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沧海不笑
第七百二十三章 羞说房闱缘
小
大
荣国府,宝玉院。
上午王夫人来询问昨日之事,提到贾政让他回东路院问话,宝玉三魂七魄吓跑一半。
后来丫鬟翡翠来传话,老太太派婆子去东路院,已和老爷推了此事,让宝玉安生呆着,不要再闹事。
宝玉听了才海松了口气,原先的胆战心惊一扫而空。
他这人心思松弛下来,就会生出许多无聊和绮念,连带拐弯都不能够,左右都是对女儿家上心。
想到好久没见宝钗,如今时间过去一段,薛姨妈那个生孩子的话头,也该忘得差不过。
便准备去梨香院找宝钗说话,还特意换上那件大红金莲纹圆领袍,想来宝姐姐必定喜欢。
如今也不知什么原故,宝玉愈发喜欢这种红俏鲜艳服色……
他没想刚出门,就遇上玉钏给贾政传话,心情一下从欢欣跌回沮丧谷底。
只觉天道无情,自己衔玉而生,一身清白卓绝,上天看不得人世圆满,总要降下挫折磨砺。
每次自己心情舒畅之时,必定要惹出些窝心之事,将自己一腔惬意,全都败坏干净,真真可恶。
……
玉钏也不理宝玉脸色沮丧,说道:“老爷传话,二爷请回屋听着,以免失了礼数。”
宝玉只得无奈回了正房,袭人见宝玉刚出门,不仅突然返回,还带玉钏进屋,连忙赶来看究竟。
玉钏将手上的小包裹打开,里面是一本蓝色封面书籍,上面写了孝经二字。
说道:“老爷让二爷抄十遍孝经,须十天内抄完,十天后去东院给老爷查验。
老爷还交待,二爷抄写孝经,需仔细虔诚,好好揣摩何为孝道,以免又做出有违孝德之事。
二爷抄写的孝经,如有字迹潦草,或字句遗漏,或他人代抄。
老爷察觉出痕迹,便要再罚抄十遍,也是十天抄完,还请二爷千万仔细。”
玉钏虽平时话不多,却口齿灵巧清楚,记性也甚好,将贾政交待的话复述一字不差。
甚至最后那句二爷千万仔细,竟透着几分严厉,连贾政说话的语气,都模仿惟妙惟肖。
玉钏平时虽寡言,却半点不失伶俐,怪不得贾政传话跑腿之事,都交待给她去做。
……
袭人听说这是抄书,原本也不在意,老爷布置功课罢了,这些年常有的事情。
每次二爷虽嘴里嘟嘟囔囔,却不敢有半点违背,都是硬着头皮抄完。
但看到玉钏从包裹取出那书,她却吓了一跳,袭人虽不识字,但见这么厚一本书,上头的字必定少不了。
十天抄完十遍,二爷一天就要抄完一遍,这不得没日没夜抄书……
宝玉听了玉钏这番话,再看那本厚实孝经,脸色一片惨白,觉得还不如被老爷打死更利落。
袭人只觉得这书挺厚,上头的字肯定不少。
宝玉却在家塾读过几天孝经,知道这书有十八个章节,虽然没仔细数过,但是上千多字还是有的。
一天抄完一遍,不能遗漏字句,字迹还要端正工整,只怕写瘸了手腕都不能够完成。
小时他也被父亲罚过抄书,却都没有这次厉害,没想老爷对他砸毁古董之事,竟如此愤怒怨恨。
……
以往遇到这种事情,宝玉会央求探春捉刀代笔,帮忙抄写部分。
因探春雅擅书法,能模仿他的笔迹,即便老爷也看不出破绽。
但如今姊妹们都去了东府,宝玉哪还能有这种便利。
况且自从太太打了三妹妹,往日对自己还算亲近的妹妹,如今一下变得疏远了许多……
如今老爷连这种事都想到,还特意让玉钏传话,必是老太太拦阻适得其反,老爷不肯轻易放过自己。
听说贾琮这人读腐了书经,身边丫鬟他都教写字读书,当真禄蠹到极点,这种事自己万万不做的。
所以自己丫鬟都大字不识,即便找人代笔,如今不能够的。
……
宝玉愁眉苦脸问道:“玉钏,十天抄完十遍孝经,实在是来不及,请你回去和老爷求情。
多少宽限些日子,要是十五日时间,我即便再辛苦些,大不了挣命罢了。”
玉钏皱眉说道:“二爷可别为难我,我只是个小丫头,哪里敢在老爷跟前说话。
二爷要说求情的话,还是二爷自个儿和老爷去说,我哪里敢掺和,小命还要不要了。”
宝玉一听这话语塞,他在老子跟前就是避猫鼠,万万不敢随意找死,况且即便哀求,老爷也绝不会理会。
即便他去求老太太帮忙,也是没有用处的,老太太只要自己不被老爷打骂,其他事都是不管的。
甚至还觉得抄书不打紧,多抄书还能长学问……
宝玉心中悲痛崩溃,老爷是把自己往绝路上逼,自己做错了什么,上天居然这等欺凌。
……
现在他宁可去东路院被贾政问话,最多打一顿罢了,长痛不如短痛,不用像现在要被折磨十天。
即便自己十天挣命抄完十遍孝经,老爷只要心中没消气,就说字迹不工整。
自己便要再抄十遍,不知什么时候是尽头……
宝玉一向只爱艳情话本、花间词章、旁类杂学等闲散书籍,对孝经这等儒家十三经,本就是深恶痛绝。
一想到十多日都要抄这些禄蠹之文,一腔清白不知践踏成何等模样。
想到这些,他心中悲愤无限,恨不得马上就去死掉……
……
玉钏见自己传过老爷的话,宝玉脸色惨白,目光呆滞,看着像要发痴病,不禁吓了一跳。
她想到上回袭人给林姑娘传话,宝二爷听了就作出痴病,闹得西府天翻地覆一般。
这会子要是被自己招出毛病,太太岂会放过自己,玉钏心中开始害怕。
她声音微有些颤抖,刚才传话时心中几分促狭,早已荡然无存。
说道:“袭人姐姐,老爷的话我传过了,太太还等着我伺候,这就要回去,姐姐好好伺候二爷。”
她话音刚落,纤腰一扭,转身就走,刚出了堂屋走入院子,便碎步小跑起来。
一双绣花鞋把青石板踩得踢踏作响,一溜烟就不见人影,倒像是后面有贼追着一般。
堂屋之中,宝玉看着那本该死的孝经,伏案大哭,神情悲怆,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
荣国府,梨香院。
贾琮和迎春用过晚饭,薛姨妈又让人上过淡茶,又略微闲聊几句,两人便要告辞。
此时,一轮明月高悬,衬着幽蓝天宇,亮如银盆,光芒四射。
院落里风凉如水,迎春和薛姨妈在后头说着闲话,宝钗陪着贾琮走在前头。
清风拂过,贾琮闻到一缕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与平时所闻香味皆不同,透着奇异的温软之意。
忍不住问道:“宝姐姐佩什么香袋,或是熏了好香,味道颇为好闻。”
宝钗听了脸蛋微微发红,说道:“我从不熏香,烟熏火燎的呛人,也没佩香袋的喜好。
想来是下午刚服过冷香丸的味道,这丸药经过张神医改良,药效比以前醇厚许多。
自服用新制药丸之后,我便再没有发过病,说来还要好好谢琮兄弟。
新药丸香味儿和旧药丸也不同,服药次日气味才散,琮兄弟以往没遇上,所以才闻着稀奇。”
贾琮心中恍然,自己怎忘记这一茬,只是涉及姑娘家的香味,这话题不宜多聊。
他便住口不说,两人一时变得沉默,气氛微微尴尬暧昧。
夜风之中裙裾摆动,衣袂轻扬,那股奇异醉人的芬芳,似乎一直萦绕身旁,弥久不散。
……
贾琮告别薛姨妈母女,过了两府游廊通道,又将迎春送回院子,才独自返回自己院落。
轻轻推开院门,四下静悄悄一片,两边厢房还有灯亮着,想来院里丫头都已歇息,也还有人未入睡。
贾琮放轻脚步进了正屋,里头灯火摇曳明亮,见英莲穿一身粉色软绸小衣,正倚靠妆台上打盹。
柔和烛光将小脸照得粉嫩生光,长长睫毛在灯光下描出一抹阴影,眉心的胭脂痣殷红夺目,灿然生姿。
院里人口愈发多,每日那个丫头值夜,贾琮一向懒得去记,他上前捏了下那柔嫩滑腻的耳垂。
英莲惊醒过来,揉了揉眼睛,笑道:“三爷可回来了,晚上龄官下了厨,做了三爷喜欢的菜。
我们本来等你回来吃饭,天黑小丫头才来传话,说三爷和二姑娘在姨太太那里用饭。
我们几个只好自己胡乱吃了,又闲坐好一会儿,见你还没回来,也就各自散了。”
英莲说着话,伸手掩嘴打了哈欠,一副睡意倦怠模样。
贾琮笑道:“就困成这样,到榻上睡觉去。”
英莲听他说榻上睡觉,俏脸一阵发烫,想起昨日在他窗口,自己和晴雯闲扯侍寝的话头。
不仅被三爷听到,还被他一句叫破,当真羞死人……
贾琮见自己随意一句话,英莲小脸像被点了火,立时通红一片,羞答答的很是可爱。
他心中微微一动,脑中浮现昨夜窗下一幕,想来是睡觉二字招惹的,心中有些好笑。
……
英莲偷偷看了贾琮一样,见他神色如常,才微微松了口气,原来三爷随口说的,倒是自己多心。
突然又有些患得患失,想着昨晚自己说的那话,侍寝就是相好,三爷可听的真真的。
今日再见了自己,竟一点都不在意,必定当我是个丫头片子,不像芷芍和平儿姐姐那种模样。
她想到这些未免气馁,低头看了自己一眼,心中有些不服气,自己除年龄小些,哪里比她们差了……
贾琮问道:“英莲,有备醒酒汤吗,在姨妈那里吃了几杯酒,醒醒酒再睡更安稳。”
英莲掐掉胡思乱想,忙不迭回道:“有的,有的,五儿姐姐知你在姨太太家用饭,必定是要吃酒的。
已事先做了醒酒汤,放在外间炉子上温着,等三爷回来服侍你喝,我这就去取来。”
贾琮见她汲着拖鞋,身子灵巧的出了里屋,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醒酒汤。
等到贾琮喝过热汤,她又服侍贾琮净口洗脸,又帮他除去外裳,换上就寝内衣。
贾琮看了她一眼,忍不住笑道:“英莲,你无缘无故害什么羞,看你小脸红彤彤的。”
她拿手捂了下脸蛋,发现确有些发烫,心虚说道:“三爷胡说,我哪里害羞了。”
贾琮笑道:“你每日在书房抱着书本子不放,看书自然是好的,可那里的书我也都看过。
却不知那本写着侍寝就是相好,明天你也拿来给我瞧瞧,我也长长见识。”
英莲脸上大羞:“三爷好坏,我就知道你一直憋在那里,就等着取笑我。”
房间里火光摇晃,人影跑动,夹杂着贾琮的笑声,还有英莲追逐不依的娇嗔……
……
次日清晨,天未大亮,五儿按往日时辰,端铜盆热水过来,见房中烛火未亮。
她想起今日贾琮旬五休沐之期,他大概要贪睡晚起一些。
过了几刻钟再来,房里已亮起灯火,五儿才敲门进去。
见英莲正服侍贾琮穿衣,一张俏脸红扑扑,颇为娇艳,似含羞意。
五儿心中有些奇怪,不知这小丫头有何玄虚,不过英莲日常跟进跟出最多,贾琮对她本就亲密些。
想来是早间两人房中有些笑闹,五儿也不会去多问,两人服侍过贾琮梳洗,便去了堂屋早餐。
众人团团围了吃早点,平儿和五儿说起西府琐事。
因入秋之后,市面上粮价上涨,前几日西府已囤积几车粮食,这两日会再购买一些,以免入冬后多耗银钱。
最近城西新开一家粮铺,粮铺掌柜因是薛蟠旧交,允他入了一些股份。
薛蟠听说西府购粮,便让家中婆子来和凤姐举荐,西府的粮食皆从那里购入,比起市价还低了一成。
贾琮听了这话也不在意,以王熙凤的精明,五儿和平儿的细腻,钱粮两清之事,并没有什么好说。
薛家是皇商世家,金陵豪门,薛家大房迁居神京,薛家不少生意和银流也随之迁来。
入秋之后粮米日益紧俏,薛家在粮铺上投钱盈利,也是商贾营生的常事。
薛蟠虽有些无法无天,行事纨绔骄横,但比起百事不做,整日内宅扯淡的宝玉,至少还懂些经济营生之道。
……
等到用过早点,绣橘得了迎春吩咐,过来请贾琮和姊妹们一道去西府,入荣庆堂给老太太请安。
贾琮日常入早朝上衙门,做不到晨昏定省,他能给贾母晨起问安,都是休沐之日,一月轮不到几天。
他如今和贾母虽表面和谐,其实两祖孙内里并不亲,这是常年累月而成,并不会因一时一势,就能颠覆改易。
但即便如此,该有的孝道礼数,贾琮还是分毫不缺。
自他进士及第,愈发有些树大招风,如果堂堂翰林学士,传出孝礼不恭的闲话,那就因小失大了。
贾琮和姊妹们去给贾母请过安,在荣庆堂稍坐会儿,又和姊妹们去了王熙凤院里。
自从王熙凤生了大姐儿,她的院子便格外多了人缘,迎春、黛玉等姊妹没事就来走动。
王熙凤自做了母亲,琐碎家事大半交五儿和平儿打理,打叠精神悉心养育大姐儿,因女儿是她下半生的依靠。
贾母也时时来看望,还派身边知事的婆子,每日来走动帮衬。
因此,大姐儿出了满月后,便长得颇为壮实,迎春黛玉等姊妹过来,嬉笑着在手中来回抱着逗乐。
惜春年纪虽小,看的十分眼热,急得围着姐姐们打转,也要来抱上一抱。
只是小孩抱小孩,实在太不妥当,没有人敢给她这毛丫头沾手。
贾琮见大姐儿长得可爱,藕节般白嫩手腕,戴着自己送的金镯,忍不住笑着逗弄。
王熙凤笑道:“琮兄弟送的金镯子,下料着实重了些,小丫头戴着有些沉淀。
我也是应景偶尔拿出来戴,等到大姐儿满了周岁,日常戴着才刚刚好。”
两人正说着话,麝月过来领宝玉的月例纸笔,连着下月分例也一同预领。
王熙凤问起事由,麝月只说老爷给二爷布置不少功课,这两月要耗费不少纸墨。
等麝月领东西回去,王熙凤对贾琮笑道:“倒是老爷有章法,这功课布置在时候,西府也好耳根清净几日。”
……
荣国府,东路院。
内院堂屋之中,王夫人接过玉钏端上的热茶,微抿了一口,脸上神情难消阴郁。
那日去荣庆堂求见老太太,被碰了软钉子回来,她便知宝玉房里之事,只能不了了之,忍气吞声。
但如今形势比人强,她即便满腔愤恨,但只能无可奈何。
问道:“大早上怎么不见彩霞?”
玉钏说道:“因西府公中今日采买了几大车米粮,今早有几十袋分派到东院,共有十袋精米,二十袋粗米。
足够我们用到入冬,年关之前再分派一次,这个冬天就过去了,彩霞过去指派人手,把米粮存到内院库房。”
王夫人皱眉问道:“好端端的,西府怎采购这么多米粮?”
玉钏说道:“昨日我去西府帮老爷传话,听那府里的人说起,外面米粮一直涨价,年关价格会更高些。
刚巧薛大爷入股一家米粮铺子,能买到上好的米粮,价钱还比市面上公道,所以西府公中才大笔采买。”
王夫人听了这话,心中有些气郁。
玉钏说听西府的人说起,自然是听她姐姐金钏说的,不然怎知薛蟠之事。
但这事王夫人也懒得计较,玉钏和金钏毕竟是亲姐妹,玉钏去西府走动,不可能不找姐姐说话。
她生气的是自己妹妹如今胳膊肘外拐,一心一意给西府谋事讨好,不外乎看着琮哥儿的面上。
妹妹多半痴心妄想,觉得女儿宝钗人物出色,又被那小子勾搭玩弄过,竟想着要做东府正头娘子。
她这就是发春秋大梦,东府那小子背着两个爵位,又做了劳什子翰林学士。
他这种热衷仕途,虚伪体面之人,将来必要娶豪门贵女为妻,才会觉得般配,怎看得上薛家这等皇商门第。
宝丫头这种身份只配给他做小,只是那小子房里小老婆还少吗,看薛家将来怎么拉下这个脸。
当初自己给妹妹一家脸面,可惜她们不知珍惜,竟不要脸勾搭那小子,活该将来报应,自己等看笑话便是。
王夫人放下茶碗,说道:“就是几十袋米粮的事情,彩霞做事这等磨蹭,现在还不见回来。
玉钏,我们也去库房瞧瞧,如今西府做事有些毛躁,不知分派的米粮成色如何……”
上午王夫人来询问昨日之事,提到贾政让他回东路院问话,宝玉三魂七魄吓跑一半。
后来丫鬟翡翠来传话,老太太派婆子去东路院,已和老爷推了此事,让宝玉安生呆着,不要再闹事。
宝玉听了才海松了口气,原先的胆战心惊一扫而空。
他这人心思松弛下来,就会生出许多无聊和绮念,连带拐弯都不能够,左右都是对女儿家上心。
想到好久没见宝钗,如今时间过去一段,薛姨妈那个生孩子的话头,也该忘得差不过。
便准备去梨香院找宝钗说话,还特意换上那件大红金莲纹圆领袍,想来宝姐姐必定喜欢。
如今也不知什么原故,宝玉愈发喜欢这种红俏鲜艳服色……
他没想刚出门,就遇上玉钏给贾政传话,心情一下从欢欣跌回沮丧谷底。
只觉天道无情,自己衔玉而生,一身清白卓绝,上天看不得人世圆满,总要降下挫折磨砺。
每次自己心情舒畅之时,必定要惹出些窝心之事,将自己一腔惬意,全都败坏干净,真真可恶。
……
玉钏也不理宝玉脸色沮丧,说道:“老爷传话,二爷请回屋听着,以免失了礼数。”
宝玉只得无奈回了正房,袭人见宝玉刚出门,不仅突然返回,还带玉钏进屋,连忙赶来看究竟。
玉钏将手上的小包裹打开,里面是一本蓝色封面书籍,上面写了孝经二字。
说道:“老爷让二爷抄十遍孝经,须十天内抄完,十天后去东院给老爷查验。
老爷还交待,二爷抄写孝经,需仔细虔诚,好好揣摩何为孝道,以免又做出有违孝德之事。
二爷抄写的孝经,如有字迹潦草,或字句遗漏,或他人代抄。
老爷察觉出痕迹,便要再罚抄十遍,也是十天抄完,还请二爷千万仔细。”
玉钏虽平时话不多,却口齿灵巧清楚,记性也甚好,将贾政交待的话复述一字不差。
甚至最后那句二爷千万仔细,竟透着几分严厉,连贾政说话的语气,都模仿惟妙惟肖。
玉钏平时虽寡言,却半点不失伶俐,怪不得贾政传话跑腿之事,都交待给她去做。
……
袭人听说这是抄书,原本也不在意,老爷布置功课罢了,这些年常有的事情。
每次二爷虽嘴里嘟嘟囔囔,却不敢有半点违背,都是硬着头皮抄完。
但看到玉钏从包裹取出那书,她却吓了一跳,袭人虽不识字,但见这么厚一本书,上头的字必定少不了。
十天抄完十遍,二爷一天就要抄完一遍,这不得没日没夜抄书……
宝玉听了玉钏这番话,再看那本厚实孝经,脸色一片惨白,觉得还不如被老爷打死更利落。
袭人只觉得这书挺厚,上头的字肯定不少。
宝玉却在家塾读过几天孝经,知道这书有十八个章节,虽然没仔细数过,但是上千多字还是有的。
一天抄完一遍,不能遗漏字句,字迹还要端正工整,只怕写瘸了手腕都不能够完成。
小时他也被父亲罚过抄书,却都没有这次厉害,没想老爷对他砸毁古董之事,竟如此愤怒怨恨。
……
以往遇到这种事情,宝玉会央求探春捉刀代笔,帮忙抄写部分。
因探春雅擅书法,能模仿他的笔迹,即便老爷也看不出破绽。
但如今姊妹们都去了东府,宝玉哪还能有这种便利。
况且自从太太打了三妹妹,往日对自己还算亲近的妹妹,如今一下变得疏远了许多……
如今老爷连这种事都想到,还特意让玉钏传话,必是老太太拦阻适得其反,老爷不肯轻易放过自己。
听说贾琮这人读腐了书经,身边丫鬟他都教写字读书,当真禄蠹到极点,这种事自己万万不做的。
所以自己丫鬟都大字不识,即便找人代笔,如今不能够的。
……
宝玉愁眉苦脸问道:“玉钏,十天抄完十遍孝经,实在是来不及,请你回去和老爷求情。
多少宽限些日子,要是十五日时间,我即便再辛苦些,大不了挣命罢了。”
玉钏皱眉说道:“二爷可别为难我,我只是个小丫头,哪里敢在老爷跟前说话。
二爷要说求情的话,还是二爷自个儿和老爷去说,我哪里敢掺和,小命还要不要了。”
宝玉一听这话语塞,他在老子跟前就是避猫鼠,万万不敢随意找死,况且即便哀求,老爷也绝不会理会。
即便他去求老太太帮忙,也是没有用处的,老太太只要自己不被老爷打骂,其他事都是不管的。
甚至还觉得抄书不打紧,多抄书还能长学问……
宝玉心中悲痛崩溃,老爷是把自己往绝路上逼,自己做错了什么,上天居然这等欺凌。
……
现在他宁可去东路院被贾政问话,最多打一顿罢了,长痛不如短痛,不用像现在要被折磨十天。
即便自己十天挣命抄完十遍孝经,老爷只要心中没消气,就说字迹不工整。
自己便要再抄十遍,不知什么时候是尽头……
宝玉一向只爱艳情话本、花间词章、旁类杂学等闲散书籍,对孝经这等儒家十三经,本就是深恶痛绝。
一想到十多日都要抄这些禄蠹之文,一腔清白不知践踏成何等模样。
想到这些,他心中悲愤无限,恨不得马上就去死掉……
……
玉钏见自己传过老爷的话,宝玉脸色惨白,目光呆滞,看着像要发痴病,不禁吓了一跳。
她想到上回袭人给林姑娘传话,宝二爷听了就作出痴病,闹得西府天翻地覆一般。
这会子要是被自己招出毛病,太太岂会放过自己,玉钏心中开始害怕。
她声音微有些颤抖,刚才传话时心中几分促狭,早已荡然无存。
说道:“袭人姐姐,老爷的话我传过了,太太还等着我伺候,这就要回去,姐姐好好伺候二爷。”
她话音刚落,纤腰一扭,转身就走,刚出了堂屋走入院子,便碎步小跑起来。
一双绣花鞋把青石板踩得踢踏作响,一溜烟就不见人影,倒像是后面有贼追着一般。
堂屋之中,宝玉看着那本该死的孝经,伏案大哭,神情悲怆,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
荣国府,梨香院。
贾琮和迎春用过晚饭,薛姨妈又让人上过淡茶,又略微闲聊几句,两人便要告辞。
此时,一轮明月高悬,衬着幽蓝天宇,亮如银盆,光芒四射。
院落里风凉如水,迎春和薛姨妈在后头说着闲话,宝钗陪着贾琮走在前头。
清风拂过,贾琮闻到一缕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与平时所闻香味皆不同,透着奇异的温软之意。
忍不住问道:“宝姐姐佩什么香袋,或是熏了好香,味道颇为好闻。”
宝钗听了脸蛋微微发红,说道:“我从不熏香,烟熏火燎的呛人,也没佩香袋的喜好。
想来是下午刚服过冷香丸的味道,这丸药经过张神医改良,药效比以前醇厚许多。
自服用新制药丸之后,我便再没有发过病,说来还要好好谢琮兄弟。
新药丸香味儿和旧药丸也不同,服药次日气味才散,琮兄弟以往没遇上,所以才闻着稀奇。”
贾琮心中恍然,自己怎忘记这一茬,只是涉及姑娘家的香味,这话题不宜多聊。
他便住口不说,两人一时变得沉默,气氛微微尴尬暧昧。
夜风之中裙裾摆动,衣袂轻扬,那股奇异醉人的芬芳,似乎一直萦绕身旁,弥久不散。
……
贾琮告别薛姨妈母女,过了两府游廊通道,又将迎春送回院子,才独自返回自己院落。
轻轻推开院门,四下静悄悄一片,两边厢房还有灯亮着,想来院里丫头都已歇息,也还有人未入睡。
贾琮放轻脚步进了正屋,里头灯火摇曳明亮,见英莲穿一身粉色软绸小衣,正倚靠妆台上打盹。
柔和烛光将小脸照得粉嫩生光,长长睫毛在灯光下描出一抹阴影,眉心的胭脂痣殷红夺目,灿然生姿。
院里人口愈发多,每日那个丫头值夜,贾琮一向懒得去记,他上前捏了下那柔嫩滑腻的耳垂。
英莲惊醒过来,揉了揉眼睛,笑道:“三爷可回来了,晚上龄官下了厨,做了三爷喜欢的菜。
我们本来等你回来吃饭,天黑小丫头才来传话,说三爷和二姑娘在姨太太那里用饭。
我们几个只好自己胡乱吃了,又闲坐好一会儿,见你还没回来,也就各自散了。”
英莲说着话,伸手掩嘴打了哈欠,一副睡意倦怠模样。
贾琮笑道:“就困成这样,到榻上睡觉去。”
英莲听他说榻上睡觉,俏脸一阵发烫,想起昨日在他窗口,自己和晴雯闲扯侍寝的话头。
不仅被三爷听到,还被他一句叫破,当真羞死人……
贾琮见自己随意一句话,英莲小脸像被点了火,立时通红一片,羞答答的很是可爱。
他心中微微一动,脑中浮现昨夜窗下一幕,想来是睡觉二字招惹的,心中有些好笑。
……
英莲偷偷看了贾琮一样,见他神色如常,才微微松了口气,原来三爷随口说的,倒是自己多心。
突然又有些患得患失,想着昨晚自己说的那话,侍寝就是相好,三爷可听的真真的。
今日再见了自己,竟一点都不在意,必定当我是个丫头片子,不像芷芍和平儿姐姐那种模样。
她想到这些未免气馁,低头看了自己一眼,心中有些不服气,自己除年龄小些,哪里比她们差了……
贾琮问道:“英莲,有备醒酒汤吗,在姨妈那里吃了几杯酒,醒醒酒再睡更安稳。”
英莲掐掉胡思乱想,忙不迭回道:“有的,有的,五儿姐姐知你在姨太太家用饭,必定是要吃酒的。
已事先做了醒酒汤,放在外间炉子上温着,等三爷回来服侍你喝,我这就去取来。”
贾琮见她汲着拖鞋,身子灵巧的出了里屋,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醒酒汤。
等到贾琮喝过热汤,她又服侍贾琮净口洗脸,又帮他除去外裳,换上就寝内衣。
贾琮看了她一眼,忍不住笑道:“英莲,你无缘无故害什么羞,看你小脸红彤彤的。”
她拿手捂了下脸蛋,发现确有些发烫,心虚说道:“三爷胡说,我哪里害羞了。”
贾琮笑道:“你每日在书房抱着书本子不放,看书自然是好的,可那里的书我也都看过。
却不知那本写着侍寝就是相好,明天你也拿来给我瞧瞧,我也长长见识。”
英莲脸上大羞:“三爷好坏,我就知道你一直憋在那里,就等着取笑我。”
房间里火光摇晃,人影跑动,夹杂着贾琮的笑声,还有英莲追逐不依的娇嗔……
……
次日清晨,天未大亮,五儿按往日时辰,端铜盆热水过来,见房中烛火未亮。
她想起今日贾琮旬五休沐之期,他大概要贪睡晚起一些。
过了几刻钟再来,房里已亮起灯火,五儿才敲门进去。
见英莲正服侍贾琮穿衣,一张俏脸红扑扑,颇为娇艳,似含羞意。
五儿心中有些奇怪,不知这小丫头有何玄虚,不过英莲日常跟进跟出最多,贾琮对她本就亲密些。
想来是早间两人房中有些笑闹,五儿也不会去多问,两人服侍过贾琮梳洗,便去了堂屋早餐。
众人团团围了吃早点,平儿和五儿说起西府琐事。
因入秋之后,市面上粮价上涨,前几日西府已囤积几车粮食,这两日会再购买一些,以免入冬后多耗银钱。
最近城西新开一家粮铺,粮铺掌柜因是薛蟠旧交,允他入了一些股份。
薛蟠听说西府购粮,便让家中婆子来和凤姐举荐,西府的粮食皆从那里购入,比起市价还低了一成。
贾琮听了这话也不在意,以王熙凤的精明,五儿和平儿的细腻,钱粮两清之事,并没有什么好说。
薛家是皇商世家,金陵豪门,薛家大房迁居神京,薛家不少生意和银流也随之迁来。
入秋之后粮米日益紧俏,薛家在粮铺上投钱盈利,也是商贾营生的常事。
薛蟠虽有些无法无天,行事纨绔骄横,但比起百事不做,整日内宅扯淡的宝玉,至少还懂些经济营生之道。
……
等到用过早点,绣橘得了迎春吩咐,过来请贾琮和姊妹们一道去西府,入荣庆堂给老太太请安。
贾琮日常入早朝上衙门,做不到晨昏定省,他能给贾母晨起问安,都是休沐之日,一月轮不到几天。
他如今和贾母虽表面和谐,其实两祖孙内里并不亲,这是常年累月而成,并不会因一时一势,就能颠覆改易。
但即便如此,该有的孝道礼数,贾琮还是分毫不缺。
自他进士及第,愈发有些树大招风,如果堂堂翰林学士,传出孝礼不恭的闲话,那就因小失大了。
贾琮和姊妹们去给贾母请过安,在荣庆堂稍坐会儿,又和姊妹们去了王熙凤院里。
自从王熙凤生了大姐儿,她的院子便格外多了人缘,迎春、黛玉等姊妹没事就来走动。
王熙凤自做了母亲,琐碎家事大半交五儿和平儿打理,打叠精神悉心养育大姐儿,因女儿是她下半生的依靠。
贾母也时时来看望,还派身边知事的婆子,每日来走动帮衬。
因此,大姐儿出了满月后,便长得颇为壮实,迎春黛玉等姊妹过来,嬉笑着在手中来回抱着逗乐。
惜春年纪虽小,看的十分眼热,急得围着姐姐们打转,也要来抱上一抱。
只是小孩抱小孩,实在太不妥当,没有人敢给她这毛丫头沾手。
贾琮见大姐儿长得可爱,藕节般白嫩手腕,戴着自己送的金镯,忍不住笑着逗弄。
王熙凤笑道:“琮兄弟送的金镯子,下料着实重了些,小丫头戴着有些沉淀。
我也是应景偶尔拿出来戴,等到大姐儿满了周岁,日常戴着才刚刚好。”
两人正说着话,麝月过来领宝玉的月例纸笔,连着下月分例也一同预领。
王熙凤问起事由,麝月只说老爷给二爷布置不少功课,这两月要耗费不少纸墨。
等麝月领东西回去,王熙凤对贾琮笑道:“倒是老爷有章法,这功课布置在时候,西府也好耳根清净几日。”
……
荣国府,东路院。
内院堂屋之中,王夫人接过玉钏端上的热茶,微抿了一口,脸上神情难消阴郁。
那日去荣庆堂求见老太太,被碰了软钉子回来,她便知宝玉房里之事,只能不了了之,忍气吞声。
但如今形势比人强,她即便满腔愤恨,但只能无可奈何。
问道:“大早上怎么不见彩霞?”
玉钏说道:“因西府公中今日采买了几大车米粮,今早有几十袋分派到东院,共有十袋精米,二十袋粗米。
足够我们用到入冬,年关之前再分派一次,这个冬天就过去了,彩霞过去指派人手,把米粮存到内院库房。”
王夫人皱眉问道:“好端端的,西府怎采购这么多米粮?”
玉钏说道:“昨日我去西府帮老爷传话,听那府里的人说起,外面米粮一直涨价,年关价格会更高些。
刚巧薛大爷入股一家米粮铺子,能买到上好的米粮,价钱还比市面上公道,所以西府公中才大笔采买。”
王夫人听了这话,心中有些气郁。
玉钏说听西府的人说起,自然是听她姐姐金钏说的,不然怎知薛蟠之事。
但这事王夫人也懒得计较,玉钏和金钏毕竟是亲姐妹,玉钏去西府走动,不可能不找姐姐说话。
她生气的是自己妹妹如今胳膊肘外拐,一心一意给西府谋事讨好,不外乎看着琮哥儿的面上。
妹妹多半痴心妄想,觉得女儿宝钗人物出色,又被那小子勾搭玩弄过,竟想着要做东府正头娘子。
她这就是发春秋大梦,东府那小子背着两个爵位,又做了劳什子翰林学士。
他这种热衷仕途,虚伪体面之人,将来必要娶豪门贵女为妻,才会觉得般配,怎看得上薛家这等皇商门第。
宝丫头这种身份只配给他做小,只是那小子房里小老婆还少吗,看薛家将来怎么拉下这个脸。
当初自己给妹妹一家脸面,可惜她们不知珍惜,竟不要脸勾搭那小子,活该将来报应,自己等看笑话便是。
王夫人放下茶碗,说道:“就是几十袋米粮的事情,彩霞做事这等磨蹭,现在还不见回来。
玉钏,我们也去库房瞧瞧,如今西府做事有些毛躁,不知分派的米粮成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