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 火气大

  老爷子在小镇上疗养,每天雷打不动的照例一早一晚去墓地看望爱妻。

  单身狗的小章很是感慨:世间是有真爱的!

  老首长是真正的男人!

  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遇上那样一个姑娘,两人三餐四季,慢慢度日,那该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儿啊。

  老首长得闲的时候也会逗逗路边的猫猫狗狗。

  看他蹲在那里撸猫的时候,小章就想,谁能想到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会是叱咤风云指挥千军万马杀敌的大首长呢?

  就感觉,老人的脾气都快像猫猫狗狗的皮毛一般捋顺了。

  谁知道,这一天早上,照例陪了夫人回来的老爷子一拿到自己送过去的报纸就拍案而起。

  “王八糕子,谁给他的胆子……”

  小章吓了一大跳,站在那里一动都不敢动。

  好久没见过大首长发火,这是什么情况?

  谁惹了大首长?

  “大使馆被炸,大使馆啊,这个王八糕子……”

  小章偷瞄了一眼报纸,才知道老首长发火的原因,连忙顺气。

  “首长,您别生气,别生气。”

  “不生气?你知道这是什么性质不?这是赤裸裸的挑衅,这是明晃晃的打脸,是对我国主权的粗暴侵犯,是对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

  小章看老首长火冒三丈连劝都不敢劝了,只好赶紧的跑去找心脏急救的药。

  他真怕老首长等会儿用得上。

  刚拿上药,就见老首长往外走。

  这又是要去哪儿?

  原来是去疗养院院长办公室打电话。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老首长的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火气很大。

  老首长虽然退休了,热血依然还在。

  他心系国土安危和人民安全,这让小章很是敬佩。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老首长还对他说:现在不再是屈侮的晚清,咱们不能这样被动挨打。

  “我们老了,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的担子就交到了你们年轻人的手上,你们一定要努力啊。”

  小章表示明白,全民关注这件事的进展。

  这件事让国人再次警觉:没有国哪来家?落后就要挨打!

  普通人力量有限,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国家建设尽了自己的贡献。

  杜红英将自己名下的公司工厂和店铺一一理了一个遍。

  发现传呼机和小灵通的业绩呈几何上涨。

  最引人注目的是赵岩在太升路的通讯公司。

  没错,用他的话说,当初只是想搞点钱,感觉卖电子产品比卖服装搞钱快。

  没想到,他还真是这方面的人才,和李敏将一个夫妻店开成了通讯公司。

  短短两三年时间就做大做强了。

  杜红英打电话给赵大琼说这事儿的时候,赵大琼也是欣慰得很。

  “我以为他和赵大林一样就直接摆烂到底了,真的没想到惊喜来得这么快,还是媳妇娶好了。”赵大琼很是感谢幺姨陈秋叶做的这个媒:“还是老话说得好,婆娘管汉子,金银满罐子。”

  “现在的年轻人脑子都好使,不像当年的我们。”

  杜红英就知道,在这个年代,猪站在风口上都能吹上天。

  只要脚踏实地的干,肯干敢干就不会太差。

  若是都像赵大林这样,有点小钱就得瑟,那肯定是发不了财。

  “还别说,赵岩这小子眼光很毒辣。”兰勇说起赵岩的创业史很是感慨:“当初他说要在太升路租店子摆摊的进修,我就表示很怀疑。我了解过,整天街也才二三十户商家,他的柜台就两张桌子大,还要摆我给他的货,两口子一个卖货,一个做售后,赵岩还收购二手货,修修磨磨的再卖出去从中赚差价。”

  再加上他的进货是兰勇这边公司的价,比寻常人进货都低,甚至有些商家见状直接在他那儿拿货。

  一来二去的,口碑也打出来了,他俨然已经有小批发商的势头。

  “那让他做批发吧。”只要是人才,杜红英当然希望他能发财:“给他西南公司的总代权限。”

  “遇上你才是他的福气。”

  兰勇是有点不敢放手的,主要是亲戚关系,公司不是他的私产,不能只顾亲情不顾利益。

  但是杜红英开口,这事儿性质就不一样了。

  “年轻人,给他机会,相信他可以创造一片天地出来。”

  小打小闹他都能做大做强,提升一个档次上一个台面,相信他会做得更好。

  杜红英还想着一个问题:太升路那边的店铺是不是可以投资,自己开店也好,出租也罢,如果能成气候那就能大赚一笔了。

  “行,我这边安排人看看。”

  很快,兰勇回话。

  太升路确实有潜力,人气很旺,商家也越来越多,还有一个特点,这里的二手电子设备很多。

  兰勇很相信杜红英的眼光,立即就安排在那里买门面开店。

  事实证明,他们能发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事果断,心动立即就行动了。

  多年后,这个地方成为了西南通讯大世界,继Bp机、小灵通后手机的更新迭代,不管哪一种机型在这儿都能寻到踪影。

  这儿也是电子产品好爱者的天堂,若是识货的行家,在这儿能淘到很多惊喜。

  当然也有不少上当的故事在这儿演绎。

  这些都是后话了。

  反正,曾经那个半罐水响叮当的赵岩在这儿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越赚得多越是低调,两口子闷声发大财。

  闷声发大财的还有孙亮。

  那个在青年路摆夜市起家的小伙儿在服装市场闯出了一片天,还在荷花池开了十多个批发铺子。

  事实证明,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他把父母给他学开车的一千多块钱拿出来做本钱,硬生生的夜市小摊主变成了服装批发市场的大老板。

  这一批发展起来的还有舅舅家和幺姨家的表哥表弟表妹们……

  总之,杜红英身边的亲戚朋友,聪明胆大的就吃肉,胆小的勤奋的怎么着也能喝点汤,当然也有如赵大林那样十年如一日还是守着一个服装店混日子的。

  真应了那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