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年代:乡村妇女们的秘密往事一一一朵喇叭花
第300章 顺其自然
小
大
既然知道问题在哪里,那就亲手解决它。
张敏准备主动向林羽靠近一下,希望能给这个男人一些安全感,让他不要再捕风捉影影响两人的感情。
整整一天的时间,林羽没有和张敏联系,张敏则一直忙着卖衣服也无暇和林羽发信息。
开业第二天人少了一些,但因为少了云翔,所以张敏和小郭依旧忙得晕头转向。
等到最后一波顾客走光,也已经到了晚上八点,张敏急急忙忙把店门关上,和小郭去了最近的商场。
她不太懂送男人礼物要买什么,而且如果亲自问林羽又显得刻意。
纠结了半晌,张敏还是挑中了一只品牌的剃须刀,花了三百块。
其实她本想买一只更贵的,无奈当下刚开始开店还没回本,囊中羞涩。
回到出租屋后,张敏依旧让小郭先睡觉,自己则拿着剃须刀去了林羽的出租屋。
可敲了半天也没人开,直到对门的邻居告诉张敏,林羽不在。
“他去哪了?您知道吗?”
“这个不清楚,昨晚就没回来……哎,你不是他女朋友吗?难道没有电话?”邻居的眉头几乎拧成疙瘩。
大晚上的一直敲门,真的很影响休息的,这些小情侣就喜欢搞这种无聊的追逃游戏。
“我知道了,谢谢。”张敏强撑起笑脸抱歉的点头。
大概又去网吧了吧?张敏想。
虽然知道林羽肯定是赌气去的,但张敏心中还是忍不住失望。
她掏出手机找出林羽的号码几次想拨过去又放弃,最终还是把手机放回口袋。
算了,有些事就别强求了。
张敏叹了口气,把剃须刀整齐的放在了林羽出租屋的屋门口,然后给他发了条短信就回了自己的住处。
顺其自然吧,张敏不想为了别人改变自己的性格,她现在更加觉得,林羽应该也是一样的。
既然如此,那就看缘分吧。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2008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
震惊全国的汶川大地震,北京举办了奥运会,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张家洼村,李桂香和张铁柱的女儿张建国也在这一年终于考上了大学。
学校不是特别好,就是本地的一所二本院校,但也足够全家人开心的跳脚。
“这是咱家第一个大学生,快给祖坟烧纸!感谢祖宗保佑!”铁柱拿着录取通知书左看右看,激动的涕泪横流。
“说啥话呢?这都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和那些素未谋面的祖宗有啥关系?”桂香哭笑不得。
“总之我开心!桂香,这是咱村第一个女大学生 ,咱家老三真争气!我今晚得喝点!”铁柱狠狠擦了把眼睛,咧开大嘴笑个不停。
“行,今晚你喝多少都行,我准备酒菜去。”桂香也开心的不行,难得没有嫌弃铁柱喝酒。
张建国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听着父母的对话,心情是无比的放松。
三年地狱般的煎熬终于解脱,也算是有了点成效,没白受罪。
相比于高考前的焦虑,等待录取通知书期间的煎熬更加难受,张建国几乎夜不能寐。
每天都看着那摞课本,都纠结着要不要把他们扔掉。
她恨不得考完那一刻就把这些书撕掉丢进垃圾桶,但又怕万一自己考不上还要复读,所以只能挨个整理好放在一边。
现在终于尘埃落定,张建国知道自己这辈子也不用再受高三的煎熬,所以她果断的把那些书本都丢进纸箱。
又找出那身穿的发白的校服也一起丢在里面,最后用胶带封箱,扔到了院子里,准备让母亲直接卖废品。
大学距离县城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正好在大姐张娟所在的城市,恰好过去可以找一下大姐。
张建国还挺期待去大姐家看看,她很想知道现实里的豪宅是不是和电视上演的一样。
还有张云翔……也不知道那臭小子心里还有没有她。
想到这里,张建国的脸色微红,不好意思的把脸埋起来。
如果说是什么东西支撑她走完这最后的高三旅程,那必定是张云翔。
张建国不是个坚强的人,胆小敏感又自卑,这些特征从来就没变过,只是自从出了传销时间隐藏的好了点而已。
自从传销事件之后,其实张建国在班里的处境并没有好多少。
直到张云翔挺身而出帮她教训那些欺负人的同学,她才能过得安心。
可以说,没有张云翔,张建国不一定考出这样的成绩。
高三毕业了,可以谈恋爱了,张建国很想去见张云翔,主动向他表白……
桂香和铁柱的意思是让张建国在家好好休息一个暑假,准备到了九月份的时候上大学。
而张建国却主动提出想去勤工俭学,利用暑假的时间去历练一下。
“我们班好几个同学都找了端盘子的活,说是每天赚二十五块,我也想去。”
“每天25块钱,两个月才1000多,够干啥的?我跟你爸早就把学费给你攒出来了,哪里需要你去吃这个苦?”桂香是一百个不愿意。
“哎呀,就算不为了赚钱我也这么大了,提前做点兼职也没什么啊。”张建国撒娇似的抱着母亲的胳膊央求。
“咱们家就你一个大学生,按理说是不需要什么勤工俭学的,又不是供不起。”桂香无奈的翻了个白眼。
张建国选的这个学校每学期学费是4000元,桂香打算给她每个月1000块的生活费,这样每年算下来大概两万多一点的样子。
现在桂香和铁柱手里攒了有三万块,足够了。
每年的棉花收成都在增加,完全可以负担的了一个大学生的开销,桂香是真舍不得张建国再出去受罪。
为啥上大学,那不就是图以后不用卖力气,可以坐在办公室里挣钱吗?
现在可倒好,上赶着去干活卖力气,真是搞不懂。
“哎呀妈,我也当去看看大姐,”张建国继续跟母亲软磨硬泡,“大姐过年的时候都没回来,您就一点也不担心?”
张敏准备主动向林羽靠近一下,希望能给这个男人一些安全感,让他不要再捕风捉影影响两人的感情。
整整一天的时间,林羽没有和张敏联系,张敏则一直忙着卖衣服也无暇和林羽发信息。
开业第二天人少了一些,但因为少了云翔,所以张敏和小郭依旧忙得晕头转向。
等到最后一波顾客走光,也已经到了晚上八点,张敏急急忙忙把店门关上,和小郭去了最近的商场。
她不太懂送男人礼物要买什么,而且如果亲自问林羽又显得刻意。
纠结了半晌,张敏还是挑中了一只品牌的剃须刀,花了三百块。
其实她本想买一只更贵的,无奈当下刚开始开店还没回本,囊中羞涩。
回到出租屋后,张敏依旧让小郭先睡觉,自己则拿着剃须刀去了林羽的出租屋。
可敲了半天也没人开,直到对门的邻居告诉张敏,林羽不在。
“他去哪了?您知道吗?”
“这个不清楚,昨晚就没回来……哎,你不是他女朋友吗?难道没有电话?”邻居的眉头几乎拧成疙瘩。
大晚上的一直敲门,真的很影响休息的,这些小情侣就喜欢搞这种无聊的追逃游戏。
“我知道了,谢谢。”张敏强撑起笑脸抱歉的点头。
大概又去网吧了吧?张敏想。
虽然知道林羽肯定是赌气去的,但张敏心中还是忍不住失望。
她掏出手机找出林羽的号码几次想拨过去又放弃,最终还是把手机放回口袋。
算了,有些事就别强求了。
张敏叹了口气,把剃须刀整齐的放在了林羽出租屋的屋门口,然后给他发了条短信就回了自己的住处。
顺其自然吧,张敏不想为了别人改变自己的性格,她现在更加觉得,林羽应该也是一样的。
既然如此,那就看缘分吧。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2008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
震惊全国的汶川大地震,北京举办了奥运会,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张家洼村,李桂香和张铁柱的女儿张建国也在这一年终于考上了大学。
学校不是特别好,就是本地的一所二本院校,但也足够全家人开心的跳脚。
“这是咱家第一个大学生,快给祖坟烧纸!感谢祖宗保佑!”铁柱拿着录取通知书左看右看,激动的涕泪横流。
“说啥话呢?这都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和那些素未谋面的祖宗有啥关系?”桂香哭笑不得。
“总之我开心!桂香,这是咱村第一个女大学生 ,咱家老三真争气!我今晚得喝点!”铁柱狠狠擦了把眼睛,咧开大嘴笑个不停。
“行,今晚你喝多少都行,我准备酒菜去。”桂香也开心的不行,难得没有嫌弃铁柱喝酒。
张建国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听着父母的对话,心情是无比的放松。
三年地狱般的煎熬终于解脱,也算是有了点成效,没白受罪。
相比于高考前的焦虑,等待录取通知书期间的煎熬更加难受,张建国几乎夜不能寐。
每天都看着那摞课本,都纠结着要不要把他们扔掉。
她恨不得考完那一刻就把这些书撕掉丢进垃圾桶,但又怕万一自己考不上还要复读,所以只能挨个整理好放在一边。
现在终于尘埃落定,张建国知道自己这辈子也不用再受高三的煎熬,所以她果断的把那些书本都丢进纸箱。
又找出那身穿的发白的校服也一起丢在里面,最后用胶带封箱,扔到了院子里,准备让母亲直接卖废品。
大学距离县城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正好在大姐张娟所在的城市,恰好过去可以找一下大姐。
张建国还挺期待去大姐家看看,她很想知道现实里的豪宅是不是和电视上演的一样。
还有张云翔……也不知道那臭小子心里还有没有她。
想到这里,张建国的脸色微红,不好意思的把脸埋起来。
如果说是什么东西支撑她走完这最后的高三旅程,那必定是张云翔。
张建国不是个坚强的人,胆小敏感又自卑,这些特征从来就没变过,只是自从出了传销时间隐藏的好了点而已。
自从传销事件之后,其实张建国在班里的处境并没有好多少。
直到张云翔挺身而出帮她教训那些欺负人的同学,她才能过得安心。
可以说,没有张云翔,张建国不一定考出这样的成绩。
高三毕业了,可以谈恋爱了,张建国很想去见张云翔,主动向他表白……
桂香和铁柱的意思是让张建国在家好好休息一个暑假,准备到了九月份的时候上大学。
而张建国却主动提出想去勤工俭学,利用暑假的时间去历练一下。
“我们班好几个同学都找了端盘子的活,说是每天赚二十五块,我也想去。”
“每天25块钱,两个月才1000多,够干啥的?我跟你爸早就把学费给你攒出来了,哪里需要你去吃这个苦?”桂香是一百个不愿意。
“哎呀,就算不为了赚钱我也这么大了,提前做点兼职也没什么啊。”张建国撒娇似的抱着母亲的胳膊央求。
“咱们家就你一个大学生,按理说是不需要什么勤工俭学的,又不是供不起。”桂香无奈的翻了个白眼。
张建国选的这个学校每学期学费是4000元,桂香打算给她每个月1000块的生活费,这样每年算下来大概两万多一点的样子。
现在桂香和铁柱手里攒了有三万块,足够了。
每年的棉花收成都在增加,完全可以负担的了一个大学生的开销,桂香是真舍不得张建国再出去受罪。
为啥上大学,那不就是图以后不用卖力气,可以坐在办公室里挣钱吗?
现在可倒好,上赶着去干活卖力气,真是搞不懂。
“哎呀妈,我也当去看看大姐,”张建国继续跟母亲软磨硬泡,“大姐过年的时候都没回来,您就一点也不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