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新军开始训练

第230章 新军开始训练

“马将军是个聪明人,当今皇上雄才大略,是为当世明主,吴三桂家已封了平西王。?咸e鱼1看*)?书{?? }?已{发1_]布}最*新2章=?节.′=李自成在京城大败,被驱逐出北直隶是迟早的事。皇上已命人入川训练十万精兵。黄得功、高杰、李化鲸率部部北上。”

“马将军若能辨明是非,效仿李化鲸便能建立不世之功,闯贼之流注定要被剿灭。”

“不久后,福建的郑芝龙也将十万兵北上。刘良佐对朝廷早有二心,奉诏不奉调,在他麾下将来恐受牵连。”

“若马将军觉得咱家说的不对,你大可让人动手,抓咱家回去送给刘良佐,只是,那样,就再无回头之日了。”

王永卓乱吹一通,加上黄得功、高杰等人已北上。

刘泽清被拿下的消息也传入军中。

“公公,下官对朝廷、对皇上一直忠心耿耿,只可惜北上之事,马某也做不了主,实在没辙啊!!”马得功有些已动心,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

“皇上当然知道与马将军无关,若非刘良佐看的紧,咱家早就想找马将军聊聊了。”

“不过,此事不急,马将军暂且先回去,咱家会派人与你联络,切不可能露出破绽!!”王永卓心情大好。

马得功得此机遇,前有李化鲸的例子摆在眼前,自然也不想错过。′1-3\3,t·x_t..?c/o.m′

表示愿意效忠朝廷。

王永卓在颍州已留下了眼线,说到时候自然有人跟他联络。

刘良佐做梦都没想到,派人追杀王永卓的人,反而被对方策反了。

马得功没有杀成王永卓,却带着满意的答案回去了。

刘良佐早晚会被清算,没抓住王永卓也不算什么重罪,最多被骂几句。

而他靠上了朝廷这棵大树,相当于两边站队。

一旦朝廷剿灭李自成、张献忠能稳定下来,势必拿刘良佐开刀,到时候他就是皇帝的功臣。

如果朝廷不敌闯贼,他也能依托刘良佐,投奔明主,成为人生的赢家。

不过追杀王永卓这件事,他怎么也得对刘良佐有个交代,回去后,他告诉刘良佐,扬州军被调到了泸州。

半路上他们遇到了扬州军的斥候,便没有动手。

刘良佐对此没有任何怀疑,还夸马得功办事稳重?

毕竟这种事,万一走漏风声,不仅朝廷会问责,刘启基也会对他们发难,绝不是什么好事。

……

与此同时,李自成十万兵马包围通州,打了二十多天,依然没有半点进展。

李自成本来是想等刘汝魁援军,然后伺机围歼京城或者天津援军的一部。`x~q?u·k?a_n.s.h¢u*w-u/.-c?o′m!

刘汝魁赶到后,也确实将方正化挡在运河以北。

只是他没有算到黄蜚的舰炮。

方正化带兵增援通州,黄蜚派出二十多艘战船驶入运河,依托运河防守。

方正化的净军和天津军共计四万人马,挖掘战壕,扼守要塞,让刘汝魁无法前进。

李自成还要抽调四五万人,防御从京城方向的威胁。

原因是,朱慈烺派出了以戚家军为主,神机营、黑虎军为辅的五万兵马,在京师东南,东北方向,挖掘战壕,架设大炮。

十多里长的战线上,壕沟纵横交错,有些战壕都快推进到距离李自成大营五六里的地方了。

红衣大炮的射程就有五六里。

相当于将大炮顶到了李自成脑门子上。

双方兵马,犬牙交错。

朱慈烺虽然兵力少,但戚家军的车营和长矛大阵让李自成吃了不小的亏。

刘文炳以两万神机营镇守通州,他们进城时抢了郝摇旗不少粮食,从京城出来的时候,也携带了半个月的粮草。

担心粮草不足,刘文炳还加强了粮草管制,硬扛一个月,城里的粮食大约还能再坚持十多天。

反观李自成,二十万兵马挤在狭小地区,粮食想要调进来,还得提防朱慈烺的派出的小股游击军。

打仗的事都交给戚元武和王庆他们了。

朱慈烺则在城里抓紧训练新军。

一个月前,他让李继桢和黎田玉招募的二十万新军,全部抵京。

这些新兵中,大约有五万人是十二到十八岁的少年。

朱慈烺将这些人集中训练,按年龄区分。训练一个月后考核淘汰一半,合格的编入少年营,由他亲自监督训练,这就是他的嫡系近卫。

新军以水师的标准挑选三万人,为将来扩充水师做准备

剩下的十四万五千人,将会根据各自优点,分别编入新三千营、戚家军、黑虎军、神机营。

朱慈烺的想法是,骑兵最少要扩充到五万人。

神机营要扩充到八万。

戚家军要扩充到十万。

大量扩军,因为仓库兵器储备早已耗空,最缺的就是武器和兵甲。

所有兵马都是重新组建的,之前新编的黑虎营和神机营连火铳都还没配齐。

新军想要形成战斗力,还需要很长时间。

训练不能耽搁。

还是按照老办法,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使用一杆火铳,先熟悉起来。

骑兵也是一样,先基础训练,然后进行骑马练习。

朱慈烺对骑兵的定位,不是让他们骑马去冲刺,而是马背上的机动队步兵。

满清对骑兵的定位也是如此。

随着火器的发展,骑兵已失去了冲刺的价值,损失一个骑兵,比死十个步兵还心疼。

马背机动,下马步战逐渐形成了战场主流。

统兵者需顺应战争形态的发展。

戚元武带兵在京城以东跟李自成对峙时,朱慈烺收到了来自保定的捷报。

“皇上,有消息,淮安军有消息了。您看,这是从南京送来的!!”

朱慈烺刚从少年新兵营出来,张国纪拿着从南京送来的信函,兴致勃勃的来找他。

“噢,承恩怎么说?”朱慈烺精神大振。

王承恩派人押送了十万担粮草和两千名工匠入京,大量的盐、铁,布匹等军需物资也在源源不断的从南方转运过来。

这些东西,早就在朱慈烺预料之中。

唯独对凤阳府和淮安之事,他承认确实有些担心。

不是担心刘泽清造反,而是担心王承恩的安全。

“成了,王承恩在凤阳扣留了刘泽清,并策反了李化鲸,在马顺和李化鲸等人的撮合下完成了对刘泽清部的改造。”

“高杰和黄得功也和李化鲸一起渡河北上了。”张国纪脸上的笑容有些绷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