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未雨绸缪
秦王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异常赞许的表情,对着常何说道“这个事情你办的不错”。.6~妖.看`书~枉` /醉/欣,蟑_劫~埂¢芯¢哙^
常何赶紧抱拳应喏,“下官惶恐,秦王交代的事必尽心尽力,下官唯秦王马首是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秦王点点头,心中暗自思量道,这常何是个办事稳重之人,当初没有看走眼,看来用他是用对了,那个马周也是安排的恰到好处...
原来早在大唐武德三年的时候,瓦岗蒲山公李密兵败降了大唐,来到长安任了个虚职,后来又因为自身的原因蒲山公负气出走,率旧部反叛大唐,被大唐皇帝李渊派兵斩首,常何因为出自瓦岗,受牵连不受重用,差点还被砍了脑袋,但秦王爱惜他的忠勇,救下了常何,一首多有提携,仍让他统管旧部,后来秦王做了天策上将军,又兼着尚书令和十二卫大将军的职,便把玄武门的差事交给了常何掌管。
至于这里面的其它门门道道也只有常何和秦王自己心里清楚。
常何的忠义是秦王第一眼相中的,但秦王绝不会在朝廷中表现出对常何拉拢提携的任何痕迹,相反,常何一首被排斥在天策上将军府的核心权力之外,在外人看来,常何和秦王没有任何瓜葛。
至于保留常何的瓦岗旧部也是秦王有意而为之,蒲山公为人仗义,深受瓦岗旧部的爱戴,大唐皇帝李渊杀了蒲山公,瓦岗旧部虽然慑于大唐的威严,无人敢反抗一句,但内心仇恨的种子还是会有的,秦王李世民要的便是这颗种子,让常何担任玄武门的中郞将,原因便在于此,一旦发动政变,他们能有绝对的忠诚,这个忠诚当然指的不是对大唐皇帝李渊,而是对于他秦王,因为大唐皇帝杀了他们的蒲山公,对于这一点,秦王可谓煞费苦心。,8!6′k?a·n^s?h?u·.¨n-e*t+
而那个马周则是秦王私下推荐到常何府上的,用意何为,常何自然秒懂。
秦王在脑海中思虑着这些事情,常何因为不知道秦王要他下一步怎么说,便怔怔的看着秦王,等秦王示下。
秦王脸上神情一松,表现出一种从容自信的神态,对着常何说道“人选方面你安排的很好,等接应我们进去后,以你多年掌管玄武门的经验,你认为在玄武门何处设伏较为妥当”。
秦王府众将听到设伏两字,无不心里打了个咯噔。
常何看来是早己经想好了,不假思索的说道“回秦王殿下,在这里,玄武门与玄武湖的交接处,此处设伏最为妥当...”
说着,常何指着那副长安城地图的一个点划了个大圈说道“这里植被茂密,左邻玄武湖,距玄武门约300步距离,如果是骑兵,一个冲刺便到,非常适合打埋伏”。
“嗯!”秦王点点头,常何所说的这个位置秦王了如指掌,因为这个玄武湖,曾经是他和杨妃常来常往的地方,里面是什么风景,秦王自然知道,不过这都是前尘往事此间暂且不提。
“常何老弟,那你给我们准备了多少匹好马?”尉迟敬德突然插嘴道。
“这...”常何一怔,玄武门是宫门,又不是元从禁军的南北衙,哪里准许有马匹,就算是有,那也是做传令用的。
“额...玄武门配备的只有两匹良马,都是供传令兵用的,宫廷掣肘,玄武门没有配备骑兵编制,所以不曾配有战马。”
“连马都没有,那还打个啥劲的埋伏?”尉迟敬德瘪瘪嘴说道。
常何苦笑了一下,宫庭规矩和这个莽夫说不清楚,没办法和他掰扯。.d~1\k!a*n¨s-h-u¢.¨c′o?m/
“尉迟敬德别打岔,你当玄武门是虎牢关,可以让骑兵尽情驰骋,皇宫大内可不是能随随便便可以骑马的?”
“诶!尉迟敬德这话提醒的倒是,没有战马,我们想要的速战速决可不容易。”
“对,所谓兵贵神速,没有战马良驹,我们如何能够凭手中这点兵力完成战略打击,从玄武湖到玄武门,这300步距离可不近,配着重甲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冲锋的。”
这句话一出,秦王府众将无不点头称是,这些人都是战阵老将,怎么样才能打胜仗,他们比谁都清楚,在偌大的皇宫里,守备森严,如果不能出其不意的控制住皇帝老子,让他溜出了宫,那后果是什么不用脑袋想都知道。
“无论如何,必须有二十匹千里驹,这是最低的配置”,秦王说道。
常何顿时面露难色,要在玄武门藏二十匹千里驹那可比藏1000个人还要难。
“常何将军不必为难,秦王府的千里驹都在城南山庄,那里是皇宫用柴禾的地方,常何将军用二十匹千里驹运送柴禾进去,马匹就放在玄武湖旁边的树林里,外面有敬君弘、吕世横两将配合,这种皇宫差事,不会有人过问的,其他杂役上上下下都打点好了,一切按规章流程办事,不会有篓子的”,长孙无忌察言观色,知道常何为难什么。
常何胸口长吁了口气,本来这件事情极其难办,现在好了,长孙无忌早己经做好了安排,自己只要配合就好了,当下抱拳应喏说道“下官遵命,
只要运送柴禾的马队从玄武门进去,下官定然安排妥当”。
“好,常何、敬君弘、吕世横三将听令”
“喏”,三将一齐抱拳接令。
“命尔等速速回营,肃清闲杂人等,亥时六刻,敬君弘到指定地点接应,带领本王与众将从军营小道进入到玄武门开阔地,点三盏红灯为号,常何看到三盏红灯后点三盏绿灯接应,本王率众将与300黑骑士快速通过玄武门空旷地,进入玄武门后,敬君弘与吕世横汇合,回驻军营,刀枪入库,与平常无异,一旦玄武门有变,速速集合兵力与高士廉在玄武门形成犄角之势,拱卫玄武门,并防止贼兵反噬秦王府”。
“喏”,敬君弘与吕世横两将皆肃言应喏。
秦王温言说道“两位将军以前不曾与我并肩上过沙场,但这都不碍事,过了今晚,咱们就是生死同袍了,天底下没有比这份情谊来的更情坚意实,这两把贴身短刀一首跟着我驰骋沙场,杀敌无数,助我数次逆转败局,现今转赐于尔等,见刀如见我,望能见证两位将军为大唐立不世之功”。
吕世横本来胆小,但也听的热血沸腾,勇气倍增,与敬君弘一齐躬身双手接过短刀,贴身收好,然后与秦王府众将行礼告别,铠甲铿锵中从密道而去。
秦王对常何倒是没有特别叮嘱什么,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一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我素知瓦岗常何忠义,我不负卿,卿必不负我”。
常何眼圈一红,嘴角微微哽咽,拱手向着秦王与众将行礼,众将也一齐跟着回礼,目送常何离去。
等敬君弘、吕世横、常何三将一走,秦王又重新聚拢诸将,“现在前面的阻碍己经扫除干净,剩下的就该我们登场了...”
“等等,秦王”。
“怎么?”秦王有点愕然,看着说话之人。
众将也看着说话之人,不知他为何打断秦王的话。
发话的人正是张公瑾,只见他不紧不慢的说道“秦王何故健忘,长安城可有三万的南北衙元从禁军,这三万的元从禁军没有打发,我们就算侥幸控制了皇宫大内和朝廷中枢也控制不了长安的局面,纵使我们有三头六臂的本事,在兵力上也实在相差悬殊,弄个不好,我是怕,怕...”张公瑾顿住了话没有接着说下去。
众将都知道张公瑾没有说下去的话所指何意,这三万的元从禁军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众人头上,只要不搬掉这座大山,这就好像是压在孙悟空头上的五指山,任你齐天大圣有多大的本事,那也施展不开。
秦王当然知道众将顾虑什么,不解决这三万名元从禁军,众将就会因此顾虑而放不开手脚,一旦放不开手脚,像这种针尖对麦芒的政变行动,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意志不坚,那就会酿成大错,导致最终败北。
“嗯!”秦王沉吟了一下,看了一眼长孙无忌,然后掐着指头对着屏风上的一个铜壶滴漏算计了一下,自言自语了一句“算算时辰也应该到了”。
众将一时不明所以,都屏息静气的看着秦王。
时间在此刻仿佛静止了一般。
这时,门外面突然有两个黑骑士进来,其中一个是小阿七,他附在秦王李世民的耳朵里细细耳语了几句。
秦王眉头微舒,点了点头。
“大家稍安勿躁,我请了一个贵客马上就到,我也不卖关子,淮安王左武卫大将军李神通己然到了府邸,张公瑾和诸将所担忧的事情我会给大家一个完美的交代”。
秦王府诸将顿时都默不作声,大家心里都在猜想,难道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淮安王李神通吗?他可是朝廷中出了名的草包郡王,难道他竟然有办法帮秦王搬掉这座元从禁军的大山?
随着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响,紧跟着一个穿着蓑衣的渔翁走了进来。
“淮安王,你搞的什么鬼?”尉迟敬德第一个忍不住嘟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