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宋三言其寒
第68章 大人在上
小
大
他这一笑,马德心里不知为何就咯噔一下,但又说不出来是哪儿不对。
“你应该知道不久前我刚卸任采蟹使,去两趟地动中心,千难万险难以明说。”
柳弊倒好,对着归正司的官吏们大吐苦水,人人都知道这差事不容易,经他口一说,更显得生死难料。
“大人有大人的难处,这不是我等也遇到麻烦事了,若大人能帮着渡过难关,马某和归正司所有官员就欠您的人情,日后若有所使,在所不辞!”
马德说的热泪盈眶,差点连自己都感动了。
柳弊把自己那张调令拿出来,往桌上一拍。
“你问的倒好,那位御史大人是当日才来主持大局,前后之事皆由我来管。”
“员外郎?哎呀!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先恭喜柳大人高升!”
马德从座位上弹跳起身来,对着柳弊又行了一阵大礼。
礼部员外郎,可比进奏院文书大了不止一点半点!
实实在在的大官了,又是归正坊出身,日后在北人社那边,也是说话有分量的红人!
于情于理,马德都得敬着柳弊,话里话外不敢怠慢。
柳弊总算是知道官职高低,对同一件事情所产生的影响了。
“都是自家人,说话不必太生分。”
“也是,也是,这样就无需担心御史大人给我们搞突然袭击了,柳大人怎么安排,我等就怎么去做便是。”
马德放下千斤担,觉着肩膀无比轻松。
“我不懂这些,你我商量着来,越快动手越好,御史那边定的是明日天黑前。”
柳弊把时间一说明,马德的脸色再度变得异常难看。
“我莫非是听错了?要搭建十几丈见方的祭台,到明日怎么能完得成?”
“怎么也要在中秋庆典前完成,是也不是?”
面对柳弊的反问,马德哑口无言,但这个时间太紧,其余官吏脸上也多是担忧。
中秋庆典是一年当中数得着的大日子,断然是不能为此让路的,这点用手指头都能想明白。
“马大人怎会如此为难?搭个高台而已,能让朝廷派队伍来祭祀是好事,借此机会我从中活动,能把归正坊修缮一番,多好。”
柳弊说得轻巧,马德口舌生火,无法用言语形容他现在的焦躁。
“您就住在归正坊,理所应当知道当地的刁民多难说服,莫要说是腾出这么大一块空地,哪怕是修一所凉亭,没有个把月的沟通协调也完不成。”
归正坊明面上是由归正司来管,实则拍板说话的是北人社,居民们压根不听归正司的话。
柳弊因为自己就住在这儿,所以没把这当回事,听马德细细一算,才觉着时间捉襟见肘了些。
“先是要有钱,不知道礼部能拨出多少款项给我们,归正司账面上可是没钱。”
没钱更没人愿意干活,请车马运竹料,请工匠、劳工来做事,人员调度、吃喝,哪一样离了钱也不办事。
归正司一穷二白,没有油水可言,自然是没法抽调出多少钱来应付此事。
通常来说,礼部也不会对天子一时兴起下达的指示买单,但地动不是小事,既然派来御史,那就说明会有一部分钱款过来。
“北人社那边由我去说,钱款上面你们尽力,先把人找齐,今晚就得去动工。”
误了时辰,御史带着祭祀的车马仪仗过来,若是没见到场地,肯定说不过去。
马德仍是争辩道:“今晚最多把场地清空,天亮前找不来工匠……”
“那就现在去!跟上面做事不要拖拉,至于钱的事,拿纸笔立字句,我掏点借给你们。”
柳弊现在是土财主,腰包鼓囊的很。
各处基层官署,不是没有借贷过,特别是归正司,更是有许多先例在,从柳弊手里借钱,并不会坏了规矩。
话都说到这份上,马德也不能推脱,当即写了欠条,从柳弊手里拿钱,派人立刻去外面找工匠。
双方签字画押,各自拿走一份后,柳弊终于露出笑容。
有钱就有人,解决这个问题,别的事就不会再让人为难。
“行了,我也不久待,另有要事得去一趟。”
见柳弊要走,马德再次拱手挽留。
“实不相瞒,还有一事十分棘手。”
“有话快说,我可不想被御史责骂。”
柳弊对于归正司行事的温吞缓慢感到不满,索性拿出些官腔来对付。
“大人刚走马上任,说不定还不清楚皇城司,每逢有御史的事情,皇城司总会派人来监督。”
马德最担心的莫过于皇城司,能监察百官,宛如一把悬梁利剑,随时能罢掉他的乌纱帽。
经他这样一提醒,柳弊才恍然想起这档子事。
之前自己官职太小,根本不在乎皇城司,现在大不相同,还没适应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
御史手里权力太大,皇城司派人来是情理之中,他们又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皇城司出手从不走空,下官也担心这对大人您不利,毕竟您是从地动中心回来的,难免被百姓说闲话。”
“说就说,本官还能怕说不成?这些事你就不用操心了。”
柳弊简单寒暄两句,就拍屁股走人,皇城司还真是个麻烦!
马德把人送到门口,挥手告别柳弊,身边立刻围过来几个狗腿子嘘寒问暖。
“大人,下面我们该怎么做?”
马德把眼一瞪,臭骂道:“你们耳聋了?钱也赊了,还不快去清理场地?我丑话说在前面,谁让我不高兴,我就让谁不高兴!”
归正司的大小官吏领命,当场四散离去,各忙各的事,不然守着归正使,随时可能遭殃。
柳弊和茉莉走在当街,很快便体会到马德所说的闲话有多难听。
过路的行人都在议论吴江地动的事,提及柳弊的人也不在少数。
“有个采蟹使叫柳什么的,听说就是他从吴江那边回来的!”
“临安可千万别地动,我那些破瓦烂罐的可都在这儿!”
“你们说那人为啥要回来,还住归正坊,这晦气劲!”
百姓的嘴,是堵不住的。
“你应该知道不久前我刚卸任采蟹使,去两趟地动中心,千难万险难以明说。”
柳弊倒好,对着归正司的官吏们大吐苦水,人人都知道这差事不容易,经他口一说,更显得生死难料。
“大人有大人的难处,这不是我等也遇到麻烦事了,若大人能帮着渡过难关,马某和归正司所有官员就欠您的人情,日后若有所使,在所不辞!”
马德说的热泪盈眶,差点连自己都感动了。
柳弊把自己那张调令拿出来,往桌上一拍。
“你问的倒好,那位御史大人是当日才来主持大局,前后之事皆由我来管。”
“员外郎?哎呀!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先恭喜柳大人高升!”
马德从座位上弹跳起身来,对着柳弊又行了一阵大礼。
礼部员外郎,可比进奏院文书大了不止一点半点!
实实在在的大官了,又是归正坊出身,日后在北人社那边,也是说话有分量的红人!
于情于理,马德都得敬着柳弊,话里话外不敢怠慢。
柳弊总算是知道官职高低,对同一件事情所产生的影响了。
“都是自家人,说话不必太生分。”
“也是,也是,这样就无需担心御史大人给我们搞突然袭击了,柳大人怎么安排,我等就怎么去做便是。”
马德放下千斤担,觉着肩膀无比轻松。
“我不懂这些,你我商量着来,越快动手越好,御史那边定的是明日天黑前。”
柳弊把时间一说明,马德的脸色再度变得异常难看。
“我莫非是听错了?要搭建十几丈见方的祭台,到明日怎么能完得成?”
“怎么也要在中秋庆典前完成,是也不是?”
面对柳弊的反问,马德哑口无言,但这个时间太紧,其余官吏脸上也多是担忧。
中秋庆典是一年当中数得着的大日子,断然是不能为此让路的,这点用手指头都能想明白。
“马大人怎会如此为难?搭个高台而已,能让朝廷派队伍来祭祀是好事,借此机会我从中活动,能把归正坊修缮一番,多好。”
柳弊说得轻巧,马德口舌生火,无法用言语形容他现在的焦躁。
“您就住在归正坊,理所应当知道当地的刁民多难说服,莫要说是腾出这么大一块空地,哪怕是修一所凉亭,没有个把月的沟通协调也完不成。”
归正坊明面上是由归正司来管,实则拍板说话的是北人社,居民们压根不听归正司的话。
柳弊因为自己就住在这儿,所以没把这当回事,听马德细细一算,才觉着时间捉襟见肘了些。
“先是要有钱,不知道礼部能拨出多少款项给我们,归正司账面上可是没钱。”
没钱更没人愿意干活,请车马运竹料,请工匠、劳工来做事,人员调度、吃喝,哪一样离了钱也不办事。
归正司一穷二白,没有油水可言,自然是没法抽调出多少钱来应付此事。
通常来说,礼部也不会对天子一时兴起下达的指示买单,但地动不是小事,既然派来御史,那就说明会有一部分钱款过来。
“北人社那边由我去说,钱款上面你们尽力,先把人找齐,今晚就得去动工。”
误了时辰,御史带着祭祀的车马仪仗过来,若是没见到场地,肯定说不过去。
马德仍是争辩道:“今晚最多把场地清空,天亮前找不来工匠……”
“那就现在去!跟上面做事不要拖拉,至于钱的事,拿纸笔立字句,我掏点借给你们。”
柳弊现在是土财主,腰包鼓囊的很。
各处基层官署,不是没有借贷过,特别是归正司,更是有许多先例在,从柳弊手里借钱,并不会坏了规矩。
话都说到这份上,马德也不能推脱,当即写了欠条,从柳弊手里拿钱,派人立刻去外面找工匠。
双方签字画押,各自拿走一份后,柳弊终于露出笑容。
有钱就有人,解决这个问题,别的事就不会再让人为难。
“行了,我也不久待,另有要事得去一趟。”
见柳弊要走,马德再次拱手挽留。
“实不相瞒,还有一事十分棘手。”
“有话快说,我可不想被御史责骂。”
柳弊对于归正司行事的温吞缓慢感到不满,索性拿出些官腔来对付。
“大人刚走马上任,说不定还不清楚皇城司,每逢有御史的事情,皇城司总会派人来监督。”
马德最担心的莫过于皇城司,能监察百官,宛如一把悬梁利剑,随时能罢掉他的乌纱帽。
经他这样一提醒,柳弊才恍然想起这档子事。
之前自己官职太小,根本不在乎皇城司,现在大不相同,还没适应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
御史手里权力太大,皇城司派人来是情理之中,他们又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皇城司出手从不走空,下官也担心这对大人您不利,毕竟您是从地动中心回来的,难免被百姓说闲话。”
“说就说,本官还能怕说不成?这些事你就不用操心了。”
柳弊简单寒暄两句,就拍屁股走人,皇城司还真是个麻烦!
马德把人送到门口,挥手告别柳弊,身边立刻围过来几个狗腿子嘘寒问暖。
“大人,下面我们该怎么做?”
马德把眼一瞪,臭骂道:“你们耳聋了?钱也赊了,还不快去清理场地?我丑话说在前面,谁让我不高兴,我就让谁不高兴!”
归正司的大小官吏领命,当场四散离去,各忙各的事,不然守着归正使,随时可能遭殃。
柳弊和茉莉走在当街,很快便体会到马德所说的闲话有多难听。
过路的行人都在议论吴江地动的事,提及柳弊的人也不在少数。
“有个采蟹使叫柳什么的,听说就是他从吴江那边回来的!”
“临安可千万别地动,我那些破瓦烂罐的可都在这儿!”
“你们说那人为啥要回来,还住归正坊,这晦气劲!”
百姓的嘴,是堵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