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曜一剑,一念三国:入联军被辱,反手认祖归宗

第574章 会合张辽

  青州,齐国郡,临菑。

  鲜卑骑兵与董军混合的兵马,将此地彻底拿下。

  莫护跋带着麾下的骑兵,对当地豪门氏族一点都不手软。爱读免费小说app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屠刀落下,抬起,便是一条条性命。

  “左将军,又杀了不少。”

  莫护跋从当地大户家中归来,马匹脖颈上挂满了首级。

  身后鲜卑骑兵也是如此,几乎所有人都有不少的收获。

  张辽瞟了一眼,不错,比他想象中的多。

  他们也并非是见到豪门氏族便杀,其中家仆可免一死,目标放在家族中的主要人员。

  “财物,书籍一定要登记造册,千万不要出现私藏的想法,等战事结束,本将军自会向夏王请命,为你和族人论功行赏。”

  “请左将军放心,这些狼崽子胆敢藏私,我直接把他们给剁了。”

  莫护跋咧着嘴,拍打着胸口,自信十足。

  他对于自己的威望有一定认知,只要发布的命令,谁也不敢违抗。

  “委屈你了,让你背上这个骂名。”

  豪门氏族被杀,肯定会被记载下来。

  虽说是董曜下的命令,但董曜绝对不可能背。

  吕布大开杀戒的理由很简单,当地豪门氏族看不清形势,朝廷兵马到来还敢反抗。

  这就是逆贼,都得死。

  张辽肯定不能用此理由,他便甩给鲜卑人。

  战事结束,这些人要回北边,他们也听不懂汉人语言,看不懂汉人文字。

  所以,压根不怕被骂。

  说起来这样做有些掩耳盗铃的嫌疑,但是到了这一步,该掩耳盗铃就得掩。

  “什么骂名不骂名的,我不在乎这些东西,只要夏王能看到我莫护部的一片忠心,那后世随便去记载。”

  莫护跋铁了心给董曜当狗,谁也无法拦住他的脚步。

  纵然他这一部在鲜卑人中,几乎是被其他兄弟所率领的族人鄙夷,痛骂。

  被说成是鲜卑人的耻辱,他也不在乎这些。

  他知道跟着谁后边,能够走的更远,获得更多的利益。

  “继续吧,听闻泰山郡已经被吕布拿下,等我们拿下齐国,到时候便可以进攻北海,与琅琊的夏王会合了。”

  张辽站起身,率领着兵马往东南继续攻伐。

  北海郡。

  王脩作为曾经孔融的部下,当初孔融败逃后,他也因为没有及时逃走,被袁谭所获。

  当时袁谭坐镇的青州被曹操偷袭,他再次成为了曹操的部下。

  如今与先前的同僚武安国,两个人一起镇守北海郡。

  “邻郡已经大开杀戒了,许多豪门氏族都死于战乱之中。”

  武安国手持长柄铁锤,已经做好了迎敌的准备。

  “你还想与董军拼命?”

  王脩正在翻阅着北海郡的户籍册,抬头看了一眼武安国问道。

  “听你的,你说打我就去和他们拼命,你说不打,那便不打。”

  “曹丕反叛,想要推翻董曜纯属痴人说梦,他现在都不知道跑哪去了,我们继续与董军交战没有任何意义。”

  “那就投降吧,对于我们来说,投降可太熟悉了,这次投降董曜,应该不会再有下次投降的机会了。”

  武安国没心没肺的笑着说道。

  投降的次数多了,都已经成为习惯。

  而且这也不能叫投降,应当叫顺应天时。

  “唉。”

  王脩无奈的摇摇头,将各种册子整理好,整齐的放在箱内,方便以后的人打开查阅。

  算上这次投降,他们是第三次了。

  “去吧,再安排人前往东莱,让那里的郡守早早做好投降准备。”

  “好嘞。”

  武安国痛快的答应着,比起打仗,投降更为顺手。

  有先前的经验,他一声令下,北海郡的士卒便刀枪入库,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当张辽率领大军到来的时候,更是一路都不见任何阻挡。

  大军抵达剧县时,城门大开,一副任君随意进出的样子。

  “北海郡守王脩,王叔治,携北海一众官员,拜见左将军。”

  王脩带着一队人浩浩荡荡出城。

  “还杀不杀了?”

  伸手不打笑脸人,莫护跋都不知该如何抉择。

  “再议。”张辽低声说了一句,翻身下马来到王脩面前道:“王郡守快快请起。”

  “郡内各种明细早已登记造册,左将军可随时安排人接收。”

  “好,你便先卸下郡守之职,待去了琅琊后夏王自有安排。”

  张辽命副将接手北海郡,派出少量的士卒驻扎在各县。

  他则是带着莫护跋,王脩等人,连夜赶往琅琊。

  至于东莱郡,也已经在归降的路上。

  根本不需要他亲自去征讨,派人去顺道接收了即可。

  快马加鞭,张辽甩开身后的队伍,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开阳。

  得知张辽到来,董曜早早就让人安排酒宴。

  待这里的事情结束,他们也该继续南下。

  张辽见到董曜,单膝跪地道:“大王,许久未见,受末将一拜。”

  “文远一路辛苦,快快入席,有话席上再说。”

  董曜托着张辽的胳膊,将其托了起来。

  随后看向莫护跋,说道:“莫护首领,劳烦你率领族人远道而来,还请入内。”

  “这是小人该做的,大王先请。”

  莫护跋见到董曜,态度依旧谦卑,连说话的声音都小了许多。

  剩余之人缓缓步入堂内,依次入席。

  “大王,青州各郡县皆归降,全境内再无敌兵。”

  张辽汇报着自己的战绩,这一路攻伐,可以说除了琅琊郡以外,剩余的青州郡县皆是他与莫护跋打下来的。

  当然,这里边功劳最大的还曹丕。

  若不是此人逼着曹操归降了董曜,致使曹军内部混乱,战事不可能结束的这么快。

  “好,文远此功孤记下了,到时论功行赏,少不了你的。”

  董曜端起酒盏,敬向座下的张辽。

  “不不不,末将并非是为自己请功,而是为莫护首领请功。接连交战,莫护首领一族损失最大,功劳理应让给他。”

  张辽并非贪功之人,他深知莫护跋在北方的重要性。

  与之交好,三代以内,北方一定会极为安定,不会发生叛乱之事。

  就算有,也绝对不会是莫护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