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准备开店
那里学生多,年轻人聚集,正是开店的理想位置。
县中学对面有一条不算太宽但人气颇旺的街道,开着各式各样的小店,卖文具的、卖小吃的、卖简单日用品的,偶尔也有一两家兼卖些衣服鞋袜,但像他们设想中专营时髦服装和小商品的,还真没有。
夫妻俩沿着街道慢慢走,仔细打量着每一处可能出租的铺面,不时低声交换着意见。
这条街人气旺,所以铺面紧俏,空出来的少。
就算有空出来的,要么位置偏,要么贵得吓人,要么卖房的人不好说话。
连续几天,夫妻俩送完孩子上学、安排好早点铺的活儿后,就在县中学附近转悠,挨家挨户地看,遇到贴着“出租”或者“出售”字条的就赶紧记下联系方式去问。
可惜不是这不合适,就是那不满意。
“东头那家倒是有个空铺,价格也还行,可就是太靠里了,学生放学一窝蜂往外涌,不一定能走到那儿就散了。”
晚上,一家人吃完饭坐在堂屋里说话。
林素素摊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这几天看的铺面情况,她指着其中一条分析道。
“西边拐角那家位置是好,”
安青山接口,眉头皱着。
“可房东不卖房,而且租金非要一年一签,租金第二年涨多少他说看行情,这哪行?咱们装修投进去的钱,万一他第二年狮子大开口,咱们不是亏大了?”
林母抱着辰辰,安母拿着拨浪斗逗着婴儿车里的悦悦,听着小两口的讨论。
安红英吃完饭还没回自己家,也在一旁帮着出主意。
“是这么个理儿,租铺面最怕房东不稳当。”
林素素叹了口气,把铅笔放下。
“要是能有个位置好、房东厚道、租金也合适的就好了。”
他们也不是非得买房子。
毕竟才进了货,手里也比较紧。
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正坐在小板凳上安静玩着一个海市带回来的新娃娃的欣欣。
欣欣似乎感觉到娘的目光,抬起头,眨巴着大眼睛,忽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娘,白窗户,亮亮的,旁边有个大树,咚咚响。”
大人们都愣了一下。
欣欣说话比同龄孩子晚些,表达有时也不太连贯,但家里人都知道她偶尔会有些奇特的、带点预知意味的话。
“白窗户?亮亮的?咚咚响?”
林素素心里一动,蹲到欣欣面前,柔声问,
“欣欣,告诉娘,在哪看到的呀?”
欣欣歪着小脑袋,努力想着。
“梦里,有好多哥哥姐姐,买东西,还有咚咚响的声音,好听。”
安青山和林素素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有了点猜测。
中学对面那条街,确实有家店门口有棵老树,旁边是家打铁的铺子,整天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说咚咚响也差不多。
至于白窗户……
“明天再去看看!”
安青山一拍大腿。
第二天,夫妻俩特意又去了中学对面那条街,仔细搜寻。
果然,在离学校大门约莫一百米的地方,紧挨着那间叮当作响的铁匠铺,有一间关着门的铺面。
它的窗户框新刷了白漆,玻璃虽然蒙着灰,但擦出来肯定“亮亮的”,门口确实有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更巧的是,他们上次来问时,这间铺还没贴出租条,这次来,赫然看见窗户上贴了张红纸!
两人心中一喜,赶紧按上面写的地址去找房东。
房东就住在后面的巷子里,是个六十多岁看起来很面善的老大爷,姓章。
听说他们想租铺子做生意,章大爷很爽快地带他们去看房。 打开锁,推开门,里面空荡荡的,但墙壁粉刷过不久,挺白净,地面是水泥地,平整。
最重要的是,采光很好,窗户又大又亮堂。
“大爷,这租金?”安青山试探着问。
章大爷报了个数,比他们之前问的几个同等位置的铺面都实在。
“我这铺子,没啥别的,就是图个稳当。看你们小夫妻像是正经做生意的,要是愿意,签个三年约,租金三年不会动,大家都安心。”
章大爷说话很实在。
林素素和安青山心里简直乐开了花,这条件太合心意了!
位置、租金、房东,甚至欣欣梦里说的“白窗户、亮亮的、旁边大树、咚咚响”全都对上了!
“谢谢大爷!我们租了!”
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
签协议、交钱、拿钥匙,一气呵成。
拿着那串沉甸甸的钥匙,夫妻俩站在即将属于他们的铺面前,心情激动不已。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林素素眼圈有点红。
“多亏了咱们欣欣,这孩子说话准,肯定能开起来!”
“嗯!”
安青山重重点头,看着那扇白窗户。
“咱们一定把店开好!”
店铺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紧张的装修筹备。
安青山是干活的好手。
林素素则负责整体设计和规划。
晚上,油灯下。
虽然家里拉了电灯,但画图费眼睛,点个亮堂的油灯更好。
行林素素铺开一张大纸,拿着铅笔细细地画着店铺的布局图。
“青山,你看,这边墙,我想打一整排的架子,挂衣服,高矮都要有,高的挂长款连衣裙和裤子,矮的挂衬衫和短裙。”
“中间地方,咱们做个岛台,就是海市看到的那种四方的那种矮柜子,上面用玻璃罩着,里面摆电子表、计算器这些小件的贵重商品,既好看又防丢。”
“门口这边,一定要做个明亮的橱窗,把最时髦的衣裳挂上去。”
“最里面隔出个小间来当仓库,还能放张单人床,万一忙晚了或者要人看店,也能歇歇脚……”
林素素一边说一边画,眼睛亮晶晶的。
安青山在一旁看着,不时点头补充。
“架子我来打,结实!岛台的玻璃我去玻璃店划,保证尺寸正好。橱窗这个主意好,我明天就去弄点木料和洋钉。”
第二天,安青山就忙活开了。
他先去买了木料、三合板、玻璃、钉子、合页、油漆等一应材料,借了辆板车,喊来了胡大勇兄弟俩一起吭哧吭哧地拉到新店铺。
林父也闲不住,主动过来帮忙监工。
他经验丰富,眼光准,时不时的帮忙提点建议。
“青山,这根枋子要再刨平点,不然架子不稳当。”
“大勇,钉子要斜着敲进去,吃劲!”
……
店里顿时叮叮当当响成一片,混合着隔壁铁匠铺传来的“咚咚”声,热闹非凡。
林父负责主要的木工活,他手艺扎实,刨花飞溅中,一个个结实美观的货架逐渐成型。
胡大勇力气大,负责锯料、搬抬。
胡二勇心细,帮着打下手、递工具、打磨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