交叉,毫无规律可言。
摆弄一阵,他缓缓说道:“此为我之说,时与世并非一体,则其必有另类之世界也。”
看着那地上的树枝网络,两人又是一阵沉默。
想了想,黎贪又自己否定道:“不对不对,若真如我所想,那先人便不会用结绳来记事了。”
老人听他这样说,摇摇头说道:“小子,你还是不够懂。结绳是结绳,记事是记事,二者并无根本之联系。结绳是方式,就如我们手中之石,而记事是目的,就像我们要攻击敌人。无论有无木绳,我们最终都会有记事的方法。好了好了,又说偏了,我们为何要结绳呢……”
他还没有说完,黎贪突然插嘴道:“所以重要的不是方式,而是目的?”
老人又一次被打断了话题,也不恼怒,而是一笑道:“都不是,重要的是过程和结果。”
随后,他突然要求道:“你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说到这里,黎贪感觉他们仿佛又绕回了刚开始的那个吃浆果还是吃菰米的问题了,他对此大感头疼,可是他还是尽量去想,试图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若有一人,欺凌同族,却致族中青壮气力强盛,神思团结,则此人可赞否?”
他没有给出他的答案,只是顺着老者的话往下思考起来。
老人却不打算让他这样搪塞过去,立刻追问道:“依你之见,以恶行行好事,与以妙行得恶果,你可能接受?”
黎贪仔细想想,一时之间难以回答。
老人这时又笑道:“小子,何须困顿良久?此世间非黑即白乎?”
见黎贪没听懂,便接着说道:“行事之人并非观事之人,而观事之人亦未必事中之人。以行事之人来看,目的达到即为上上之举,倘以良方施行,便是更佳。然事有其前,有其中,亦有其后。
若以观事之人来看,倘行事之人之过程结果不利于观事之人,便皆是错。倘其果善,则可言之其为善人?非也,非也……”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然行事之人需要考虑无关之人的想法吗?
若其得之果远大于其恶行之损,则亦善之也。若其恶行之损远大于其所得之果,此亦差矣。”
“过程与结果本就不是分离的,更不该是对立的,而是一体,过程本就是结果的一部分。”
“小子,你记住,世事无对错,亦无轻重好坏,事中人所立之地不同,所面之方向不同,所求亦不相同,仅此而已。”
听他说完,虽然朦朦胧胧还不太能理解,但是黎贪顿时便想起了大母。
在跟大母生活的这些年之中,他见到了太多魑魅魍魉牛鬼蛇神,亦见识过太多风流之士栋梁之才。他们来见大母都是抱有自己的目的,这些人中总有成功,也总有失败。他们有的被大母奖了,也有的被大母罚了,有的功成名就,也有的身死道消。
但是无论他们想做什么,做了什么,大母始终是大母,是九黎之族正,而九黎始终是九黎,是成长之九黎。
大概这就是这个老人所说的吧。
黎贪回味良久,终究是浅尝辄止,毕竟他年纪尚小,经历尚浅。
只是他不知道,他现在所听所想的这些,却都不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
而某天真正懂得了这些知识之后,他也必然要承担其重量。
老人知道面前这个小孩子还理解不了这些,虽然他被黎贪的两次头脑风暴带偏话题感到惊喜,但是他有的只是有限的思考,而不是经历。
他深知有些事不经历过是绝不会懂的。
于是他十分霸道地接回刚才被打断的话题,接着说道:“我们结绳记事,是为了种族之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