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 章 重整4


以这些心腹臂膀为根基,虎踞山便可以去朝廷征发的徭役里挑人了。

不同于朝廷用人连工钱都不给,虎踞山招人,不仅有工钱,还负责食宿,如果干的不错的话,虎踞山甚至甚至还承诺传授武道。

这个条件开出来,那些干活的抢疯了,哭着喊着要跑过去给虎踞山的老爷们当牛做马,如果不同意又是三拜九叩,又是撒泼打滚,真是,一点招聘难度都没有。

王捕头是有些瘆得慌的,李默白让他不要拒绝,只管放心大胆招,来多少要多少!

两口吃的,能花几个钱,至于工钱,不够了就找权贵们卖几把剑。

自从被修行者刀架脖子上抢了会东西,大家的尚武精神就彻底觉醒了,跟武道有关的东西价格蹭蹭往上涨,一把利器原本也就最多千八百两银子,现在已经两三千两了。

两三千两银子在大乾什么购买力,它的千分之一便足够普通家庭舒舒服服过两三个月。

当初李默白跟王捕头商量做什么生意可以不被老爷们忌惮,现在不用了,他们自己也是老爷,整个大乾,想做什么生意做什么生意,如果有不服的,他们可以跪过来说话。

大乾不缺土地,也不缺粮食,整个社会都处于懒懒散散的状态,这种情况需要有人在里面搅和一下。

虎踞山如今干的事情,在大族眼里跟傻子差不多,要这么多人做什么?

他们可以要庶民的粮食,要庶民的财货,要庶民的美女,唯独不要他们的人。

人有什么用?

浪费粮食!

没有修行的普通人哪怕在大族中地位也很一般,何况是没有身份的庶民。

培养他们?

自己家人都不够培养,谁有兴趣培养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哪怕是在大乾,亲疏远近大家也是分的极好的。

像虎踞山这种分不清远近的招人,这不是缺心眼是什么?

培养武者,哪个大族不想自家武者成群?

是条件不允许,培养一个武者成本就在那里摆着,大乾的条件就能培养那么多,朝廷占据多少份额,大族占据多少份额,基本都是定死的。

朝廷吃肉,大族喝汤,那些江湖人士去啃朝廷和大族没兴趣的骨头,这便是过往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容不下更多的人进来。

正是靠着对核心知识的垄断,大乾可以做到武力垄断,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少的人手去治理天下。

过往乱世不是没人想过大范围培养庶民,这类人一般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寻常人进入武者圈子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很窄,累世积蓄,有了入场的财富,送到武馆或者军中,一点一点的往上爬,第一代可能是个九品,第二代八品,第三代七品,然后就没有然后。

七品以上无论知识还是宝药都在大族垄断之中,再向上?

靠命吧!

万一家里有个漂亮女儿,送到大族那里得个姻亲关系,便有机会得个六品机缘,再或者家里有个上进的儿子,走科举之途,杀出重围,得受官爵,也算一条路子,舍此之外,别无他法。

偏偏虎踞山口出狂言,只要好好干, 便能得受武道,就你们行,等到一张张嘴等着吃喝的时候,等着药物的时候,看你们怎么办!

大族们有时候也不是那么顽固不化,尤其是得到虎踞山打算同步传授仙道功法的时候,那个态度比他们鄙视的庶民好不到哪里去。

甚至恨不得把庶民搞土建的活也给抢了。

虎踞山有修行之法,这个是肯定的,李默白也展露了不止一次,人家武道修为那么高,还能把仙道稳稳修上去,于这些大族而言,已经特别有说服力了。

为了仙道有成,不管虎踞山现在干的多让人看不顺眼也能捏着鼻子认了。

徭役没了再去征发便是,为了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被那边嫉恨了不值当。

所以,虎踞山开局还是不错的。

李默白也适时让这些大乾的土包子们见识了一下科学统筹后的效率震撼。

沿着山势一字排开,到处都是正在施工的工地,一层民房这种落后建筑是不能用了,李默白起步给他他们定的目标便是五层。

从现代那边抄过来的砖石配方,或许不一定有城墙宫禁结实,但一定比他们便宜。

后续把土窑挪远点的,基本便是虎踞山的一条财路。

盖房子的时候顺便用点钢筋,基本不存在建筑风险。

沿着这些房子周边,是李默白托现代设计院搞出的药材生产基地,大族们药田之类手笔太小了,李默白打算让周边十几个山头全部变为种植基地。

一座座聚元阵间隔布局,力求让各类药材都有最充裕元气成长。

国师或许其他地方丧尽天良,但他培养的几百个徒弟确实很好用,他们修建聚元阵的水平很高,比李默白这种二把刀要高的多。

只要材料给够,几天便是一个聚元阵,高效,精准,绝对是技术人才。

收编之后,李默白同样开始让他们修聚元阵,不过不是国师竭泽而渔那种聚法,而是勘测地形,测定元气,隔一段距离就修建一个互不干涉的阵法。

这些阵法不限制进出,一部分给周边百姓提供元气修炼,一部分种植各类药草,类似公园性质。

大乾如今元气不多了,既然不能雨露均沾,那就换个思路,重点突破,先将一地元气聚拢起来,然后以这一点为圆心,不断向外种植各种药草。

只要药草不断成长扩张,周边元气自然会慢慢壮大起来。

大乾再次也比现代要强的多,把现代精细管理的经验挪过来,这里元气恢复起来比现代容易得多。

虎踞山征调这些人手先期修房子,后期打理药田,如果药物多了那便培养他们去炼丹,人才梯队建设好了,大乾这些土包子就明白什么叫先进生产力了。

从第一个山头建好,李默白便被惦记上了,杨逸和萧羡余三天两头的往他这里跑,名义上是皇帝关心的臣子,实际就是来偷师了。

梯次种植, 时间管理,温度控制,如果见不到成效也就罢了,见过不到两个月出产一批舒筋草后,高低也得过来掺一脚。

见面分一半,古已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