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 欧洲之旅17

在巴黎停留两日后,李焕一行人继续南下,辗转意大利、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多座城市,最终渡过英吉利海峡,踏上了英伦三岛。

结束英国的行程后,李焕和顾英华抛下姜一凡和苏眉悄悄飞抵北欧国度芬兰。这个遍布湖泊与森林的“千湖之国”,在中国人共同的记忆里,最鲜明的烙印莫过于曾经诞生了移动通信的巨人——诺基亚。

无论后来的苹果、三星乃至华为取得了怎样的辉煌,在诺基亚这位“老大哥”面前,都仍属后辈。

它不仅曾是现代移动电话重要的开创者,更在巅峰时期占据全球手机市场超过70%的份额——这一高度,至今仍无品牌能及。

然而此时,这位昔日的王者已深陷泥潭。因在操作系统战略上判断失误,诺基亚放弃了开放的安卓生态,固执押注于自家的塞班系统,最终被时代无情抛弃。

从市占率超七成的绝对霸主跌至不足3%,其衰落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令人扼腕。

由于手机业务全面崩盘,诺基亚已计划将这部分业务出售给微软。一代行业龙头竟沦落至“卖身”求存的地步,确实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对此,顾英华的感受尤为复杂。早在三年前,李焕就曾预言诺基亚的时代即将终结,未来属于智能手机新纪元。

当时他内心尚有疑虑——诺基亚的品牌影响力如此巨大,谁能料到它会以如此速度轰然倒塌,甚至连一点缓冲的余地都没有。

行走在赫尔辛基的街头,仍可见诺基亚留下的痕迹:街角褪色的广告、老人手中结实耐用的功能机,甚至科技博物馆中陈列的历代经典机型。但同时,苹果与三星的广告已占据最醒目的位置,无声地宣告着一个时代的更迭。

但李焕此行并非为了追忆往昔,而是怀揣明确的目标。

事实上,在诺基亚高层决定将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时,内部一大批工程师是持反对意见的。

他们认为公司远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当前的困境纯粹是由于选择了自研的塞班系统而非安卓。在这些技术骨干看来,只要及时转向安卓,诺基亚即便不能重回巅峰,也完全有能力维持生存。

甚至有人尖锐地指出,从自研系统转向dows phone,无异于“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然而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当公司去意已决,工程师们的意见显得无足轻重。

对诺基亚的职业经理人而言,趁品牌尚有残值及时出售变现,既能补充现金流,又可提振股价,无疑是符合短期利益的“最优解”。至于诺基亚这个品牌的长远命运,似乎并不在他们的考量范围内。

日后东哥曾在采访中表态,坚决不引入职业经理人,若有一天他无法掌控公司,宁愿套现离场、再度创业。

从诺基亚的遭遇来看,这番话确实一针见血——职业经理人可做“守成之臣”,却难当“救亡之士”,缺乏创业者那种与公司共存亡的信念。

而李焕,从某种角度上或许该感谢这些“败家”的职业经理人。因为他此番前来,正是意图从这个跌倒的巨人身上汲取养分。

日后一批诺基亚工程师在无力回天后,毅然选择不加入微软,而是自发组织起来尝试开发新一代诺基亚手机。尽管最终未能成功,但这种技术理想主义令人敬佩。

李焕的目标,正是这群工程师。

诺基亚的失败是系统生态的战略失败,而非技术底蕴的匮乏。长达十余年的行业统治,为其积累了极为深厚的技术储备和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尤其在影像处理等核心领域和操作系统上面,至今仍令许多厂商难以企及。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在意识到塞班系统无力回天后,诺基亚和英特尔合作开发了新一代的操作系统——ego。

虽然是应急之作,但诺基亚强大的研发能力确实让ego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安装在新机型n9上面,也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如果事情沿着这条道路下去,那诺基亚可能会迎来一线生机,可由于这个时候的诺基亚陷入了严重的内斗,导致整个诺基亚公司都没有任何耐心去等待ego的成长,最后被信任ceo埃洛普直接放弃了。

因为这个出自微软公司的埃洛普已经下定决心,要让诺基亚投入到微软的怀抱。

至于那些系统研发工程师,尽管心有不甘,可在公司的决策下,最后也只能咽下这颗苦果。

如今诺基亚手机业务将正式卖身给微软,那这些系统工程师将成为了这场交易中,受伤最大的人。

毕竟微软不可能会收留这些“失败者”,可这些失败者对于李焕,或者说对于整个橙子科技而言,那简直是无价之宝。

此前,顾英华已做了大量铺垫工作,与多位诺基亚工程师进行了接触。

李焕此行,就是要做最后的努力,亲自说服这些优秀的技术人才,加入橙子科技共同开启新的征程。

“我已经联系了他们一位技术负责人,他也愿意和我们谈,只是开出的条件比较高。”顾英华对着李焕提前打了预防针。

“条件高不怕,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嘛,条件是慢慢谈出来的。”李焕闻言倒不是特别在意,甚至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毕竟从日后披露的文件来看,微软对这次的收购,开出的条件极其的苛刻,苛刻到很多人认为诺基亚的ceo是微软派过来的奸细。

“这样吧,今天时间也不早了,要不先找个地方吃饭?”芬兰地处北欧,虽然才下午五点多,可天空已经很灰暗了,顾英华当即建议道。

“也好,正好尝尝地道的芬兰菜,”李焕点头赞同道。

只是让二人有些无语的是,这才刚过下午五点钟,整个赫尔辛基已经成了一座空城,大街上稀稀拉拉的几个人,想要找到一个合适吃饭的地方,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顾英华的多方打听之下,几人来来到一家老市场的传统餐厅,在点了几道特色餐食后,服务员很快端上了今天晚上的晚餐。

热气腾腾的三文鱼汤色泽奶白,烤驯鹿肉配越橘酱散发着独特的香气,还有一盘黑麦面包和当地特色的奶酪。

饭菜的卖相确实不错,只是真的吃到嘴里,那滋味就难以名状了。

特别是习惯了热辣滚烫的国人而言,这种偏甜口的美食确实不那么的对胃口,可为了避免晚上饿肚子,几人还是强忍着不适吃了一顿北欧风味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