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 投票

办公室里,日光灯管发出轻微的嗡鸣,在昏暗中投下几道斑驳的光影,宛如命运投下的诡异阴影。

朱赫夫指尖无意识地捻着桌上文件那被磨得发毛的边角,纸张在指间摩挲,发出细微的声响,仿佛是城市在痛苦中的低吟。

他的心里渐渐有了清晰的判断——毕竟从之前的种种迹象来看,陈树生绝非那种油盐不进的硬茬,而是能够坐下来好好交流的对象。

朱赫夫对陈树生的手段再清楚不过。他见过被清理过的律贼据点,墙上那些弹孔排列得如同用尺子量过一般精准,每一发子弹都直击要害,仿佛是死神的精准标记。

对于那些横行霸道的律贼,还有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不明武装,陈树生向来都是刀刀见血,没有半分含糊。

在不少决策上,他也确实透着近乎一言堂的强势,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

但朱赫夫打心底里不认为陈树生是什么独裁的暴君,那些看似独断的决定背后,隐藏着的是对局势的精准把控,是对城市命运的深刻洞察。

当下这乱糟糟的局面,就如同一艘在狂风暴雨中摇摇晃晃的破船,随时都有可能被汹涌的波涛吞噬。哪有功夫去搞议会那套你一言我一语的民主?

此时的城市,最缺的就是高效且果断的掌舵人,这种时候的“一言堂”,反倒是能救命的良药。

议会大厅里,椅子被摞在角落,蒙尘的徽章反射着冷光,像被拔掉的牙齿,空洞而讽刺,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民主在此刻的无力。

朱赫夫站在警局楼顶,望着远处被晨曦笼罩却依旧死气沉沉的城市轮廓,搓了搓被寒风吹得发僵的手指,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陈树生那张永远看不出情绪的脸。

那家伙确实够狠,但又绝非那种只会喊打喊杀的莽夫。

该谈判的时候,他比谁都精明,仿佛是一只潜伏在暗处的猎手,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城市现在这局面,要什么民主投票?

朱赫夫想起上次紧急会议,那帮议员为了“人道主义救援方案”吵了三个小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后连个像样的决议都没拿出来,就像一群无头苍蝇在黑暗中乱撞。

再看看陈树生那边,上午发现问题,下午就把方案拍在桌上,雷厉风行,晚上便直接带人把问题连根拔起,毫不拖泥带水。

楼下传来装甲车引擎的轰鸣声,那声音如同战鼓,敲打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朱赫夫不用看就知道,又是陈树生的人在行动。

那家伙办事就像外科医生做手术一般——精准、利落,完全不在乎手术刀上沾多少血。

律贼的尸体被拖去发电站当燃料这事,朱赫夫第一次听说时差点把早饭吐出来,那刺鼻的血腥味和腐臭味仿佛还在鼻尖萦绕。

但现在想想,在这鬼世道,能活着就不错了,谁还在乎电是怎么来的?

谁还在乎那些所谓的道德底线?

“高效”这个词,如今带着浓重的血腥味。

在这座被阴霾与动荡紧紧攫住的城市里,陈树生宛如一位冷峻无情的掌舵者,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开什么圆桌会议,去倾听那些冗长且未必有效的讨论。

他的话语,简洁而决绝,如同下达了一道不可违抗的军令。

话音刚落,一台咆哮的推土机便轰隆隆地开进了这座城市的“菜市场”——那是一个象征着各种繁杂事务、利益纠葛与人心纷扰的地方。

摊位被无情地撞倒,喇叭里传出的嘈杂声响戛然而止,那些讨价还价的嘴,瞬间被这股强大的力量所震慑,所有的声音都被卷进了推土机的铁齿之中,碎成了毫无意义的渣滓。

那张“临时管制条例”,便是这推土机的启动键。朱赫夫清晰地记得签字那天的情景,会议室里空调坏了,闷热得如同一个蒸笼,热得人直冒油汗,仿佛连空气都被这紧张的氛围凝固了。

他握着钢笔,笔尖在纸上微微颤抖,心中满是不解与疑惑,只当这是形势逼迫下的权宜之计,是应付场面的过场戏,心里还忍不住吐槽“形式主义真麻烦”。

他傻乎乎地按下了手印,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笔一划所蕴含的巨大力量。

可当墨水刚干透,推土机便挂上了s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姿态疯狂运转起来。所有的手续都办得滴水不漏,流程合规得天衣无缝,每一个环节都像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齿轮,紧密咬合,高效运转。

效率被提升到了极致,合法合规的表象下,隐藏着的是一种绝对的权威。

日后,无论谁想站出来反驳,都找不到半分破绽,如同在铜墙铁壁上寻找缝隙,徒劳无功;任何敢于阻挡的存在,都成了必须彻底消灭的目标,就像挡在巨轮前的礁石,必然会被无情地碾碎。

如今,那些落在纸上的字迹,宛如烧红的烙铁,在朱赫夫的视网膜上烫出了深深的疤痕。

每一次眨眼,都带着隐隐的刺痛,仿佛是命运在冷冷地提醒他:所有人都是那台推土机履带下的砖块,只是暂时还没被碾碎,下一秒就可能变成齑粉,消失在这无情的现实之中。

所谓的“决断力”,哪里是什么锋利的刀,分明是早已启动的绞肉机,齿轮在暗处吱呀作响,散发着冰冷而残酷的气息。

而那些被清算的律贼,不过是最后一批被扔进机器的肉馅,在命运的巨轮下徒劳地抽搐挣扎,发出微弱而无力的哀鸣。

远处,发电站方向升起一缕浓黑的烟柱,歪歪扭扭地在铅灰色的天空中拖出长长的尾巴,刺眼得像一道未愈合的伤口,仿佛整座城市都在默默燃烧自己的灵魂,释放着最后的挣扎与无奈。

一位负责维持秩序的组长转身下楼,厚重的靴子踩在铁楼梯上,发出哐当哐当的沉闷声响,每一步都像敲在人心上的重锤,带着他一步步迈向深不见底的未知深渊。

那声音,不是简单的下楼脚步声,更像是下葬的钟声,埋葬的是规则、是侥幸、是“我以为只是走个过场”的天真,是对美好未来的最后一丝幻想。

风,卷着烟灰扑到朱赫夫的脸上,呛得人想咳,却又不敢咳出声,仿佛咳出声就会被当成下一个“阻碍”,被这无情的现实所吞噬。朱赫夫望着窗外那缕黑烟,喉咙发紧,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恐惧与迷茫。

这世道残酷得连死人都得被榨干最后一丝余热,成为维持城市运转的燃料,而他们这些活着的人,又能在这绞肉机般的现实里挣扎多久呢?

冰冷的风从窗缝钻进来,卷起桌上的文件边角,那些签满名字的纸张哗哗作响,像在为即将到来的命运哀鸣,又像是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悲哀与无奈。

活着,如今活着的唯一意义似乎就是别被写进下一份“临时管制”附件,小心翼翼地在这充满危险与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苟延残喘。

在警局那间略显逼仄且弥漫着陈旧气息的休息室里,日光灯管发出“滋啦”一声异响,那声音仿佛是岁月在电路中发出的痛苦呻吟,老旧电路里残存的最后一丝活力在此刻竭力挣扎。

冷风顺着没关严的窗缝如幽灵般灌入,肆意地吹动着桌上堆叠如山的A4纸,纸张哗啦啦卷成白浪,好似命运无情的手在肆意翻弄着生活的篇章,又似是混乱局势中不安因素的具象化呈现。

朱赫夫静静地靠在窗边,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那杯早已凉透的咖啡,杯壁上的水珠缓缓滑落,滴落在他的手背上,带来一阵刺骨的寒意。

透过那层因水汽而变得雾气朦胧的玻璃,他看到陈树生正在院子里,身姿挺拔如松,正神情严肃地跟几个战术小队队长交代着什么。

那些队长们站得笔直,眼神专注得如同在聆听神谕,不敢有丝毫懈怠,仿佛每一个字都关乎着生死存亡。

然而,朱赫夫心里清楚,在这看似有序的表象下,暗藏着诸多矛盾与无奈。

办公室的角落里总飘着些阴私的闲言碎语,像墙角蔓延的霉斑,在潮湿的空气里悄悄滋生。不少人私下抱怨陈树生行事太过独断,说他是个说一不二的专制暴君,把旁人的意见全当耳旁风,半句话都不容置喙,连空气里都透着股不服气的酸味儿。

朱赫夫捏着半空的搪瓷杯,杯沿结着圈褐色的咖啡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杯壁。他见过那些抱怨得最凶的人,在会议室里唾沫横飞地指责陈树生专断,可真要让他们拿出个像样的方案,不是翻出几年前的旧文件东拼西凑,就是盯着天花板说些“应该”“或许”的空话,连具体的步骤都捋不顺。

就说上周那个会吧,有人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搪瓷缸子都跳了起来,扯着嗓子吼“这方案不行”,那声音在狭小的会议室里撞来撞去,尖得像指甲刮过玻璃,格外刺耳。可等陈树生抬眼让他详细说说哪里不行,这人却支支吾吾地翻开ppt,刚讲到第三页就卡了壳,眼神飘来飘去,嘴里的话颠三倒四,连自己前一秒说的观点都圆不上,那副窘迫样,活脱脱暴露了肚子里没多少真货。

还有回更可笑,某部门的股长气冲冲地把报表狠狠甩在桌上,纸张边缘都磕出了折痕,以为能凭这堆数字证明自己多有理。结果陈树生扫了两眼就冷冷吐出句“数据失真”,还顺手指出了三个明显造假的小数点。那股长的脸“唰”地一下从红涨到发紫,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尴尬地站在原地,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活像个被戳穿戏法的小丑。

问题的关键从来都不在独断与否——朱赫夫望着窗外压得很低的阴云,心里跟明镜似的。那些天天嚷嚷着要民主、要话语权的人,究竟能掏出什么真刀真枪的东西?他们中又有几个真正穿着磨破底的靴子,踩过一线的泥泞,闻过仓库里发霉的物资味,见过老百姓手里攥着贬值纸币的绝望眼神?

他想起上周去基层核查时,撞见某部门的干事对着报表唉声叹气,问起具体困难只会说“太复杂”“不好办”,可让他跟着去现场看看,却找借口说“还有会议要开”。这些人连实际情况的边都没摸到,连解决问题的担子都不敢接,凭什么对着陈树生的决断指手画脚?

桌上堆着的文件蒙了层薄灰,最上面那份写着“优化方案”的报告,墨迹新鲜却空洞得像张白纸。朱赫夫用指尖掸了掸灰,心里泛起一阵沉重的无力感。这世道哪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选择,真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需要的不是七嘴八舌的讨论,而是敢拍板、能扛事的肩膀。

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抱怨,说到底不过是无能的遮羞布,在真正的困难面前轻得像片羽毛。

阴云越压越低,办公室里的光线暗得像要提前入夜。朱赫夫把搪瓷杯重重放在桌上,杯底与桌面碰撞的声响在寂静里格外清晰——抱怨谁都会,可担当这东西,从来都不是靠嘴说出来的。会议室里的那些虚妄与窘迫,不过是在无声地印证着这个残酷的现实。

朱赫夫捏着搪瓷杯的手指微微收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脑海里犹如被一台老旧的放映机启动,胶片开始哗啦哗啦地转动,一幕幕会议室里的荒唐场景如电影般清晰闪回,每一帧都带着刺人的尴尬与沉重,不断冲击着他的思绪。

就说他们所开的那个会议吧,会议室里那盏日光灯管滋滋啦啦地闪烁着,发出刺眼又让人眼睛发酸的光。

有人猛地一拍桌子,那巨大的声响震得桌上的搪瓷缸子都跳了起来,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暴力惊醒。

紧接着,他扯着嗓子吼出“这方案不行”,那声音在狭小的会议室里来回弹射,尖锐得如同指甲刮过玻璃,格外刺耳,好似要冲破这压抑的空间。

可当让他详细说说哪里不行时,这人瞬间就支支吾吾起来。

他慌乱地翻开ppt,刚讲到第三页,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卡了壳。

他的眼神开始飘来飘去,就变的不敢与人对视,嘴里的话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连自己前一秒说的观点都圆不上。

汗水顺着他的鬓角不断滴进领口,冰凉的感觉让他打了个寒颤,仿佛那是提前宣判他无能的冰水。那副窘迫样,活脱脱暴露了他肚子里没多少真货,思维乱得像团缠打结的毛线,根本理不清头绪。

还有一回,那场景更是可笑至极。某部门的股长气冲冲地走进会议室,满脸的愤怒与不屑。他一把将报表狠狠甩在桌上,纸张边缘因这巨大的冲击力磕出了折痕,仿佛在诉说着他的愤怒。他以为能凭这堆数字证明自己多么有理,多么高明。

结果只是被真正懂行的人扫了两眼,便冷冷地吐出一句“数据失真”,还顺手指出了三个明显造假的小数点,那语气平静却又充满力量,仿佛一把锋利的匕首,直直刺入那股长的要害。

那股长的脸“唰”地一下从红涨到发紫,就像被烈日暴晒后突然浇上冷水的茄子。

他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嘴唇不停地哆嗦,像缺氧的鱼,连呼吸都忘了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