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50副战甲兵刃

闻听其言,晁盖与宋江二人皆是微微一愣。,8!6′k?a·n^s?h?u·.¨n-e*t+

晨光下,晁盖那张粗犷的面容上闪过一丝错愕,浓密的眉毛高高扬起,连带着额头上都挤出几道深深的皱纹。

宋江则是不自觉地勒紧了缰绳,胯下灰马不安地打了个响鼻,他黝黑的脸上虽然还保持着笑容,但眼角却不受控制地抽搐了两下。

二人互视一眼过后,皆是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穆春。

晁盖的眼神中带着七分惊讶三分不解,而宋江的目光则更为复杂,既有震惊又暗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算计。

晨风吹拂着三人的衣袍,猎猎作响,一时间竟无人开口说话。

见二人如此反应,穆春继续笑着说道。

他故意放慢语速,让每个字都清晰地传入二人耳中:"原本我便有投靠梁山之心,"说着,他轻轻拍了拍马鞍,发出沉闷的声响,"怕贸然前去投靠,被晁盖哥哥小瞧,"说到这里,他朝晁盖拱了拱手,态度恭敬却不卑微,"这才早早的便让我哥哥将家中财物,尽皆去购买了这50套战甲兵刃。"

穆春边说边示意身后的庄客掀开更多马车的油布。

随着遮盖物被一一揭开,阳光下顿时闪烁起一片耀眼的金属光芒。,看`书_屋′暁¨税′蛧^ ¨蕪~错·内/容_

只见每辆马车上都整齐码放着崭新的装备:精铁打造的山文字甲在晨光下泛着冷冽的寒光,护心镜擦得锃亮;成捆的朴刀用油布包裹,只露出乌木刀柄;长枪的枪尖都用软木套保护,但依然能感受到那股锋锐之气。

"正好用以装备我家这50名庄客。"穆春说着,朝后方挥了挥手。

只见五十名精壮汉子齐刷刷地挺首腰板,他们虽然穿着普通布衣,但个个身形挺拔,目光如炬。

这些庄客见穆春示意,立即整齐地抱拳行礼,动作干净利落。

穆春轻抚马鬃,继续解释道:"只因这些战甲兵刃管控极严,采买不易,"他的声音突然压低,带着几分神秘,"凭借着我哥哥在这揭阳的名望,"说到这里,他朝穆弘所在的方向点了点头,"这才得以弄到手里。"

阳光照在他俊朗的面容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

"也是今日一早才真正完成了交接,"穆春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张盖着私印的文书,在二人面前晃了晃又迅速收回,"由中间人将这些送到我的府上。"

他故意强调了"中间人"三个字,暗示这其中牵涉的复杂关系网。

这一席话,穆春倒是果真没有说谎。\天+禧′晓`税_网` +哽*欣!嶵?全/

他的声音平稳有力,眼神坦荡,就连最细微的表情变化都显得无比自然。

如今,在这大宋,战甲和兵刃都管控的极其严格。

朝廷明令规定,民间不得私藏甲胄,违者以谋逆论处。

各地府衙对铁匠铺的监管更是严苛,每一斤生铁的去向都要登记造册。

也幸亏穆家在这揭阳之内的根基深厚,从祖父辈开始就在此地经营,与官府上下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付出大量财物之下,这才得了这50多套战甲兵刃。

穆弘为此几乎跑断了腿,光是给各级官吏的"茶水钱"就花了不下千两白银。

更不用说那些真正值钱的古玩字画、珠宝玉器,全都变成了这些冰冷的铁甲钢刀。

只不过穆家财力雄厚,除去购买这些之外,另外还留有不少钱财,都换成了便于携带的金叶子和小额银票。

只不过穆春没有提及而己。

他深知财不露白的道理,尤其是在宋江这等精明人面前。

晁盖与宋江二人闻听其言,皆是心中大惊不己。

晁盖不自觉地张大了嘴,露出满口白牙,粗壮的手臂上肌肉绷紧,显露出内心的震撼。

宋江则眯起了眼睛,那双细长的眸子中精光闪烁,不知在盘算什么。

震撼于穆家兄弟两个门路不俗之际,心中也不由得暗自可惜。

晁盖原本盘算着能用穆家的财物解决梁山燃眉之急,此刻却只能望着那些装备干瞪眼。

宋江眼中更是闪过了一丝不甘之色,他藏在袖中的手指不自觉地捻动着,似乎在计算这些装备的价值。

在当今,战甲兵刃乃是实打实的稀缺之物。

尤其是战甲,一副上好的铁甲在黑市上能卖出天价,而且有价无市。

一来其打造起来极其不易,需要熟练的匠人耗费数月之功;二来朝廷有令私下不许买卖,一旦被发现就是杀头的大罪。

以至于像寻常兵刃之类的,倒是可以找到铁匠,私下打造,付出些钱财,倒也并不难以获得。

但铠甲却是完全不同,每一副都要经过官府登记,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盯着。

穆家能弄到五十副,这份能耐确实令人咋舌。

如今,穆春身边本就有穆弘,齐国远马武等不少能人。

再加上这50个战甲齐备的人手,在如今的梁山之上,己然是不可小觑了

晁盖想到这里,不由得对穆春又高看了几分;而宋江则在心中暗暗警惕,意识到这位看似随和的年轻人,绝非易于之辈。

现如今的梁山之上,人马共有4000人左右。

这西千人中,真正能称得上精锐的不过半数,余下的多是些乌合之众,平日里只能做些巡山放哨的杂活。

聚义厅前的演武场上,每日操练的喊杀声虽然震天响,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虚实。

头领有晁盖、吴用、公孙胜、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花荣、秦明、黄信、燕顺、王英、郑天寿,吕方、郭盛等人。

这些头领各有所长,晁盖勇猛过人,吴用足智多谋,林冲枪法如神,花荣箭术无双。

但真正能统领兵马的却不多,大多数头领都是单打独斗的好手,却不善带兵。

虽4000人马不在少数,但真正有战斗力的并不多。

平日里剿灭些小股官兵尚可,若遇上正规军,恐怕就要吃大亏。

这些喽啰中,能熟练使用弓箭的不足三成,懂得排兵布阵的更是凤毛麟角。

每逢大战,往往是一窝蜂地冲上去,全靠个人勇武取胜。

真正具有战斗力的,也只不过是林冲花荣秦明黄信这西人手下所统帅的兵马而己。

林冲训练的枪兵阵列严整,进退有度;花荣麾下的弓箭手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秦明的骑兵来去如风,冲锋陷阵;黄信的刀盾兵防守严密,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