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年代:乡村妇女们的秘密往事一一一朵喇叭花
第173章 二女儿的消息
小
大
“你别怪你妈,她也是太着急了,你不知道她为了找你……”
“我都明白,我知道是我的错,我太不懂事了。”张建国再忍不住呜呜的哭了起来。
等到张建国发泄的差不多了,铁柱开始提起了二女儿的事。
听到父亲说二姐失踪了,张建国先是震惊紧接着又陷入了沉思。
“二姐她真的走了?”
“你知道她去哪了?”铁柱心中又升起一线希望。
“我不知道,不过二姐在考试前给了我一封信。”张建国开始在自己衣服兜里摸索起来。
这几天她也一直在想姐姐的事情,又怕信弄丢了,所以一时忘记放下。
信纸已经被揉搓的不成样子,但好在上面的字迹还是能看清,可张建国忘了父亲是不识字的。
“你大概告诉我她说了啥就行,看看有没有线索。”铁柱又把信纸递给女儿。
张建国简单的读了一遍,并有些担忧的猜测道。
“我觉得姐姐是去外地打工了。”
“胡说!我和你妈绝对不准她去的。”铁柱想也没想的就反驳。
张建国委屈的瘪瘪巴不再说话,可她觉得姐姐肯定是去外地打工了。
不管怎么说,铁柱心里也总算有了点底,想着赶紧等小女儿好起来再带着桂香一起分析一下。
此时距离张家洼村几百里地的北港市,一名身材瘦弱的孩正站在电子厂的车间里认真的测试着机器滤芯。
这是张敏第三天上班,她基本已经适应了这个工作强度,而且和同事们的关系相处的也很好。
她是在考试的前一天决定来这座城市的,并不是这边有什么熟人,单纯就是觉得这地方赚钱的厂子多。
可孤身一人来闯荡的张敏一开始的求职路并不顺利,主要就是身高问题还有学历的问题。
她身材过于瘦小,勉强达到一米六百,这个身高在北方人中是真的很小只了。
这些工资高的电子厂,基本要求都要一米六百以上的,只要是来应聘的人稍微多一些,张敏就会被刷掉。
再就是学历,倒不是说张敏的学历低,主要是她没有证明学历的证书。
来的太急了,她没考虑这么多,其实只要初中毕业就合格。
有人告诉她,可以花两百买个证书也一样,但张敏没那么多钱。
因为临近放假,她身上的生活费都花的差不多了,再花了路费和一些饭钱 ,以及打印资料的费用。
张敏甚至连找正经住宿的地方的钱都没有,哪里还有钱买证?
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家名叫某通天的公司收留了她,还安排了不的检验岗。
张敏十分满足,干的也卖力, 期盼着能真正安顿下来。
这时班长突然过来,有些抱歉的通知。
“张敏啊,咱们厂 那边的十人宿舍都安排满了……没有空位子了。”
“啊?那怎么办?我不能露宿街头吧?”张敏沮丧的放下了手里的产品。
“那当然不可能,咱们厂好歹是外资,不会这么不讲情面的,”班长急忙解释,“只是恐怕你要委屈一下了,去另一座公寓里,住顶层百人间。”
“啥叫百人间?”张敏不懂。
“就是……一层楼一个宿舍,最少几十上百人住,不过都是女工。”班长也知道这事有些难以启齿,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哦,那也行,只要安全就可以。”事已至此还能怎样?张敏有其他选择吗?
她来的时候和公司签了合同,也答应过年加班,总不能再闹起来。
班长见张敏答应的痛快也是松了口气,对她的态度又殷勤了许多。
“那边也有几个你的同乡,虽然大家在不同的厂,但也不影响交朋友嘛。”
张敏只是笑笑没说话,继续低头干活了。
她来是赚钱补贴家用的,并不是乱交朋友,只要没人为难就好。
张敏脑子一向清醒。
八小时工作制,但电子厂就是靠加班才赚钱,实际每天最少工作十个小时。
晚上八点终于下班了,夜班同事来做交接班,张敏学着别人的样子把没做完的产品都整理好这才去更衣室换衣服。
疲惫的坐在凳子上把头上的防静电帽摘下,张敏揉了揉酸疼的小腿。
这份工作什么都好,就是需要工作的时候一直站着,所以这会腿像灌了铅似的难受。
不过想到母亲十几年如一日的在地里劳作,还要弯腰卖力气,灌溉浇水……张敏觉得自己受这点苦也没什么。
换好衣服打卡下班,张敏缓缓走出厂区。
她的行李已经提前被厂里送去新公寓了,所以只要人过去就行,从这点看,厂里倒是还挺人性化。
这是张敏第一次来大城市,对这里的一切都好奇。
比家里麦扬还要宽的马路,高的数不清层数的高楼大厦还闪着灯光,身边川流不息的车辆还有路边时不时传来的男女交谈声。
这些都是她不曾感受过的,样样都颠覆认知。
还记得几年前去大姐上班的地方玩 ,虽然也算的上繁华,但比这里还差了许多。
大姐的城市……大姐的城市……
这样念叨着,突然一段极其肮脏的记忆突然钻入脑中,张敏忍不住干呕了一下。
她想这辈子都不会去大姐的城市里吧?
起风了,张敏一阵瑟缩,赶紧裹紧了棉衣,一路小跑着朝公交车站方向奔去。
“喂,你的东西掉了!”身后突然传来一道陌生的呼喊。
张敏意识停下脚步转身,只见一名身材高大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男子正满脸笑容的看着她,手里似乎还拿着什么。
“你在叫我么?”张敏不确定的指了指自己的鼻子。
“不然呢,这里还有旁人?”男人满脸笑容的耸肩。
“我没掉东西,你找错人了。”张敏站在原地摇头,并不上前一步。
兴许是张敏的反应太过警惕,男人的神色有一瞬间的怔愣,随即又恢复了正常。
“可这种纸巾好像只有女孩子才会用吧?好像这附近也没别人了。”
“我都明白,我知道是我的错,我太不懂事了。”张建国再忍不住呜呜的哭了起来。
等到张建国发泄的差不多了,铁柱开始提起了二女儿的事。
听到父亲说二姐失踪了,张建国先是震惊紧接着又陷入了沉思。
“二姐她真的走了?”
“你知道她去哪了?”铁柱心中又升起一线希望。
“我不知道,不过二姐在考试前给了我一封信。”张建国开始在自己衣服兜里摸索起来。
这几天她也一直在想姐姐的事情,又怕信弄丢了,所以一时忘记放下。
信纸已经被揉搓的不成样子,但好在上面的字迹还是能看清,可张建国忘了父亲是不识字的。
“你大概告诉我她说了啥就行,看看有没有线索。”铁柱又把信纸递给女儿。
张建国简单的读了一遍,并有些担忧的猜测道。
“我觉得姐姐是去外地打工了。”
“胡说!我和你妈绝对不准她去的。”铁柱想也没想的就反驳。
张建国委屈的瘪瘪巴不再说话,可她觉得姐姐肯定是去外地打工了。
不管怎么说,铁柱心里也总算有了点底,想着赶紧等小女儿好起来再带着桂香一起分析一下。
此时距离张家洼村几百里地的北港市,一名身材瘦弱的孩正站在电子厂的车间里认真的测试着机器滤芯。
这是张敏第三天上班,她基本已经适应了这个工作强度,而且和同事们的关系相处的也很好。
她是在考试的前一天决定来这座城市的,并不是这边有什么熟人,单纯就是觉得这地方赚钱的厂子多。
可孤身一人来闯荡的张敏一开始的求职路并不顺利,主要就是身高问题还有学历的问题。
她身材过于瘦小,勉强达到一米六百,这个身高在北方人中是真的很小只了。
这些工资高的电子厂,基本要求都要一米六百以上的,只要是来应聘的人稍微多一些,张敏就会被刷掉。
再就是学历,倒不是说张敏的学历低,主要是她没有证明学历的证书。
来的太急了,她没考虑这么多,其实只要初中毕业就合格。
有人告诉她,可以花两百买个证书也一样,但张敏没那么多钱。
因为临近放假,她身上的生活费都花的差不多了,再花了路费和一些饭钱 ,以及打印资料的费用。
张敏甚至连找正经住宿的地方的钱都没有,哪里还有钱买证?
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家名叫某通天的公司收留了她,还安排了不的检验岗。
张敏十分满足,干的也卖力, 期盼着能真正安顿下来。
这时班长突然过来,有些抱歉的通知。
“张敏啊,咱们厂 那边的十人宿舍都安排满了……没有空位子了。”
“啊?那怎么办?我不能露宿街头吧?”张敏沮丧的放下了手里的产品。
“那当然不可能,咱们厂好歹是外资,不会这么不讲情面的,”班长急忙解释,“只是恐怕你要委屈一下了,去另一座公寓里,住顶层百人间。”
“啥叫百人间?”张敏不懂。
“就是……一层楼一个宿舍,最少几十上百人住,不过都是女工。”班长也知道这事有些难以启齿,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哦,那也行,只要安全就可以。”事已至此还能怎样?张敏有其他选择吗?
她来的时候和公司签了合同,也答应过年加班,总不能再闹起来。
班长见张敏答应的痛快也是松了口气,对她的态度又殷勤了许多。
“那边也有几个你的同乡,虽然大家在不同的厂,但也不影响交朋友嘛。”
张敏只是笑笑没说话,继续低头干活了。
她来是赚钱补贴家用的,并不是乱交朋友,只要没人为难就好。
张敏脑子一向清醒。
八小时工作制,但电子厂就是靠加班才赚钱,实际每天最少工作十个小时。
晚上八点终于下班了,夜班同事来做交接班,张敏学着别人的样子把没做完的产品都整理好这才去更衣室换衣服。
疲惫的坐在凳子上把头上的防静电帽摘下,张敏揉了揉酸疼的小腿。
这份工作什么都好,就是需要工作的时候一直站着,所以这会腿像灌了铅似的难受。
不过想到母亲十几年如一日的在地里劳作,还要弯腰卖力气,灌溉浇水……张敏觉得自己受这点苦也没什么。
换好衣服打卡下班,张敏缓缓走出厂区。
她的行李已经提前被厂里送去新公寓了,所以只要人过去就行,从这点看,厂里倒是还挺人性化。
这是张敏第一次来大城市,对这里的一切都好奇。
比家里麦扬还要宽的马路,高的数不清层数的高楼大厦还闪着灯光,身边川流不息的车辆还有路边时不时传来的男女交谈声。
这些都是她不曾感受过的,样样都颠覆认知。
还记得几年前去大姐上班的地方玩 ,虽然也算的上繁华,但比这里还差了许多。
大姐的城市……大姐的城市……
这样念叨着,突然一段极其肮脏的记忆突然钻入脑中,张敏忍不住干呕了一下。
她想这辈子都不会去大姐的城市里吧?
起风了,张敏一阵瑟缩,赶紧裹紧了棉衣,一路小跑着朝公交车站方向奔去。
“喂,你的东西掉了!”身后突然传来一道陌生的呼喊。
张敏意识停下脚步转身,只见一名身材高大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男子正满脸笑容的看着她,手里似乎还拿着什么。
“你在叫我么?”张敏不确定的指了指自己的鼻子。
“不然呢,这里还有旁人?”男人满脸笑容的耸肩。
“我没掉东西,你找错人了。”张敏站在原地摇头,并不上前一步。
兴许是张敏的反应太过警惕,男人的神色有一瞬间的怔愣,随即又恢复了正常。
“可这种纸巾好像只有女孩子才会用吧?好像这附近也没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