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2章 震!
一行人离开了歌舞厅,回去的路上,贾敏树没提签约的话。
李杰大概能理解他为什么不说。
许少年今天的表现确实不太好,他唱的那几首歌,也没有给人特别惊艳的感觉。
令他小有名气的《青鸟》、《两天》,目前还没有创作出来。
那首《dontcrybaby》(执着),他又没唱。
眼见贾敏树不提,李杰也没有强推的意思。
一个人的创作跟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如果许少年提前跟魔岩唱片签约,没有经历飞乐队的分崩离析,可能就没有《两天》、《青年》。
也许,未来也不会有《蓝莲》、《曾经的你》等等歌曲。
接下来几天,李杰带着导演、摄影师一块在长安城内外实地勘景。
90年代的tv很喜欢用那种拉伸镜头,不过,张园好歹是北电出来的学院派导演。
肯定不会用类似的手法。
谁拍电影来这样的镜头
真用了,北电能把他开除师门。
《山海》的tv剧情很简单,tv的开头是男主角在一片森林高坡抬着狙击枪瞄准。
只是瞄准,没有射出子弹的画面。
那个瞄准的动作寓意杀死纯真的自己。
后面还有各种意向的烧毁足球、西游记小人书、铁皮发条青蛙、弹弓、纸飞机等物品。
然后是男女主角之间的互动。
男女主角看着是两个人,实际上却是一个人的不同人格。
塔喵的。
张园当初是想找两个男演员来拍的,他推荐胡君和耿勒一块演。
但李杰把他的意见否了。
那样拍不成零和一了
那怎么行。
这种剧情,别说是内地,就是港台那边都不一定给播。
除了男女主相爱相杀,期间还夹杂着一些乐队在现场表演的画面,这一块是在西影厂的棚内拍摄。
找一群大学生群演当观众就行。
很简单!
但拍的很慢。
十万块拍一首tv对于内地的导演们,尤其是青年导演们,还是太‘超前’了一点。
那么多钱,必须要拍好。
灯光、录音、摄像、器材全按照电影级的标准来。
张园在干啥,李杰懒得戳破。
造吧。
可劲造。
反正不是他的钱,好不容易逮着机会,赶紧拍个爽,相比于郑均那首《回到拉撒》专门跑去拉撒拍。
《山海》已经很省钱了。
半个月后,拍完tv,一群人原路返回燕京,和来时相比,队伍里少了一个人。
开拍第三天,贾敏树就回了燕京。
等李杰回到燕京时,他人又不见了,就在昨天,《丑奴儿》的混音、母带工程结束。
录制一完成,贾敏树和张裴仁就带着母带飞回了宝岛。
几十万投入进去,总得听个响吧
何况。
专辑正式发行之前,唱片公司内部会举办试听会,综合唱片公司高层、制作人、音乐人等多方意见,最终确定专辑的营销风格、投入。
……
宝岛。
90年代初,正值唱片行业的黄金期,很多人以为这只是一个开始,殊不知,这已经是黄金时期的余辉。
而在这一段时间内,滚石无疑是华语乐坛最强的几家唱片公司之一。
在李宗胜、罗大右、小虫、陈生等音乐人的努力下,滚石旗下天王如云,天后如雨。
齐玉、陈淑华、林艺莲、周桦建、齐勤、赵船、张信喆、潘月云、万芳、刘若因、辛晓其等等实力唱将都是滚石旗下的招牌艺人。
在宝岛,每家唱片公司都在听滚石。
流行音乐领域,滚石一骑绝尘!
正因为都市男女流行情歌做的太爆,早年以人文和先锋性著称的滚石,这才成立子厂牌魔岩唱片。
他们要做一些不那么主流,不那么爆款,却充满先锋性的音乐。
而这一天。
张裴仁和贾敏树极力推荐的那张专辑被带回了宝岛。
这件事在滚石内部很轰动。
只因张裴仁和贾敏树吹得太猛。
连远走香江的罗大右都忍不住跑回了滚石。
“裴仁,东西呢”
罗大右一到公司,立刻向张裴仁摊手。
“大右歌,都在视听室,等人齐了再听”
“好。”
罗大右拉来一张椅子坐下道。
“你跟我说说,这个叫‘卡子’的歌手你们是怎么发掘的,他的那些歌词我看了。”
“从词来看,这张专辑的概念完整度很高,既有知识分子的批判视角,又带着青年人的痞气。”
“是做梦乐队的经纪人李戒推荐来的。”
“哦,是窦威那个乐队”
罗大右虽然人在香江,但他始终没有离开滚石,公司跑去大陆发掘摇滚乐的事,他完全知情。
“对,他之前是跟崔建他们玩的。”
“唔,他和崔建可不是一个风格。”
闻言,罗大右有点意外。
“是不一样,卡子更喜欢金属、朋克、funk、grunge一些元素,他不太喜欢布鲁斯。”
“选《山海》当主打歌,是你和贾敏树选的”
“不是,是他自己,包括编曲,都是他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老贾还说了,他不好意思挂制作人,所以,这张专辑的词、曲、编、唱、制作都是他一个人。”
“全才啊”
“嗯,确实是全才,而且他进步的特别快,基础很扎实,灵气很足,唯一一点不好,就是grunge的风格太另类,有点小众。”
“小众”
这时,张洪亮走了过来,三年前,他的那首《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火遍宝岛。
“grunge可不小众,最近这段时间,涅槃在欧洲不要太火。”
“从前,都是英伦摇滚乐队入侵美国,现在,攻守之势易也,老美发起进攻了。”
英美两国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两个摇滚乐发展重心,以披头士为首的英伦摇滚乐队,一批又一批的攻入老美。
而老美能反攻英伦的乐队,屈指可数。
而grunge是少数老美能拿得出手,能够反击英伦的音乐风格。
所以。
grunge在欧美现在是爆炸级别的火,各种垃圾摇滚风格的乐队、歌曲,层出不穷。
相较于欧美地区的如火如荼,这种风格在华语地区确实不太流行。
哪怕是开放程度更高的港台地区,大部分歌迷也不喜欢这种风格。
流行摇滚才是主流。
日后走红,知名度比较高的摇滚乐队、歌手,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偏流行摇滚。
窦威被捧得高,因为他玩得跟别人不一样。
“小众没什么不好,只要质量足够高,迟早会被乐迷发掘,然后奉为经典。”
说话间,陈生来了。“老张,卡子都被你和敏树吹出来了,这张专辑,我可是期待已久。”“哈哈,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贾敏树啃着包子走了进来。
“人来的差不多了,我们先去视听室”
“好!”
“走!”
不一会儿,滚石的创始人段中坛、段钟易也来了,李宗胜写的那首《最近比较烦》里的‘老段说’,指的就是滚石的老板。
眼看人都到齐了,贾敏树把刻录好的cd放进了cd机里。
接着。
播放,启动!
第一段是tro部分,tro,中文译为前奏,在专辑里是序曲。
一般而言,它是用来奠定整张专辑基调的曲子。
通常是纯音乐,李杰在tro里加了一点点人声,没有词,只有‘呐喊’。
咦
看到从tro无缝衔接到第一首歌,小虫稍微有点惊讶。
他完全没有察觉到换歌。
这衔接,设计的很有意思啊。
身为音乐人,有几个人不知道概念专辑的
但,知道归知道,大部分都不会去做这样一张专辑,那是费力不讨好。
毕竟,像这种衔接不是简单的把下一首歌的开头移到上一首的结尾。
开头、结尾要配合的好,整体编配走向都要变。
如果是10首歌,每首歌4分钟,整体长度就是40分钟,做概念专辑要把它当成一个整体。
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曲目、编曲进行编配。
不仅要编,还要编的好。
而且,大部分歌迷其实不太在乎这些,做一张这样的专辑,其费的精力能做三到四张普通专辑。
一张专辑怎么打三四张专辑
真那么干,约等于把钱全在了刀把上。
继续听。
越听,小虫越是惊讶。
这个完整度也太高了吧
当然高了。
草东的原专辑《丑奴儿》在编配、衔接方面如果打分的话,大概是7-80分。
优秀水准。
而李杰重新编配的版本,保底是100分。
100分,那是因为评分只有100分。
紧接着,从第一首序曲,一直到最后的终曲,陆续放出。
是的。
《丑奴儿》比当初的12首歌多了一首,最后一首是终曲,李杰专门加进去的。
这首终曲的最后部分可以无缝衔接下一张专辑的序曲。
算是一个小彩蛋。
不过,他谁都没说,等下一张专辑发布,歌迷、唱片公司、音乐人自然能发现这个彩蛋。
半晌。
专辑放完,视听室里沉默了很久。
在座的所有人都还在回味。
“大家说说吧,觉得怎么样”
最终还是老段率先挑起话头。
“这张专辑的侵略性很强。”
老大哥李宗胜沉吟片刻道:“不论是在北市,还是燕京,当下的年轻人都面临着价值观真空。”
“迷茫、愤怒被他写透了,而且编曲也很有意思,就说《大风吹》,明明是grunge为基底,副歌部分却埋了迪斯科的切分节奏。”
“不过,主流听众可能接受不了这种‘愤怒’的表达方式。”
“哈哈,老李,这种专辑就不要考虑什么市场了!”
罗大右哈哈一笑。
“这张专辑的完整性,目前为止,在华语摇滚,不,在整个华语乐坛都是没有的。”
“卡子在编曲方面还用了一些五声音阶,东方旋律+西方重型编曲的实验,比市面上的那些歌有趣得多。”
“到时候包装的话,可以用‘概念专辑’的稀缺性做卖点。”
“没错,我也赞同大哥的意见。”
小虫跟着附和道:“我建议,在专辑发行之前给那些乐评人,爱好摇滚乐的记者、文化名人寄一批样品。”
“我相信,以这张专辑的质量,多半会打动他们。”
“有这一批权威的专家、名人摇旗呐喊,对于歌迷的吸引力,那是大大增加。”
“可以试一试。”
张洪亮点了点头:“这张专辑真的很好,很好,比我预想中的还要好,老张,老贾,你们确实没有吹牛逼。”
“就像老李说的那样,不论是我们这边,还是那边,年轻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
“我该往哪走。”
“《山海》里的他明白,他明白,我给不起,余韵悠长啊。”
“老张、老贾,你们应该尽快把他带过来,这样的音乐人,恨不得跟他喝一百杯!”
片刻后,在场的其他人又陆续发表意见。
全是好评。
没有一句差评。
好歹是音乐人,还是专业的音乐人,抛开市场不谈,一首歌好不好,他们还能不懂
这张专辑的完整性高就不说了,难能可贵的是,没有完全陷入西方摇滚乐的套路。
它有自己的东西。
有一种中西融合的美。
马兆俊的那句评价,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十年内,华语摇滚难出其右!
最后。
老段亲自拍板,这张专辑的宣传预算直接对标周桦建4月份发行的那张《心》。
亏本也干!
不为别的,只为这份专辑的艺术性。
……
两天后。
张裴仁先一步回到燕京,他要协调内地和宝岛地区的专辑宣传工作。
整整200万的营销预算,所有的钱都得在刀刃上!
当然。
他们的宣传策略是重港台,轻内地,毕竟,这边对摇滚乐的宣传有不少限制。
一些主流的电台、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渠道,都很慎重。
所以。
先推港台。
如果在港台地区火了,再往内地推。
当初黑豹能一战成名就是因为先在香江闯出名气,然后借助内地歌迷对港台音乐的追捧,变相打开知名度。
这种讨论跟后世的‘出口转内销’,简直是如出一辙。
套路不怕老,只要好用就行。
况且,港台那边的音乐市场更健康,说不定能大力出奇迹。
万一火了呢
虽然公司决定亏本推,但谁不希望损失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