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扬李幼薇大沧月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744章 :印刷厂的定位!
小
大
在得到了聂南孙的支持后,周扬很快就将这事儿通知了下去。
随后,整个八宝梁研究所上下就行动起来了。
对于这事儿大家都没有异议,毕竟大家都知道他们需要这么一个厂子,给炮兵侦察雷达配备使用说明书以及维护指南。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周扬搞这个厂子是为了家属的就业以及研究所创收。
周扬可是知道,在进入八十年代末期,随着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方面,各个科研院所以及军工单位都出现了订单锐减以及经费削减的问题。
很多原本很厉害的军工厂,要么被迫军转民,要么干脆倒闭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必须未雨绸缪。
印刷厂只是他尝试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几年间他还会围绕研究所以及八宝梁村,筹建一系列的工厂企业。
回到筹建印刷厂的事情上,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周扬从研究所内部抽调了一个工作小组,专门搞这个事情。
同时,他任命乔卫国为这个小组的组长,全权负责筹建888厂的第二个厂办企业(第一个是炮兵雷达总装厂)。
好在厂房都是现成的,今年修建的两个大型厂房,除了给炮兵侦察雷达总装项目使用了一个外,剩下的那个还处于空置状态,正好用来搞印刷厂。
不过想要把这个印刷厂真的建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
除了需要大量的印刷设备外,还需要一部分专业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纸张需要申请,毕竟眼下可是计划经济时代,任何的物资都是要根据计划进行生产。
这么说吧,计划之内的大家都好办,你好我好大家好,上面一批条子,啥东西都能给你搞来。
但计划之外的,哪怕是一个螺丝钉都不好搞,有钱都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在货币之外搞各种票证的原因,只有钱票同时拥有的时候,你才能随心所欲的买东西。
而周扬的这个印刷厂其它方面都不存在问题,唯一让他头疼的是纸张。
印刷厂必然会大量的用到纸张,就目前而言,不管是云山县还是宁市,都没有造纸厂,所有纸张都需要从青城调运。
要是数量少一点的话,那还好,但问题是周扬的用量特别的大。
据周扬所知,前世沪城出版社的那套《数理化自学丛书》从77年10月份开始,先后共印刷了435万套,合计六千多万册。
当时他们是按照最低的学习文件类的标准定的价,即每印张(32面)0.08元,全套(17册)售价为11.73元。
也就是说,单单就靠印刷出版《数理化自学丛书》,沪城出版社就赚了小五千万。
周扬不贪,他要一半的份额就行了,先赚他个两千万。
要是按照这个目标实施的话,八宝梁印刷厂至少要印刷两百万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才行,这得需要多少纸张?
为了不影响后续的正常印刷,周扬让乔卫国亲自带人去一趟青城,让他以军方的名义和青城造纸厂谈谈,让他们明年给他们单独列一项生产计划。
就这样,八宝梁印刷厂项目在乔卫国等人的主持下,迅速运转起来了!
..........
西坡.研究所!
周扬从会议室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稍稍喘了口气之后,他便抓起了桌子上的电话。
然后,照着记忆中的那串电话号码拨了出去!
“嘟嘟...”
话筒响了几声后就被接起来了,对面传来一个女同志的声音:“商业部,哪位?”
“同志你好,我是周扬,帮我接一下陆正军同志!”
“稍等!”
紧接着,话筒里再次传来了一阵“嘟嘟”声。
过了一小会儿,电话再次被接通了,话筒里传来了陆正军的声音:“是周扬同志吗?”
“呵呵,是我!”
“哈哈哈,真是稀罕啊,你今天咋想起来给我打电话?”陆正军笑着问道。
“也没啥,一来是想问问老闫那边咋样了,二来是想让你帮我个忙!”
“老闫的事儿咱等一下再说,先说你的事儿!”
周扬当即说道:“我也没啥事儿,就是想让你帮我去家里捎个信儿,让我大哥来一趟我这里。”
“就这?你咋不给你爹打电话,让他通知你哥呢?”
“我爹去了西北,已经不在京城了!”周扬道。
“行,那我等一会儿去一趟你家!”
“嗯,你告诉我哥,让他来的时候去学校的图书馆找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如果还有其它教辅材料的话,也一并带过来!”周扬叮嘱道。
他之所以要大哥周平过来,主要是想让他配合老张头,借鉴沪城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完善一下老张头版的《丛书》。
除此之外,周扬还想让大哥帮忙弄一些真题试卷之类的教辅材料,一同配合印刷。
他可是知道这些真题或者是模拟卷对考试的重要性以及市场价值,想想后世大名鼎鼎的“五三”,也许你没用过它,但你一定听说过它。
作为一本名声在外的高考教辅资料,它不知陪伴了多少学子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人在它的助力下迈入了大学的殿堂,走上了人生巅峰。
在周扬的定位中,八宝梁印刷厂以后的主营业务就是搞教辅材料,真要是能搞出“五三”这种爆款的话,以后整个研究所都不会为钱而发愁了。
“行!”
“我的事儿说完了,现在咱说说老闫那边的事儿吧!”周扬道。
电话那边的陆正军当即说道:“老闫那边可不得了了!”
“咋了?”
“自从他们收购了那个药厂之后,威远公司的规模、体量以及营业额、利润都急速上升,截止上个月月底,老闫那边短短7个月内就创下了8千万美元的营业额,净利润达到了5600万美元,即8400万r
“放心吧,这次派过去的主要是医药研发人员,主要是老闫他们那边连个像样的研发团队也没有,很容易引起有些人的怀疑的!”陆正军回答道。
“行,具体的你们看着办吧...”
接着,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后,这才挂了电话!
ps:第一章送到,求个催更,求一下免费的小礼物,本书现在全站打赏榜单排名第九!
随后,整个八宝梁研究所上下就行动起来了。
对于这事儿大家都没有异议,毕竟大家都知道他们需要这么一个厂子,给炮兵侦察雷达配备使用说明书以及维护指南。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周扬搞这个厂子是为了家属的就业以及研究所创收。
周扬可是知道,在进入八十年代末期,随着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方面,各个科研院所以及军工单位都出现了订单锐减以及经费削减的问题。
很多原本很厉害的军工厂,要么被迫军转民,要么干脆倒闭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必须未雨绸缪。
印刷厂只是他尝试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几年间他还会围绕研究所以及八宝梁村,筹建一系列的工厂企业。
回到筹建印刷厂的事情上,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周扬从研究所内部抽调了一个工作小组,专门搞这个事情。
同时,他任命乔卫国为这个小组的组长,全权负责筹建888厂的第二个厂办企业(第一个是炮兵雷达总装厂)。
好在厂房都是现成的,今年修建的两个大型厂房,除了给炮兵侦察雷达总装项目使用了一个外,剩下的那个还处于空置状态,正好用来搞印刷厂。
不过想要把这个印刷厂真的建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
除了需要大量的印刷设备外,还需要一部分专业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纸张需要申请,毕竟眼下可是计划经济时代,任何的物资都是要根据计划进行生产。
这么说吧,计划之内的大家都好办,你好我好大家好,上面一批条子,啥东西都能给你搞来。
但计划之外的,哪怕是一个螺丝钉都不好搞,有钱都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在货币之外搞各种票证的原因,只有钱票同时拥有的时候,你才能随心所欲的买东西。
而周扬的这个印刷厂其它方面都不存在问题,唯一让他头疼的是纸张。
印刷厂必然会大量的用到纸张,就目前而言,不管是云山县还是宁市,都没有造纸厂,所有纸张都需要从青城调运。
要是数量少一点的话,那还好,但问题是周扬的用量特别的大。
据周扬所知,前世沪城出版社的那套《数理化自学丛书》从77年10月份开始,先后共印刷了435万套,合计六千多万册。
当时他们是按照最低的学习文件类的标准定的价,即每印张(32面)0.08元,全套(17册)售价为11.73元。
也就是说,单单就靠印刷出版《数理化自学丛书》,沪城出版社就赚了小五千万。
周扬不贪,他要一半的份额就行了,先赚他个两千万。
要是按照这个目标实施的话,八宝梁印刷厂至少要印刷两百万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才行,这得需要多少纸张?
为了不影响后续的正常印刷,周扬让乔卫国亲自带人去一趟青城,让他以军方的名义和青城造纸厂谈谈,让他们明年给他们单独列一项生产计划。
就这样,八宝梁印刷厂项目在乔卫国等人的主持下,迅速运转起来了!
..........
西坡.研究所!
周扬从会议室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稍稍喘了口气之后,他便抓起了桌子上的电话。
然后,照着记忆中的那串电话号码拨了出去!
“嘟嘟...”
话筒响了几声后就被接起来了,对面传来一个女同志的声音:“商业部,哪位?”
“同志你好,我是周扬,帮我接一下陆正军同志!”
“稍等!”
紧接着,话筒里再次传来了一阵“嘟嘟”声。
过了一小会儿,电话再次被接通了,话筒里传来了陆正军的声音:“是周扬同志吗?”
“呵呵,是我!”
“哈哈哈,真是稀罕啊,你今天咋想起来给我打电话?”陆正军笑着问道。
“也没啥,一来是想问问老闫那边咋样了,二来是想让你帮我个忙!”
“老闫的事儿咱等一下再说,先说你的事儿!”
周扬当即说道:“我也没啥事儿,就是想让你帮我去家里捎个信儿,让我大哥来一趟我这里。”
“就这?你咋不给你爹打电话,让他通知你哥呢?”
“我爹去了西北,已经不在京城了!”周扬道。
“行,那我等一会儿去一趟你家!”
“嗯,你告诉我哥,让他来的时候去学校的图书馆找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如果还有其它教辅材料的话,也一并带过来!”周扬叮嘱道。
他之所以要大哥周平过来,主要是想让他配合老张头,借鉴沪城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完善一下老张头版的《丛书》。
除此之外,周扬还想让大哥帮忙弄一些真题试卷之类的教辅材料,一同配合印刷。
他可是知道这些真题或者是模拟卷对考试的重要性以及市场价值,想想后世大名鼎鼎的“五三”,也许你没用过它,但你一定听说过它。
作为一本名声在外的高考教辅资料,它不知陪伴了多少学子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人在它的助力下迈入了大学的殿堂,走上了人生巅峰。
在周扬的定位中,八宝梁印刷厂以后的主营业务就是搞教辅材料,真要是能搞出“五三”这种爆款的话,以后整个研究所都不会为钱而发愁了。
“行!”
“我的事儿说完了,现在咱说说老闫那边的事儿吧!”周扬道。
电话那边的陆正军当即说道:“老闫那边可不得了了!”
“咋了?”
“自从他们收购了那个药厂之后,威远公司的规模、体量以及营业额、利润都急速上升,截止上个月月底,老闫那边短短7个月内就创下了8千万美元的营业额,净利润达到了5600万美元,即8400万r
“放心吧,这次派过去的主要是医药研发人员,主要是老闫他们那边连个像样的研发团队也没有,很容易引起有些人的怀疑的!”陆正军回答道。
“行,具体的你们看着办吧...”
接着,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后,这才挂了电话!
ps:第一章送到,求个催更,求一下免费的小礼物,本书现在全站打赏榜单排名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