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开工

张辛百带着牛奶,还有其他全部马车。</p>

去了铺子里。这次因为要给没过户的下人过户,所以人比较多。</p>

到了京城,这会各个铺子都在收拾打扫卫生。</p>

趁着这会还没开业,就带着丫鬟、婆子、厨娘以及小厮,全部去过户了。</p>

小厮都过户在了张辛百名下。</p>

过了户回来,店里已经在打扫卫生了。</p>

给新来的铺子里的小厮、厨娘、粗使婆子等人发放物品,安排住宿。</p>

都收拾好,点了鞭炮开始正式营业了。</p>

大概是在家憋了几天,初六这天,街上的人格外的多。</p>

铺子里的客人也是络绎不绝。</p>

赵远珍去了话本铺子那边。</p>

那边也是全部都坐满了,还有很多过来还书换书的。</p>

待了会,带着张辛百等人去车行买马车。</p>

家里现在有4辆马车,赵远珍打算给糖水铺子留一架,用来送卖外。</p>

家里送牛奶送炭的长期占用一架,自己进出还要一架,回头去黄河最少得带4个厨娘,4个粗使,还有10个小厮,这样也得3两马车。家里最少也得留两辆马车。</p>

算下来,还得买四辆。</p>

“夫人过年好,需要看看什么?”</p>

“看看马匹。”</p>

“夫人看这边,这边都是年岁轻的壮年好马,最少还能用个十多年。”</p>

“这马匹,多少钱一匹?”</p>

“这些都是35两一匹,随便挑。”</p>

“我要四匹,能便宜些吗?”</p>

“这样,每个我给您便宜一两,你看怎么样?”</p>

“那再给配四个车厢吧!”</p>

“这不行啊,夫人,这一辆车厢,最便宜的也得一两多银子呢,这买卖太亏了。”</p>

“这样,我给你140两,你给我配好的马车车厢。”</p>

四匹马是136,再加上四辆好的马车车厢,140两。又讲下来4两车厢的银子。</p>

卖马的稍微思考了下,咬牙答应了。总比白送车厢好。</p>

付了钱,叫下人去跟着检查车厢,配好,套好车走了。</p>

还得去牙行买下人。</p>

“张夫人新年吉祥,快里边请。”</p>

掌柜的觉得新年必定大赚,一早开门,财神奶奶就上门了。</p>

“看茶,不知道张夫人这次来,是想看看什么?”</p>

“看看有没有小厮,机灵些,身体好一些的,干净利落的粗使婆子也看看。”</p>

“夫人稍等,这新年,我们是来了很多新人的。”</p>

不一会领着30多个小厮进来了。</p>

哗啦啦站了一堂屋。</p>

挑着身体好,看着面不错的,小厮挑了20个。</p>

挑完掌柜的让这一批都下去,粗使婆子上来。</p>

粗使婆子也有30多个,虽说是婆子,也都是27岁以上,30岁左右的。</p>

赵远珍又挑了10个粗使婆子。</p>

“算算,一共多少钱?”</p>

“好的,夫人,这小厮是5两银子,粗使婆子是4两银子,一共是140两。”</p>

“好,过契吧。”</p>

给了钱,领着人上了马车,也是直接就去了衙门,继续过户。</p>

过户完,让辛百都带回去了。</p>

现在家里的下人加起来有95个了,大梁朝规定,白身家最多拥有100个奴仆,现在还有5个名额了。</p>

好在暂时是够用了。</p>

希望辛书早日科举吧。</p>

说到科举,得给辛书去找个好的书院。</p>

找谁打听一下呢?</p>

自己在京中不熟悉,听说好的学校,都是需要举荐的。</p>

自己现在除了赵远澜就只有三皇子府能搭上边了。</p>

赵远澜经常行军打仗,对于书院也不熟悉。</p>

但是三殿下估计够呛给办理啊。</p>

要不问问萧管家吧,不是说宰相家丁七品官嘛。</p>

那萧管家,这个皇子的管家,怎么也得5品吧。</p>

求人办事,得准备礼物。</p>

给萧管家准备点什么呢?</p>

烟酒不行,玻璃不行,茶叶不行。这些三皇子府肯定都有,还是更好的。</p>

眼镜!这个可以,每次萧管家看东西都有些眯眯眼,肯定是近视眼。</p>

但是好像不是很严重,应该是近视100度左右。</p>

在商场选了一副最古老技术的玻璃近视眼镜,是那种全黑框的圆眼镜。</p>

装在木盒子里,去三皇子府了。</p>

“张夫人过年好!”</p>

“小哥过年好,帮我找一下萧管家。”</p>

随后掏出一个红包递给了小厮。</p>

小厮接过红包道了谢,就去找人了。</p>

过了半个多小时,萧管家过来了。</p>

“张夫人过年好,您找老奴什么事?”</p>

“萧管家过年好,咱们这边说。”</p>

随后把萧管家带到一旁。</p>

“是这样的,萧管家,我看你平时看物品,总是眯着眼睛,想来是医书上写的近视眼,我按照医书配置了一副眼镜,您试试。”</p>

把眼镜掏出来,打开盒子,拿出眼镜,打开眼镜腿,递给萧管家。</p>

“这个,怎么用的?”</p>

萧管家有点怀疑,这个怎么用啊?</p>

“就这样戴在耳朵上就行了。”</p>

赵远珍给示范了一下。</p>

萧管家依样画瓢的也带上了。</p>

别说,真的有用,看东西不再模模糊糊的。</p>

眼前的世界一下就清晰了。感觉从未有过的清楚。</p>

“这,这等神奇的物品,叫眼镜吗?”</p>

“是的,这个是近视眼镜。这个因为是琉璃制作的,进屋或者遇见水汽会有雾气,不过拿干净的布擦拭干就好了。只要不打碎了,可以用一辈子。”</p>

“神奇的很,老奴这眼睛看东西一直不是很清楚,如今竟然靠着这琉璃眼镜就好了,张夫人果然如三殿下所说的那样,是个奇人。那我就谢过张夫人了。张夫人日后有需要的,可以来找我,只要我能帮上忙的,一定帮忙。”</p>

“萧管家,你看,择日不如撞日,咱们今天就帮我个小忙吧。”</p>

萧管家:有种上套的感觉。</p>

“张夫人但说无妨。”</p>

“就是我小儿子,今年13了,以前在燕山也是在书院读书的,现在来到京城,想给他找个好点的书院。但是萧管家也知道,我们刚来京城不久,人生地不熟的,书院也不知从何找起。所以想同萧管家打听一些。”</p>

“这个事啊,京城好的书院有两个,一个是朝廷的国子监,这个凭借张夫人家的家世,是进不去的,但是有一家寒山寺书院,无论从才学和品行上都很好,办学之人是前太傅老大人。</p>

这样,我给你写一封推举信,你去带着你那小儿子试试,但是老太傅对所收学生的品行学问有很高的要求,过去能不能通过考核还得看你们自己。”</p>

“好的,好的,只要有举荐信就很好了,对于考核,我们会努力的。”</p>

“好,那张夫人跟我来进来吧,我去写信。”</p>

“好的”</p>

赵远珍跟着萧管家,又回府去写信。</p>

过了不一会,萧管家就拿着写好的信出来了。</p>

赵远珍接过,跟萧管家告辞,就回去了。</p>

辛书此时在话本铺子。</p>

把书信递给了张辛书。</p>

“娘,这是什么?”</p>

“这是三皇子府的萧管家,帮忙写的寒山寺书院的推荐信,你收拾一下,我送你去书院,虽然有书信推荐,但是还是要经过山长的考核。”</p>

“好的,娘,我知道了,你等我收拾一下。”</p>

张辛书收拾了笔墨纸砚,都放在书包里。</p>

赵远珍领着他就去了寒山寺。</p>

寒山寺大概在第一甜水街外,离着铺子有20多分钟的路程。</p>

到了书院门口,张辛书去叫门。</p>

“你好,我是经人推荐,来书院读书的,还望小哥通报山长一下。”</p>

“可有书信?”</p>

“有的。”</p>

拿出书信递给小哥。</p>

小哥带着书信进了书院,过了二十几分钟。又回来了。</p>

“进来吧。”</p>

“娘,可以进去了。”</p>

赵远珍吩咐小厮把马车停靠在一边,跟着小厮一起进去了。</p>

“山长大人,人带过来了。”</p>

小厮轻轻的叩着门。</p>

“进来吧。”</p>

一位50多岁,头发有些花白,身形消瘦,但是精神很好的老者,坐在书桌后面。</p>

看着人进来,站起身,招呼他们坐下。</p>

“坐吧。”随后自己也坐下了。</p>

“多谢山长。”</p>

赵远珍跟张辛书也找了位置坐下。</p>

“我的规矩你们应该也知道,只有过了考核,才能进我书院的。”</p>

“是,请山长不吝赐教。”</p>

“嗯,既然你知道,那咱们就开始吧。”</p>

因为张辛书年纪还不是很大,太傅并没有上来就是论述题,先考了一些四书五经的背诵情况,最后才出了一篇论述题。</p>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请根据白羽、红掌、绿水、清波与国家选拔人才为题,论述一篇1000字的文章。”</p>

赵远珍:这跟我想的考试不一样啊,难道不是白毛_____绿水,红掌拨_____吗?</p>

张辛书却是淡定的,拿出笔墨纸砚开始构思论述起来。</p>

过了一个多小时,张辛书把写好的文章,毕恭毕敬的递给了太傅。</p>

“这字写的不错,年纪虽少,却见风骨。”</p>

太傅看着这篇文章的字体,很是诧异。</p>

小小年纪,书法就如此有风骨,字里行间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瘦劲有力,超尘脱俗。可见心中是个有沟壑的孩子,一时之间升起了爱才之心。</p>

“多谢山长夸奖。”</p>

张辛书,站起来,向着太傅行礼。</p>

太傅点点头,抬手示意他坐下,随后继续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