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知己知彼
四年前,杜玉书和越斐然离开濯缨大会的会场时,翡有恒当着众人的面对她们说过,城主府随时欢迎她们回来。
杜玉书当时自废武功,只怕在场许多人都以为她会自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回到金明立足的机会,所以翡有恒这句话到底是一句不经意的怜悯,还是一句由衷的承诺,并不好说。
不过她既然讲了,就得为自己的话负责了,谁让杜玉书真的用得到她呢?
杜玉书说完这句话以后,也在观察翡有恒的表情,她没有从翡有恒的神色中看出分毫的不愿意,在听到杜玉书需要她的帮助以后,翡有恒就把杜玉书带到了座位上,“好,咱们坐下慢慢说。”
她跟杜玉书面对面坐下来,门外无人,很适合说话。翡有恒问道:“你想进城主府吗?”
杜玉书到来的时机,确实很像要参加这次的擢选,更何况四年前她就说过想进入翡氏嫡系。
杜玉书摇摇头,“我的想法变了,我现在并不想成为城主府的弟子,但我想要的这个身份,翡城主也一定能给。”
她说着,提起桌上茶壶,给翡有恒和自己各自添了点茶,不紧不慢地道:“我想入驻玄机阁,以外人的身份。”
翡有恒沉思了一下,道:“我相信你可以胜任不少事,只是要长老们松口并不容易,现在安排你进玄机阁不难,但职位肯定不会太高,你肯吗?”
虽然玄机阁中都是翡氏子弟,但作为城主府的情报中枢,谁能进谁不能进,依然要看长老们的意思,翡有恒这个城主能独断的很有限。杜玉书要以一个外人的身份进入玄机阁,就算只拿到一个小职位,也需要翡有恒替她顶住很大的压力,毕竟事关情报安全,在用人上稍有纰漏,都一定会被追责。
杜玉书笑道:“小职位肯定是不够的,我要做,就做最核心的人。不过翡城主放心,我虽然想让你帮我的忙,但并不是来给你添麻烦的,咱们是互相解决问题。”
那翡有恒确实想知道,她要给自己解决什么天大的问题,才足以让自己帮助她成为玄机阁的核心人物,“洗耳恭听。”
“既然是互相解决问题,那第一件事,当然是弄清楚咱们各自在面临什么烦恼了。”
杜玉书添了茶也不喝,先把自己的茶杯端起来,道:“先说说我的烦恼吧,我特别想出人头地,扬名立万,我今天进玄机阁,就是为了来日做金明城主,将来再做浦都领主,走得越高越好。但我一来出身不好,二来四年前又被当众指认为魔教余孽,偏偏我这人吧,不喜欢隐姓埋名,偷偷摸摸地过日子,我想要光明正大地重出江湖,还要让所有人心服口服,所以,我来找翡城主,帮我解决这个身份的问题。”
她把自己的杯子放下,放得靠近桌子中心。
杜玉书讲完了自己的烦恼,翡有恒以为接下来轮到她说了,然而杜玉书放好了自己的茶杯以后,又端起了翡有恒的茶杯。
“至于翡城主的烦恼么,那就比我还要多了。九都铁律,各地城主任期不超过二十年,且不能连任,今年已经是翡城主任职的第十六个年头了,等二十年任期一到,要么往上升,要么往下走。这往上升了当然是可喜可贺,可一旦要是往下走,只怕就再也走不上去了。接下来这四年的时间,也不知道够不够翡城主为自己的前程打算。”
她说出来的第一个问题,就已经很直击翡有恒的痛点了。翡有恒今年也已经四十出头,中原现在以武立本,武者生命中最好的时间是二十岁到六十岁。不惑之年正是春秋鼎盛的好年纪,终身的成就能达到多高,就看接下来这二十年怎么走了。
城主无法连任,如果就此下台,她一辈子最高的成就就只是个城主,接下来二十年都要在下坡路上慢慢蹉跎干净。翡有恒一个平民出身的人打拼到现在这个位置,一定不甘愿虚度光阴。
杜玉书紧接着又说出她第二个痛点。
“极乐天和苦厄宫勾结在了一起,这四年里徒众扩张了六十万人,魔教势力再度抬头,整个中原的局势都很紧张。如果说浦都是中原的心脏,那金明就是浦都的要害,翡城主身为金明城主,接下来这四年时间里是半点差错都不能出,否则别说安安稳稳下台了,怕是连身后名都保不住。”
杜玉书在游仙源这四年,可不是只习武了,谈一故每个月在谷外医馆坐诊二十天,也负责带回来外界的消息,越斐然分析过后再讲授给杜玉书听。她虽足不出户,但对中原局势一清二楚。
翡有恒这第二个痛点,同时也是杜玉书身份尴尬的原因。中原武林本就防备魔教甚严,如今两派势力更是再度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无论决一剑氏能不能证明杜玉书出身自魔教,她的身份都一定会受到中原武林的排斥。现在还能有一个翡有恒愿意帮她,已经十分不错了。
翡有恒叹了口气,点点头,她无话可说。
还没完。杜玉书还没把茶杯放下。
“不过这两个烦恼呢,毕竟都是长远的烦恼,并不急在眼前。翡城主眼下最着急的,应该是金明城里的形势。四年前严氏覆灭,又因谢氏冤案被清查,留下了一个大族的空缺,金明城本想请陵都的二流世家丰氏来补这个缺,没想到中途出了点儿意外,让商会成立了。原本金明城主府已经是十四城中最说一不二的,眼皮子底下却冒出来一个商会,处处掣肘,翡城主这四年的日子肯定很不好过吧?”
四年前指冷的谋划已经成功,由香浅云深牵头,金明商会一经成立,迅速发展壮大,如日中天,不仅跟城主府平起平坐,还隐隐有牵制城主府的意思。比如去年夏天,黍都涝灾,粮食涨价了,翡有恒为了控制城内粮食的价格,提议由城主府暂设粮食采购的职位,不通过原本的商人渠道,直接由金明城主府出人走水路去黍都购粮,防止粮食在到了本地以后再次涨价,让民众吃不起饭。
这法子一经提出,城民响应热烈,但很快商会就组织各行各业的商人来了一场罢市示威,金明城的贸易险些瘫痪,一个大城的运转出了问题,翡有恒这些人固然焦头烂额,但首当其冲受害的一定是最底层的平民百姓,于是这桩本为民生计议的好事,却弄到连原本满心期待的百姓也开始对城主府怨声载道,最终翡有恒不得不把此事作罢,继续由着金明城的粮商囤粮涨价。
若说翡有恒眼下最头疼什么,那一定就是这个居心叵测的商会,以及它背后态度暧昧的香浅云深。
但杜玉书说:“我有办法帮翡城主解决这些烦恼。”
她如果有办法解决这些让翡有恒苦恼已久的事情,那区区一个身份的问题,翡有恒有什么不能为她做到的?
翡有恒道:“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