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作别
四月九日。
西炎的几位使臣入宫见拓跋丹露。
他们明日便要启程回西炎了,今日是特意来向她作别。
拓跋丹露依依不舍,“这么快就要回西炎了么?不能再多待些日子?”
使臣甲道:“我们在盛京城已待了一个月,你既已入宫,我们也该走了。”
使臣乙附和,“是啊,陛下还等着我们的消息,再不回去复命,陛下该急了。”
“你们都走了,便只剩我一人在西炎,真有点什么事,便连个商量的人都找不到。”
拓跋丹露当初是只身一人入宫,连个丫鬟都没带,如今伺候她的全是东陵的人。
使臣甲道:“我们会将阿雁她们留下,她们虽非你的贴身婢女,但做陪嫁东陵也该应允。”
拓跋丹露昔日在西炎并不受宠,没人愿跟着她,身边的丫鬟换了又换,都往高处走。
因此在决定由她和亲后,特意挑了几个机灵的侍女,作为陪嫁留下来,也好帮她。
“没错,昔日东陵公主和亲,可带了不少东陵婢女陪嫁,您留几个婢女也在情理之中。”
使臣乙也认为东陵不会介意,自古都有陪嫁之说,哪怕是和亲公主,也有这个权利。
拓跋丹露叹气,“行吧,我们如今不敌东陵,我只是个和亲公主,也不能提太多的要求。”
使臣甲又道:“委屈公主了,但国事为重,还请公主多为西炎考虑,陛下定不会亏待了您。”
“父皇还能如何优待我?”拓跋丹露道,“便是真要补偿也是给母妃,只求父皇以后能善待她。”
使臣甲安抚她,“公主无需担心,我们会转告你的意思,你和亲有功,陛下也不会驳了你的请求。”
从他的称呼中便能看出,他对拓跋丹露并无敬重,唯有得宠的公主,才配得上他的一个尊称。
“好……”拓跋丹露有自知之明,也不计较这些,否则她早已因太计较,死在了西炎皇宫。
“我们不便逗留太久,便先行告退,公主保重。”使臣甲还要去见文宗帝,谈陪嫁之事。
“今日一别,怕是再无相见日。”身在异国他乡,哪怕是对于不熟悉的人,拓跋丹露都不舍。
使臣丙难得开口,“公主切莫说这等丧气话,您还年轻,未来会如何,现在谁也不知道。”
“你们也无需安慰我,我已非三岁小孩。”拓跋丹露越说越难过,“你们退下吧,愿一路平安。”
“多谢公主,臣告退。”几位使臣齐齐行礼退了出去。
阿雁他们几名侍女也跟着离开,需得等到文宗帝允许,他们才能留在毓秀宫。
不久之后,阿雁等几个西炎婢女又回来了,从此便可留在毓秀宫,伺候拓跋丹露。
她们作为陪嫁,其实上次就该跟着拓跋丹露入宫了,只是使臣没事先与东陵这边提过。
左右是不急,他们便等到今日才与文宗帝说,也好趁这期间,交代阿雁他们不少事。
拓跋丹露看到西炎国人,心中才舒服了些,“方怡,阿雁以后贴身伺候本宫,可有问题?”
“没问题。”方怡恭敬的回话,“阿雁姑娘既是您的陪嫁婢女,您想怎样安排都可以。”
拓跋丹露笑了笑,“好,那你以后多教教她东陵的规矩,也免得她做错事,连累了大家。”
“是,娘娘。”方怡作为毓秀宫的掌事,管教其他宫人,本也是她的职责所在。
“那你先下去吧,本宫与她们说会儿话。”拓跋丹露办完正事便将方怡给打发出去。
“是,奴婢告退。”方怡不只是掌事,也是眼线,奉命盯着拓跋丹露,但该走还是得走。
确认方怡已经离开,拓跋丹露才问阿雁他们,“几位使臣应该有交代你们些什么吧?”
阿雁垂着脑袋,态度很恭敬,“回公主,倒也没旁的事,只是让奴婢注意些公主的言行。”
“既要注意本宫的言行,怎连个称呼都不改?”拓跋丹露提醒,“若被人听去岂非落人话柄?”
阿雁说的有理有据,“奴婢是想着眼下并没外人在,而公主应该也更喜欢奴婢这么称呼您。”
“不用!”拓跋丹露冷声道,“本宫怕你人前人后两个称呼,哪天没及时改过来,害了大家。”
“公主这才入宫几日,怎就像是变了个人?”阿雁疑惑的问,“东陵皇帝可是苛待了您?甚至责罚?”
“没有!”拓跋丹露苦笑,“本宫不过是认了命,这宫中太危险,本宫又是和亲而来,容不得半点闪失。”
阿雁不禁有些心疼,“公主,委屈您了……”
***
是夜,宫中设宴,为西炎使团饯行。
御王夫妇一同来参加,待散席后出宫上了御王府的马车。
楚玄迟拥着墨昭华,“西炎使团入宫与拓跋丹露作别时,留下了几名侍女。”
“本就该有陪嫁,留下几个婢女也很正常。”墨昭华自己不也带了两名婢女陪嫁?
楚玄迟眉头微皱,“所以我才想不通,为何此前不一同跟着入宫,而是要等到今日?”
墨昭华想了想,“许是要对她们进行什么训练,又许是有事情还没交代完,多拖了几日。”
“若只是如此倒没关系。”楚玄迟道,“其他嫔妃入了后宫也等同于入了监牢,更何况她们。”
墨昭华猜测的问,“慕迟可是在担心他们趁机与南昭或者北戎的人勾结,想要对我们东陵不利?”
楚玄迟颔首,“除了南昭与北戎,还有东陵某些有狼子野心的人,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慕迟无需太忧虑,你想到这些定会与父皇禀明,他们又身在行宫,外人怕是很难靠近他们。”
墨昭华知晓西炎使团期间并未离开行宫,仅有的几次都是入宫,压根没机会与他们筹谋。
楚玄迟很谨慎,“外人是难,怕的是东陵人,他们想混进去也容易,总之提高警惕准没错。”
墨昭华赞同的点头,“这倒也是,都说小心驶得万年船,我们不可让他们有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