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崇祯,你别逼我

回到皇城,宁妃伺候着洗漱。


住进温馨的小窝,看着怀中温柔贤惠的小妃子,朱慈烺慢慢有了家的感觉。


一翻云雨,好不容易睡着。


翌日清晨;


被窝里起来时,宁妃早早的去了女兵营。


当了女兵指挥使,宁妃办事一点不含糊,朱慈烺还没醒,她就悄悄出门了。


洗漱后,匆匆吃了些早点,准备去一趟翰林院,弄几个苗子过来。


军机处刚设立,部门还没完善。


朱慈烺还想整理一套大明工匠晋升制度。


世界即将进入科技大爆炸的时代,再过一百多年,西方文明将整体进入蒸汽时代。


生产力迅速提高,一旦对方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对于农耕文明将会降维打击。


朱慈烺率先来到这个时代,肯定不会让西方人得。


大国工匠,必须要有森严的等级制度。


大明官员分九品,朱慈烺打算将工匠分为九级。


一级工匠,待遇相当于大学士。


除了工匠,朱慈烺还要建立一套士兵晋升体系。


大明,自太祖朱元璋立国以来,历经二百多年,阶级固化严重,普通人没有晋升空间。


世袭罔替,固化的阶层,对皇权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必须打破现有的规则,大明朝才有可能继续走下去。


因为大明朝的病根不在李自成,再这么下去,整个王朝还是避免不了分崩离析的命运。


实际上,崇祯也早就认识到了阶层的危害,到了崇祯后期,他拼命的启用新人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陈演、魏澡德就是典型案例,在没有被启用之前,都是默默无闻。


但崇祯没有想过要建立自己的既得利益集团,只是盲目的启用新人,最终自己将自己给坑了


说人话就是,天下没有圣人。


你只想让人家给你卖命,又不想让人家得利,最终只会君臣离心,将自己反噬。


建立新的晋升制度,就是要重新培养一批既得利益者,巩固自己的地位。


只有既得利益集团出现后,才能跟老的集团相抗衡。


汪永洪陪着朱慈烺前往翰林院,刚出门,就遇到了高起潜。


“皇上,太上皇有急事召见,请您去一趟养心殿。”


高起潜,生的油头粉面,说话阴柔,眼睛始终给人阴鸷的感觉。


“太上皇要见朕具体为何事?”朱慈烺对召见两个字有点反感。


他才是皇上,


崇祯既然退位,就该好好当你的太上皇。


“奴婢也不知,不过太上皇看起来不是很高兴。”高起潜微微抬头,静静观察朱慈烺的神色变化。


作为崇祯的耳目,他当然知道崇祯召见朱慈烺是为了什么。


只不过,他开始揣摩朱慈烺的想法。


“皇上,太上皇那边,还是去见一见吧。”汪永洪担心,一旦惹恼了崇祯,会对朱慈烺产生威胁。


“高公公带路。”朱慈烺不露声色,却明白崇祯对自己似乎已经有不满之色了。


难道帝王家父子相残的悲剧,又要上演吗?


朱慈烺承袭了本体的许多记忆,哪怕他再心狠手辣,让自己对崇祯动手,内心依然非常抗拒。


崇祯啊崇祯。


退位了,就老老实实当你的太上皇,那样才能寿终正寝。


否则……


为了大明,为了大夏,为了天下苍生。


任何人挑战皇权,朕都不会姑息。


一路来到养心殿。


崇祯一身黄袍,立于养心殿中间,背着手,身上散发着久居上位者的威严。


朱慈烺进去时,高起潜和汪永洪主动站在外面。


周皇后昨晚在这里过夜,今儿一早,崇祯特意让她回坤宁宫了。


大殿内,只有父子二人。


非常安静。


“孩儿,见过太上皇!”朱慈烺登上大位以来,还是第一次再见崇祯。


不卑不亢,称呼父皇,或者皇上。


而是特意突出他太上皇的身份。


崇祯微微一愣,转身看过来:“你,要册封李自成为王,可有此事?”


声音带着震怒,不容置疑。


崇祯本想让他跪下,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太上皇,孩儿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听来的消息,不过孩儿现在可以告诉你,册封之事,完全是无稽之谈。”


朱慈烺脸色微微一变。


想来,这皇宫之中,还有不少崇祯的耳目。


册封诏书,昨晚只在军机处念了一遍,仅仅过去了一个晚上,就传到了养心殿。


是谁泄露的消息呢?


自己还是将事情想简单了。


“无稽之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崇祯将假诏书原原本本的念出来时,额头青筋狂跳,处于爆发的边缘。


“我大明,天子守国门,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不封异姓王,至今已二百余年,你若敢封李自成为王,朕绝不扰你。”


朱慈烺微微皱着眉头,眼底闪烁着一缕诧异。


崇祯竟然自称朕。


你还想复辟不成?


“太上皇放心,孩儿只不过是缓兵之计,兵不厌诈。”


“若是太上皇没有其他事情,孩儿就告退了。”


现在闯贼大军还在城外,朱慈烺不想这么快就跟崇祯兵戎相见。


不过,这件事,给他提了个醒。


崇祯随时可能干涉内政,必须早点建立忠于自己的班子。


万一真的到了那一天,父子相残,恐怕,最伤心的人是母后。


崇祯,你别逼我。


朕不想走到那一步。


从养心殿出来,汪永洪和高起潜还在外面候着两个人聊的挺开心,高起潜笑呵呵的过来见礼,恭送皇上。


在前往皇极门的路上,朱慈烺问起了高起潜的情况。


“大伴,你和高公公熟吗?”


“奴婢只知道高公公老家在保定,万历四十三年入宫的,,他还曾帮助太上皇扳倒魏忠贤,是监军中鲜有的知兵之人。”


“太上皇可信任他了。”


汪永洪提起此人,赞赏不绝。


崇祯五年,高起潜奉命监军平定孔有德。


崇祯六年开始,监军征讨农民军各部。


之后一直活跃在军中,威望地位极高,连内阁总理卢象升等人都对他极为忌惮。


松锦之战期间,还奉命监军辽东,参与过松锦大战。


他的履历在汪永洪看来,几乎无法复刻。


“知兵,呵!他确实知兵,大伴,从今日开始,你替朕多留意此人的动向。”


朱慈烺没想到,汪永洪对高起潜评价这么高,这就难怪此人多次临阵脱逃,崇祯皇帝都没有惩处他。


二人一路来到皇极殿,走出门的那一刻,就看到最少有上百官员在外面等候。


徐允桢、朱纯臣、刑部尚书张忻等人联络了上百官员,来阻止他册封李自成的。


“皇上,您可不能犯糊涂啊……”


朱慈烺刚现身,徐允桢就跪下拦住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