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三缄其口

老张家出事了!

出什么事了?

张扁担死在寡妇床上了!



是真的,寡妇天一亮起床,才发现张扁担口吐白沫,一探鼻息,没气了!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昨儿张扁担还生龙活虎,暴揍鲍氏,今儿就传出死讯!

村长愁死了,这死法,简直了,丢人现眼啊!

寡妇惊慌失措地来找村长,让人将尸体抬走。

村长被哭声闹的脑子疼,昨儿小酒陪卤牛肉的兴头好心情都被哭没了!

没法子,为了村子的名声,只能一肚子气地喊了村里人做帮手,将张扁担的尸体抬回张家。

因为鲍氏的哭声太大了,福宝没法睡懒觉,醒了后就听见隔壁张家敲锣打鼓的声音,问了给她穿衣服的奶奶,才知道小花她爹没了。

不是说好人不长命,恶人那啥嘛。

怎么张扁担死的这么快?

瞧着死因,她奶三缄其口,看来不是啥好死法。

老徐氏为孙女穿好鞋袜,说道:

“隔壁最近乱,你跟川哥儿别出去串门了,当心些。”

“昂,知道了奶。”

福宝听话,奶奶都这么说了,看来是挺乱的。

乱好啊,乱就是最好的报应!

想着,忽然肚子疼,福宝赶忙去卫生间蹲坑。

卫生间真好用,大号小号冲一冲,再也不用数小可爱,害怕掉下去了。

就是没有卫生纸,只能用树叶,树皮,木棍,有些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她还小,有的是时间发家致富

等她有钱了,有条件了,就自己开个造纸工坊,做出厕纸!

吼吼吼

宋瑜最近领的是山水字画的活计,抄书倒是次要。

只不过,这字画,需要一定的眼界,最好是多走走,寻找灵感,心境。

一直在房间中抄书,画作总是少了那种意境。

故而他有在考虑,找机会四下走走,采风。

话说,他记得月前去了一趟后山,山坡上眺望村庄,云雾萦绕间,宛若水墨一点。

当他看到伯母背着竹筐,说是要去后山捡蘑菇,顿时来了兴致。

“伯母,可否许我同行?我正需要采风”

“采风?”

刘氏一头雾水,何为采风?

“恩恩,我保证不乱走,在山坡那儿采风就好。”

宋瑜保证道,接着低头将笔墨纸张收进姜伯父为他做的提匣中。

“我也要去捡蘑菇。”

福宝听到动静,赶忙过来央求娘亲带她。

“这”

刘氏有些犹豫,这张家如今在办丧事,自家就婆母在家,会不会遇到麻烦?

老徐氏晾晒好尿布,见状叮嘱儿媳妇别走太深的林子,蘑菇采的差不多就回家。

至于两个小的,她只道注意安全,也没阻拦的意思。

对于儿媳妇担心的麻烦,她淡淡一笑。

张扁担活着的时候都得尊称一声她婶娘,死了,他还翻了天不成?

至于鲍氏,要是敢来招惹她,她门口放了棒槌!

刘氏咽了咽口水,行吧,她多虑了。

川哥儿还没醒,若是醒了,有糕点哄着,应该无碍。

福宝牵着娘亲的手,身后跟着宋瑜。

三人绕开挂了白帆的张家,跟后头有狗撵一样,脚步飞快。

咳咳,主要是怕沾染晦气。

恰好张大郎麻木地出门迎客,看到匆匆离开的男孩背影,心生妒忌。

他爹昨儿才答应给他找梅儿做童养媳的,结果一夜过后,家里天翻地覆!

爹没了,娘明显对他昨儿爹打娘,没劝架,心生怨恨。

从吊唁客人的过程中,娘都是护着弟弟,教弟弟如何应对。

至于他,就跟木头桩子一样,多余又碍事

“大郎,快去厨房烧水,这么多客人来了都没水喝,身为长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鲍氏想了一夜,决定伪装慈母,对待大郎。

男人她下得了手,儿子是从她肚子里掉出来的肉,她舍不得。

可大郎确实寒了她的心,既然如此,那她就效仿李家,对待李小田一样,对待大郎就是了。

“我、”

张大郎本想反驳,但四周都是来吊唁他爹的叔伯乡亲,哪怕他再蠢,也不能这个时候忤逆他娘。

按压心底的火气,他憋屈地点头,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厨房

“娘,爹没了,我只有你了,以后儿子我会孝顺娘的。”

张小郎懵懂道,从前他跟在大哥身后当跟屁虫,可通过这段时间家里发生的事,二姐被脉,大哥为了童养媳跟爹告状,爹揍娘,爹没了,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冲击。

娘,他要哄好娘,娘是这个家里,话语权最大的了!

“哎,我可怜的儿啊,娘也只有你们兄弟了,你们爹混账,但娘不能不管你们兄弟,以后就咱们娘三相依为命了”

众目睽睽之下,鲍氏抱着小儿子哭哭啼啼。

哪怕之前鲍氏名声不好,但此时乡亲们看了,暂时忘却了鲍氏从前的糊涂事。

这孤儿寡母的,鲍氏没表示要改嫁,是不是已经痛改前非?

村长同族人们商量了一番,给出承诺:

“鲍氏,只要你不改嫁,安心拉扯大扁担的两个儿子,张家族人愿意每年,凑三两银子给你们家,一直到大郎小郎十五岁”

“好,我不改嫁,我愿意安心拉扯大两个儿子,以慰当家的在天之灵。”

鲍氏在脑海中权衡利弊后,果断答应了下来。

三两银子,大郎今年十岁,还能领五年,小郎才五岁,还能领十年。

总的来说,划算!

基本上她们母子三人一年的嚼用就够了!

村长点头,鲍氏没用胡搅蛮缠出乎他的意料。

既然都谈妥了,那就三日后黄道吉日,下葬。

张扁担的几个兄弟姐妹,也没意见。

主要是张扁担死法太丢人了,死在外人,还是个寡妇的床上。

本来她们对鲍氏也没什么好感,但出了这样的丑闻,反而是张家对不住鲍氏!

这事闹的,没法子,总不能逼得孤儿寡母寻死觅活吧。

一年三两银子,张家人每年凑一凑,倒也不碍事

至于罪魁祸首的那个寡妇,呸!

害人精!

村里妇人都对自家男人下了死令,要是敢招惹,就别回家,死外头人家床上就是了!

鲍氏阴差阳错,就这么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