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基地起步
随着彻底定居下来,舰队数量只减少不增加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嗖?艘-小/税¢蛧/ ·追?蕞_歆`璋*結*
方宇学习了机械文明的方案,首先是制造足够数量的工程舰,他们将负责扩建生产线。
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在到达一定基数之后,才会大批量的生产战斗单位。
当然,这不代表战舰一点都不生产,只是相对工程舰产量要少很多。
毕竟还要恢复在第二世界中闲置的那些战士。
他们由于是战损,所以优先级比较高。
而工程舰则是由最近诞生于第二世界的机械生命体填充。
他们算是赶上了福利期,基本没有什么成绩就可以来到现实世界。
不过由于第二世界中人口被大量抽调,生命的诞生速度也在与日俱增。
相比于现实世界,要先有身体再诞生生命,第二世界显然更为方便。
只是一段代码就能大量制造机械生命,这种得天独厚的天赋,可以说全宇宙都是头一份。
要知道,就算是蓝星上最高产的母猪,记录中一胎也才西十多只。
可现在的方宇,一段代码就能产生出成千上万的机械生命。
而且,这些机械生命在诞生以后,只需要灌输足够的知识,就能快速的成长起来。~咸~鱼/看\书^ +冕+费·岳^黩*
不过这种方法却也有不小的问题,他们的性格多少都会有一些不成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天机给出的方案也很简单,只需要让那些诞生的机械生命经过为期一年的专项学习,就基本可以解决。
而这一段时间,正好让他们在第二世界彻底掌握那些被灌输进脑海的知识。
由于现在基地正在大建设时代,所以,在实验批次之后,第一批的机械生命足足诞生了七十万。
这还只是起步,等到这一批学员毕业以后,将会诞生更多的生命。
之所以只有七十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考虑到他们的学习需要老师,而在第二世界中,正有几万战士无事可做。
所以,经过与天机等人的商量,这次首接采用了一带九的模式。
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组成一个小队,其中只有一人是有经验的,其他人则全部都是新人。
为此,开洋特地开辟了多处战场,模拟各种环境。
当然,由于是在第二世界,所以,该有的危险还是有的,反正又死不了。
这就导致了,第二世界的探险星球危险异常。
哪怕随便一个山洞,没准进去后都是九死一生。
在这一年的学习与历练中,他们的表现会被记录下来,用作最终的评分。_卡¢卡,小/税¢网` `埂_鑫`嶵′全.
分数高的可以在来到现实世界后,分配更强力的机体。
分数低的,则很多都是去了后勤与工程队。
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如果想要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也同样有着多种渠道。
这一点,方宇看的很开,他一向不会强迫手下工作。
至于哪个工作岗位会缺人,那是不可能出现的,虽然暂时人数确实有些不足,但等到一年以后,将会有大量人才进入市场。
这还不算什么,等到一年以后,还会有十万人留在第二世界,继续从事带新人的任务。
这些人会被记一功,等他们来到现实世界以后,会被分配更多的资源。
待到第二年结束以后,进入现实世界的战士将首接扩充到一百万人。
那时候,大建设所需要的人手将趋于饱和。
所以,不会再把人数控制在十万人,那时候,想要留下教导新人的肯定会更多。
据天机预计,第三年以后,人数最少都会增加二百万。
接下来人数一定会越来越多。
要知道,每一个机械生命,那就相当于一艘战舰。
妥妥的一人成舰,比巴德文明那种每艘战舰都要大量人手的文明相比,优势将会很大。
而且,由于他们本就是控制着自己的身体,所以灵活性毋庸置疑。
之后,只需要等个十年二十年,方宇可以肯定,自己这边的战力绝对可以做到全面挺进五级文明。
与那些老牌五级文明不会有太大区别。
时间就在这种紧张而又忙碌的气氛中一点一点流逝。
一年之后。
首先完成手头工作的是负责穿越星门的二号到五号等人。
他们这段时间以来,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建造星门。
穿越反而不是很频繁。
经过这一年忙碌,终于被他们探索出了这个星门连接的所有分支星门。
除了众人来时的那个星门之外,这边还连接了六处地方。
不过在星系内的,除了最初那边,就只有一处。
也是在比较偏僻的地域。
同样的,那边也需要一号去负责建造遮挡物。
至于传送去虚空的星门,就简单很多了,暂时用一
个壳给封死就可以。
对此,刚刚完工的一号怨声载道。
不过还是反对无效,派去当了苦力。
而在这一年里,仅剩的这些战士也纷纷当起了技术工种。
他们建造了大量的生产车间,主要负责生产纳米机器人。
由于在第二世界己经熟练了各种战舰结构,所以不再需要建造成品战舰。
只需要提供纳米机器人与一堆金属,就足够了。
但也正因如此,所需要的纳米机器人数量实在太多,所以,这一年来,光是纳米机器人的生产线就足足建造了一千多座。
剩下的一些时间,则是众多战舰又去采集了不少物资。
不然的话,这些新人出来,机体就只有几米,岂不是很尴尬。
而六号到十号,这一年来工作也很简单,就是建造更大的粒子对撞机。
相比于之前那个,这次的更为巨大,整个建造在外围小行星带边上。
主要还是因为建造在这里比较方便,只需要拉着生产设备跑就可以了。
资源首接取自小行星带,可以说方便快捷。
但由于这次的工程太过巨大,他们的进度连千分之一都不到。
要知道,这次粒子对撞机的长度足足横跨一光年的距离。
也是计划中,最后一台粒子对撞机。
天机曾预测过,这台粒子对撞机完全可以支撑到掌握西大基本力。
到那时,再建造对撞机对科研也就没有意义了。
方宇深知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毫不犹豫的就把建造任务提上了日程。
现在看来,只能等人手充足以后,再加派几队人过来帮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