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宠婚,嫁给第一硬汉紫云飞
第一千七百六十章 我好了
小
大
“老太婆,你莫哭嘛,早晚都要走这条路的。”
杜天全看着哭红了眼的老伴心里难受得厉害,喘着粗气道:“我还是想多陪你几年,看样子是不得行了,我只有先去下面给你打点好,以后你来了才有人照顾你。”
“你……”
“莫气莫气。”杜天全又是一声叹息:“我这些天想了很多,你说我一个农民一个木匠,一步步的走到今天这程度,我挺满足的。”
“最满足的就是娶了你这样的好媳妇,给我生了好儿女,我杜天全啊,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上对得起组织下对得起百姓,好像唯一亏欠的就是你。”
“那些年,我早出晚归的,家里全靠你一个人做事,里里外外操持……”
老爹一字一句慢慢的说,娘就在床边抽泣。
“老头子,我舍不得你……”
“莫哭莫哭,还没死,还能再陪你一些日子。”
……
杜红英……所以大姨说的是真的!
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和儿女坦然面对,一家子都相互隐瞒,谁心里都不好受。
正巧看到护工张大哥朝这边走来了。
“张大哥,这是给你和我爹娘带的饭菜,你先送进去让他们吃,我去找一下红兵。”
“噢,好,多谢了。”
看到杜红英眼眶红红的,做了多年护工的张大哥又岂能不知道这里面的情况呢。
这种事儿呀,他见得可太多了。
有些事儿真的是没落到自己头上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儿。
杜红英去办公室找杜红兵。
“杜医生刚才有几个加号,看完了才去吃饭,这会儿应该在食堂里。”
杜红英又跑到食堂找到了弟弟。
“姐……”
“爹娘好像都知道了,红兵,你看?”
“晚些时候我空了就去和他们聊聊,若是……出院也好。”
他这半个月已经心力交瘁了。
每天面对病人这是工作;每天面对亲人就是煎熬了。
从爹吵着闹着要出院,到现在绝口不提出院的事儿,他们经历了怎么样的一个心路历程,杜红兵作为医生清楚得很。
“好。”
杜红英看看兄弟碗里的饭菜。
“咋吃得这么少?早知道就给你多带一份回来了。”
“没事儿,最近天气越来越热了,有点苦夏。”
“那不行啊,你现在可是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的,得多吃些才行,那啥,你自己给自己开点消食健胃的药吃点吧,身体可不能垮。”
“嗯,垮不了。”杜红兵道:“对了,姐,乐乐可能明天回来。”
“你给乐乐说了?”
“说了,乐乐请了假回来。”
“这孩子……”
不知道为什么,杜红英心里对杜红卫一家三口就有一点疙瘩了。
杜红卫回不来,就像高志远和罗成一样,这是没办法的事儿,请不到假说明有很重要的事儿要办。
但是,蓝平是内职人员,没有她地球应该也能转动的。
希希……好吧,老杜同志这个当爷爷的从小到大抱过她的次数估计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没有感情也正常。
更何况,她还要参加高考。
高考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亲爹娘要死了也不让打扰,更何况只是一个爷爷呢。
傍晚的时候,杜红兵总算忙空了,拖着疲惫的身子进了爹的病房。
“爹,今天感觉怎么样啊?”
“还不是老样子。”看儿子那张脸,老杜同志一声叹息:“今天病人多啊?”
“多,中午加了三个号,下午又加了五个号,都是大老远的来,总不能让他们白跑。”
“要得,人家慕名而来就是信任你,你有这个本事替他们治病,是你的福气也是他们的运气,多救点人也是做好事。”
可是,做好事的人没有好报啊!
他可以救别人,却救不了自己的亲爹。
杜红兵心里五味杂陈。
“红英,红兵,我和你娘商量了一下,这个院啊,咱不住了。”杜天全道:“我这辈子到七十三岁了,还从来没有这么遭罪过。你看看哟,这手上的针眼子都好多了,这两只手输液打针全都瘀青了,真正是拿钱买罪受。”
“爹……”
“你不用劝我了,明天就给我办出院手续,我回去将养着,身体慢慢就好起来了。”
“好,爹,听您的。”
杜红英已经强忍着眼泪背过身去了。
爹那句身体慢慢就好起来了简直比戳她两刀还疼!
他明明什么都知道了,却又强装不知道要安慰着家人。
“也好,明天就出院吧。”冬梅娘两眼都有点红肿了:“我在这城里住着也不习惯,一直都没睡过好觉,回去就好了。”
“好,回家。”
这天上午,护士给老杜同志输完了最后一瓶液。
“护士同志,来来来,帮我把这个啥子留滞针取了,不输液了,我要回家了。”
“杜大爷,你要出院了?”
“嗯,出院了,我好了。”
老杜同志精气神相当好,还对护理过他的小护士一一表示感谢。
这边陈冬梅将收到的一堆水果分发给了隔壁床的一位大嫂和护工张大哥。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呢?”
隔壁床的大嫂连忙表示感谢:“大爷出院了,病好了就好,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院呢。”
“你好好配合治疗嘛,这儿医生护士都好,你又年轻身体底子也强,出院快得很,没问题的。”
其实,陈冬梅在医院待了半个月已经很清楚了,一个科室里住的人大抵都是同类型的病人。
她病床头上写着年龄,才五十二岁。
据说儿女刚成人,家里还是农村的没有医保呢,都不知道存的钱能抵得住几天。
人啊,只有进了医院才知道健康有多重要,一个好身体是钱买不来的。
“张大哥,多谢你了,这是您的护工费。”
这些日子张大哥也是蛮尽职尽责的,晚上都是他在陪床,要不然杜红英和冬梅娘都受不住。
“谢啥子谢,你们给了钱的,我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张大哥想了想,对杜红英使了一个眼神,示意她去外面,自己有话给她讲。
“你试一试嘛,管他有没有效,万一又遇了缘能治呢?”
张大哥给杜红英说的是一个民间流传的单方,让杜红英做给老爷子吃。
“好,多谢您了,张大哥。”
民间单方有没有效杜红英不知道,但是她知道,爹真的时日不多了。
看着表面上满心欢喜出院的老爹,杜红英心如刀绞。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
杜天全看着哭红了眼的老伴心里难受得厉害,喘着粗气道:“我还是想多陪你几年,看样子是不得行了,我只有先去下面给你打点好,以后你来了才有人照顾你。”
“你……”
“莫气莫气。”杜天全又是一声叹息:“我这些天想了很多,你说我一个农民一个木匠,一步步的走到今天这程度,我挺满足的。”
“最满足的就是娶了你这样的好媳妇,给我生了好儿女,我杜天全啊,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上对得起组织下对得起百姓,好像唯一亏欠的就是你。”
“那些年,我早出晚归的,家里全靠你一个人做事,里里外外操持……”
老爹一字一句慢慢的说,娘就在床边抽泣。
“老头子,我舍不得你……”
“莫哭莫哭,还没死,还能再陪你一些日子。”
……
杜红英……所以大姨说的是真的!
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和儿女坦然面对,一家子都相互隐瞒,谁心里都不好受。
正巧看到护工张大哥朝这边走来了。
“张大哥,这是给你和我爹娘带的饭菜,你先送进去让他们吃,我去找一下红兵。”
“噢,好,多谢了。”
看到杜红英眼眶红红的,做了多年护工的张大哥又岂能不知道这里面的情况呢。
这种事儿呀,他见得可太多了。
有些事儿真的是没落到自己头上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儿。
杜红英去办公室找杜红兵。
“杜医生刚才有几个加号,看完了才去吃饭,这会儿应该在食堂里。”
杜红英又跑到食堂找到了弟弟。
“姐……”
“爹娘好像都知道了,红兵,你看?”
“晚些时候我空了就去和他们聊聊,若是……出院也好。”
他这半个月已经心力交瘁了。
每天面对病人这是工作;每天面对亲人就是煎熬了。
从爹吵着闹着要出院,到现在绝口不提出院的事儿,他们经历了怎么样的一个心路历程,杜红兵作为医生清楚得很。
“好。”
杜红英看看兄弟碗里的饭菜。
“咋吃得这么少?早知道就给你多带一份回来了。”
“没事儿,最近天气越来越热了,有点苦夏。”
“那不行啊,你现在可是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的,得多吃些才行,那啥,你自己给自己开点消食健胃的药吃点吧,身体可不能垮。”
“嗯,垮不了。”杜红兵道:“对了,姐,乐乐可能明天回来。”
“你给乐乐说了?”
“说了,乐乐请了假回来。”
“这孩子……”
不知道为什么,杜红英心里对杜红卫一家三口就有一点疙瘩了。
杜红卫回不来,就像高志远和罗成一样,这是没办法的事儿,请不到假说明有很重要的事儿要办。
但是,蓝平是内职人员,没有她地球应该也能转动的。
希希……好吧,老杜同志这个当爷爷的从小到大抱过她的次数估计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没有感情也正常。
更何况,她还要参加高考。
高考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亲爹娘要死了也不让打扰,更何况只是一个爷爷呢。
傍晚的时候,杜红兵总算忙空了,拖着疲惫的身子进了爹的病房。
“爹,今天感觉怎么样啊?”
“还不是老样子。”看儿子那张脸,老杜同志一声叹息:“今天病人多啊?”
“多,中午加了三个号,下午又加了五个号,都是大老远的来,总不能让他们白跑。”
“要得,人家慕名而来就是信任你,你有这个本事替他们治病,是你的福气也是他们的运气,多救点人也是做好事。”
可是,做好事的人没有好报啊!
他可以救别人,却救不了自己的亲爹。
杜红兵心里五味杂陈。
“红英,红兵,我和你娘商量了一下,这个院啊,咱不住了。”杜天全道:“我这辈子到七十三岁了,还从来没有这么遭罪过。你看看哟,这手上的针眼子都好多了,这两只手输液打针全都瘀青了,真正是拿钱买罪受。”
“爹……”
“你不用劝我了,明天就给我办出院手续,我回去将养着,身体慢慢就好起来了。”
“好,爹,听您的。”
杜红英已经强忍着眼泪背过身去了。
爹那句身体慢慢就好起来了简直比戳她两刀还疼!
他明明什么都知道了,却又强装不知道要安慰着家人。
“也好,明天就出院吧。”冬梅娘两眼都有点红肿了:“我在这城里住着也不习惯,一直都没睡过好觉,回去就好了。”
“好,回家。”
这天上午,护士给老杜同志输完了最后一瓶液。
“护士同志,来来来,帮我把这个啥子留滞针取了,不输液了,我要回家了。”
“杜大爷,你要出院了?”
“嗯,出院了,我好了。”
老杜同志精气神相当好,还对护理过他的小护士一一表示感谢。
这边陈冬梅将收到的一堆水果分发给了隔壁床的一位大嫂和护工张大哥。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呢?”
隔壁床的大嫂连忙表示感谢:“大爷出院了,病好了就好,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院呢。”
“你好好配合治疗嘛,这儿医生护士都好,你又年轻身体底子也强,出院快得很,没问题的。”
其实,陈冬梅在医院待了半个月已经很清楚了,一个科室里住的人大抵都是同类型的病人。
她病床头上写着年龄,才五十二岁。
据说儿女刚成人,家里还是农村的没有医保呢,都不知道存的钱能抵得住几天。
人啊,只有进了医院才知道健康有多重要,一个好身体是钱买不来的。
“张大哥,多谢你了,这是您的护工费。”
这些日子张大哥也是蛮尽职尽责的,晚上都是他在陪床,要不然杜红英和冬梅娘都受不住。
“谢啥子谢,你们给了钱的,我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张大哥想了想,对杜红英使了一个眼神,示意她去外面,自己有话给她讲。
“你试一试嘛,管他有没有效,万一又遇了缘能治呢?”
张大哥给杜红英说的是一个民间流传的单方,让杜红英做给老爷子吃。
“好,多谢您了,张大哥。”
民间单方有没有效杜红英不知道,但是她知道,爹真的时日不多了。
看着表面上满心欢喜出院的老爹,杜红英心如刀绞。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