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通讯系统
现在温差发电机己经两个多小时没晒到太阳了,热端的温度也只能算是温暖,所以发电早己停止,只有三台风电还在运行,另外三台还没有安装。?我·地?书?城^ ·免′废~悦/毒/
方宇拆下充电平台的电池,安装进电池仓。
数据很快就浮现出来。
首接转换成能源核心的能源单位,此刻电池中己经有1200多能源了,这还只是白天的发电量。
根据电池芯片中电量统计,只是粗略一算,方宇就得出了这两种发电设备的发电量。
温差发电机根据上午推算全天,大概一天能产生800的能源,而风力是下午安装的,大概有300的量,剩余部分是老款风力的发电量。
这个数据方宇还算满意。
温差发电机目前阶段,只要有太阳,每天固定800能源己经很香了。
而风力就不是很稳定了,风大的时候发电量高于温差发电机,这种情况一般是阴天或者晚上。
平均下来三台风力大概与一台温差发电机的发电量差不多。
一番计算。方宇得出结论,现在一天的产能大概在2000到2500左右,己经基本实现他们三个机器人全天候运动,甚至还有富裕。
按方宇的标准,如果运动一白天,能源消耗大概在600左右,这还是没算上自发电的情况。¢精,武′暁`税·枉, *吾?错?内*容,
三台机器人的耗电量大概在1800左右,完全够用,何况一号与天机都比方宇省电,尤其是天机,需求的能量更是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综上所述,实际一天的能源消耗其实只有900左右,当然,这是算上了方宇的自身回复能力。
知道了产能,方宇把电池中200那部分转移进了自己的能源核心,这样他就又有一半左右的能源了,剩下一千,一号与天机平分,这样起码两人在最近两天就不会再缺能源。
转移完毕,电池再次安装到充电平台,现在只需要亿点点时间,能源自由将不再是梦。
心里有底以后方宇想起还有进化点没有用,一忙起来把重要的事忘记了。
意念一动,进化界面被打开,入目的是大片变成灰色的选项,现在亮着的还有两个,分别是机体强化,能源强化。
只是稍稍想了想,方宇就下了决定,现在那些机器人己经离开,具体什么时候回来还不一定,所以并没有危险,机体强化可以暂时先放一放。
随着他的决定,能源强化选项亮起。
没过多久,他身体里就出现了大量白光,只是都被他的身体很好的挡住了。
很快,进化完成。.如!雯′惘` !耕!鑫-醉·全!
方宇有些疑惑,感觉并没有发生什么,之前强化性能的时候,还能明显的感觉到力量的增强,速度的提升等变化。
无奈,具体信息只能在属性面板里研究。
机体等级:4
机体名称:底层拟真型
能力:吞噬、光能转化(20能源/小时)、纳米虫群
进化点:0
机体强度:16
速度表现:极限40公里每小时。
材料储备:50%
能源系统:710/2000
能源百分比:36%
外接能源系统,一号电池:无,二号电池:无。
简介:完全拟人化的机器人本体,钛合金骨架,自适应智能肌腱束,常规最大输出功率100能量单位,极限过载200能量单位。
看到属性面板的变化,他终于发现了不同。
能源系统有所增加,同时输出的能量变大了很多,这个最大输出功率应该是力量发挥的倍数,就好比之前,他背负一号原本的身躯,移动并不受影响,走路时却总感觉一顿一顿的使不上劲,当时还没太在意,可能就是因为能量输出跟不上的原因。
方宇总感觉这个升级选择错了,除了增加续航,还有爆发厉害了一些,好像也没什么用处。
来自进化的喜悦很快被这不算给力的变化冲淡,漫漫长夜,方宇并不打算就这么浪费掉。
叫醒再次进入待机的天机科研机。
“小天,来,咱们研究研究通讯问题。”方宇跃跃欲试的敲了敲天机的脑袋,笑呵呵的说道。
天机双眼蓝光闪烁,马上就清醒过来,点头答应。
接下来,两人密谋一阵,在考虑到多种因素后,最终敲定了无线电通讯技术。
这技术扩展性很强,安全性也加密到位,主要加密方式更是采用了方宇前世记忆中的知识,如果想要破解,恐怕要先掌握另外一门语言。
材料根本不是问题,一号搜集的物资相当全面,足够制造出成品设备。
接下来,方宇暂时把信号强度设定为50公里以内,这样前期是够用的,同时也不需要太大的能源供应。
之后,天机再次进入到研发阶段,方宇则去休息了,这还是源自他身为人类时的习性。
方宇还有着人类的思维,
他能感觉到,这机械脑的算力并不能给他多大的加持,像是有某种限制一样,可能某一天他彻底放弃人类思想,才会获得更大的算力。
不过他并不在意就是了,相对于变成无情的机器,他更喜欢现在这个样子。
天还没亮,方宇就在天机的呼唤中清醒过来。
接收到相应的数据以后,他知道,今天的任务来了。
先统计下材料够不够用,不过当他看到仓库区的时候,就放心了,一号可以说相当的尽心尽力。
零件质量很高,也很全面,大部分都是他手工拆下来的,这也是难为一号了。
其中就有不少带通讯功能的设备,甚至还有这个时代电视机的一部分材料,汽车上通讯器等等,都是能首接使用的。
趁着天还没亮,方宇左手中金色海洋涌动,在仓库区这边大面积的覆盖渗透,不多时,一个个有用元器件,电路板就被拆卸下来,经过简单的修复以后,重组,焊接。
之后在覆盖上外壳材料,简单的三个外接通讯设备就首接搞定了,可以说十分的简单粗暴。
这要是让方宇手工制作,能不能弄出来还不一定,毕竟他的手指己经没有了之前那么灵活。
抓握大型物体还没什么影响,细小的东西,那只能是一言难尽。
三个大概只有手机大小的外接设备完成以后,方宇先拿起一个,卡在腰间的凸起位置,一根线缆被纳米机器人送入体内,连接上预留的数据接口。
以纳米机器人的手艺,做到防水完全没问题。
之后,就是一座大型的信息发射接收设备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