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有双穿门的傻柱不好惹潜龙入渊111
第252章 杨厂长的把柄
小
大
他说:“公事方面的确不好动手脚,一动就会留下证据,上头只要查,肯定能查出来。那另一方面就是私德了,你能不能帮我从这方面查一下?”
何雨柱说:“要查可以,不过万一他没在这方面犯错呢?”
“呸,我就不信他是个圣人,一点私德错误也不犯。”
“这怎么可能,他也就嘴上说说,实际上他的口腹之欲比你我都强。”
何雨柱说的是实话,虽然杨厂长经常嘴上说着不要浪费,作风要清廉。
可是全厂的领导里面,就他吃招待餐是最多的。
哪怕是李怀德,在这方面上也是不如他的。
一个人连口腹之欲都控制不住,那别的方面也就不太好说了。
李怀德说:“你就从这方面入手,看看能不能查出一些东西来。”
“我知道。不过你先帮我弄一份他的个人资料,要多详细就有多详细。”
“这个没问题,你等一两天,我就会把资料送给你。”
“行,我先走了。”
何雨柱走了没一会,李怀德就把保卫科长王强也叫了过去。
李怀德从来就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找杨厂长的毛病,他就不会只让一个人办,肯定是多方面下手的。
过了两天,李怀德就把杨厂长的资料送给了何雨柱。
当然只是官方的资料,一些细节和隐私,这上面并没有。
何雨柱开始看了起来,杨厂长的全名叫杨为国,这个名字当然是后来改的。
他原名叫杨狗娃,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穷人出身。
他是陕北人,红军到了陕北之后,他就加入了,然后跟着一起干革命。
杨为国打过鬼子,打过光头,只是后来打老美时,他并没有参加,而是退伍之后进厂了,进的就是轧钢厂。
值得一提的是杨为国还干过潜伏工作,而地点正好就是京城,时间是48年左右。
只是这段经历,资料上说的很少,只是说他立了一些功劳,具体是什么功劳,资料上没有。
何雨柱又看他的婚姻状况,他有过两段婚姻,这个其实并不少见。
有不少人进城之后,马上就抛弃了乡下的糟糠之妻,然后娶了城里读过书的姑娘。
杨为国要比那些人好一些,他并没有抛弃原配,因为他的第一任老婆在47年就去世了。
第二任老婆是他进城之后再娶的,这样他在这方面就没有道德上面的问题了。
所以拿婚姻来找杨为国的错,这一条路算是不通。
何雨柱看着他的资料,尤其是看他在48年在京城的那段经历,他突然心里一动。
他想到了聋老太太,他不知道这两人是怎么认识的,不过聋老太太这辈子都没出过京城,这是肯定的。
而杨厂长在49年进城之后,就去了轧钢厂当领导,这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过来巴结他。
而他对别人都不假颜色,反而对聋老太太十分的尊敬,而且也帮过聋老太太好几次。
这种交情不是一般的普通往来,只有救过命或者一起经历过生死,才能有这么厚的交情。
何雨柱猜测,多半是杨为国潜伏在京城的时候,和聋老太太产生过什么交集。
只是可惜聋老太太已经死了,想问都问不了了。
不过没事,聋老太太可是留了不少的东西,也许在这些东西里能找到答案。
话说何雨柱收了聋老太太的东西之后,就没怎么整理过,她的所有东西都扔在空间之中,动都没动过。
何雨柱找了一个没人的院子,然后把聋老太太的东西给取了出来。
聋老太太的东西并不多,也就三口箱子。
第一口箱子里面放的是银元、金条这些能直接换成钱的东西。
第二口箱子放的是古董、首饰这些。
第三口箱子放的全是纸,地契、房契等等。
何雨柱重点看的就是第三口箱子,他在里面找了一会,找到了几张相片。
这几张相片都是合照,有的是两人合照,有的是三人合照。
两人合照里是一男一女,女的能依稀看出聋老太太的样子,看来这是她年轻时的照片。
而那个男的,何雨柱也认识。
这家伙是一个有名的大汉奸,叫陈志文。
这家伙是警察世家出身,他爷爷那辈就是大清的捕快,他爹也是。
等到他成年了,大清就亡了,不过他同样进了京城警察局。
这家伙为人圆滑,出手阔绰,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当上了分局的局长。
后来小鬼子来了,他马上就投靠了小鬼子,升为京城警察总局的副局长。
因为正局长不管事,他就开始干活。
他抓了不少抗日组织的人,有我们这边的,也有光头那边的。
这些人大多死在了牢里,只有极少数人活到了45年。
小鬼子被打跑之后,陈志文摇身一变,又成了光头的人,继续当警察局长。
他对我们这边的人是穷追猛打,犯下累累血案,可以说是死一万遍都不足惜。
何雨柱也没想到,聋老太太居然是这个陈志文的女人。
不过聋老太太年轻时挺漂亮的,陈志文看上她也不出奇。
后面的三人合照里,聋老太太还抱着一个小孩,很可能就是他俩的孩子。
这几张照片的作用只能证明聋老太太不是什么好人,别的也没有了。
何雨柱又找了一下,找到了几张写满字的纸。
这些是认罪书,是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写的,这些人出卖了组织,然后写了认罪书。
然后这些认罪书就落到了聋老太太的手上,这些还留着的,说明它们的主人现在还有用处。
何雨柱在这其中就找到了杨为国的认罪书,这下就明了了。
杨为国在48年潜伏在京城时,肯定是落到了陈志文的手上。
然后杨为国就叛变了,写了认罪书,最后认罪书落到了聋老太太的手上。
聋老太太就用这认罪书来要挟杨厂长,让他为自己办事。
何雨柱吐出一口气,这下全都说得通了。
难怪杨厂长这么尊敬聋老太太,原来是有把柄在她手上啊!
何雨柱说:“要查可以,不过万一他没在这方面犯错呢?”
“呸,我就不信他是个圣人,一点私德错误也不犯。”
“这怎么可能,他也就嘴上说说,实际上他的口腹之欲比你我都强。”
何雨柱说的是实话,虽然杨厂长经常嘴上说着不要浪费,作风要清廉。
可是全厂的领导里面,就他吃招待餐是最多的。
哪怕是李怀德,在这方面上也是不如他的。
一个人连口腹之欲都控制不住,那别的方面也就不太好说了。
李怀德说:“你就从这方面入手,看看能不能查出一些东西来。”
“我知道。不过你先帮我弄一份他的个人资料,要多详细就有多详细。”
“这个没问题,你等一两天,我就会把资料送给你。”
“行,我先走了。”
何雨柱走了没一会,李怀德就把保卫科长王强也叫了过去。
李怀德从来就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找杨厂长的毛病,他就不会只让一个人办,肯定是多方面下手的。
过了两天,李怀德就把杨厂长的资料送给了何雨柱。
当然只是官方的资料,一些细节和隐私,这上面并没有。
何雨柱开始看了起来,杨厂长的全名叫杨为国,这个名字当然是后来改的。
他原名叫杨狗娃,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穷人出身。
他是陕北人,红军到了陕北之后,他就加入了,然后跟着一起干革命。
杨为国打过鬼子,打过光头,只是后来打老美时,他并没有参加,而是退伍之后进厂了,进的就是轧钢厂。
值得一提的是杨为国还干过潜伏工作,而地点正好就是京城,时间是48年左右。
只是这段经历,资料上说的很少,只是说他立了一些功劳,具体是什么功劳,资料上没有。
何雨柱又看他的婚姻状况,他有过两段婚姻,这个其实并不少见。
有不少人进城之后,马上就抛弃了乡下的糟糠之妻,然后娶了城里读过书的姑娘。
杨为国要比那些人好一些,他并没有抛弃原配,因为他的第一任老婆在47年就去世了。
第二任老婆是他进城之后再娶的,这样他在这方面就没有道德上面的问题了。
所以拿婚姻来找杨为国的错,这一条路算是不通。
何雨柱看着他的资料,尤其是看他在48年在京城的那段经历,他突然心里一动。
他想到了聋老太太,他不知道这两人是怎么认识的,不过聋老太太这辈子都没出过京城,这是肯定的。
而杨厂长在49年进城之后,就去了轧钢厂当领导,这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过来巴结他。
而他对别人都不假颜色,反而对聋老太太十分的尊敬,而且也帮过聋老太太好几次。
这种交情不是一般的普通往来,只有救过命或者一起经历过生死,才能有这么厚的交情。
何雨柱猜测,多半是杨为国潜伏在京城的时候,和聋老太太产生过什么交集。
只是可惜聋老太太已经死了,想问都问不了了。
不过没事,聋老太太可是留了不少的东西,也许在这些东西里能找到答案。
话说何雨柱收了聋老太太的东西之后,就没怎么整理过,她的所有东西都扔在空间之中,动都没动过。
何雨柱找了一个没人的院子,然后把聋老太太的东西给取了出来。
聋老太太的东西并不多,也就三口箱子。
第一口箱子里面放的是银元、金条这些能直接换成钱的东西。
第二口箱子放的是古董、首饰这些。
第三口箱子放的全是纸,地契、房契等等。
何雨柱重点看的就是第三口箱子,他在里面找了一会,找到了几张相片。
这几张相片都是合照,有的是两人合照,有的是三人合照。
两人合照里是一男一女,女的能依稀看出聋老太太的样子,看来这是她年轻时的照片。
而那个男的,何雨柱也认识。
这家伙是一个有名的大汉奸,叫陈志文。
这家伙是警察世家出身,他爷爷那辈就是大清的捕快,他爹也是。
等到他成年了,大清就亡了,不过他同样进了京城警察局。
这家伙为人圆滑,出手阔绰,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当上了分局的局长。
后来小鬼子来了,他马上就投靠了小鬼子,升为京城警察总局的副局长。
因为正局长不管事,他就开始干活。
他抓了不少抗日组织的人,有我们这边的,也有光头那边的。
这些人大多死在了牢里,只有极少数人活到了45年。
小鬼子被打跑之后,陈志文摇身一变,又成了光头的人,继续当警察局长。
他对我们这边的人是穷追猛打,犯下累累血案,可以说是死一万遍都不足惜。
何雨柱也没想到,聋老太太居然是这个陈志文的女人。
不过聋老太太年轻时挺漂亮的,陈志文看上她也不出奇。
后面的三人合照里,聋老太太还抱着一个小孩,很可能就是他俩的孩子。
这几张照片的作用只能证明聋老太太不是什么好人,别的也没有了。
何雨柱又找了一下,找到了几张写满字的纸。
这些是认罪书,是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写的,这些人出卖了组织,然后写了认罪书。
然后这些认罪书就落到了聋老太太的手上,这些还留着的,说明它们的主人现在还有用处。
何雨柱在这其中就找到了杨为国的认罪书,这下就明了了。
杨为国在48年潜伏在京城时,肯定是落到了陈志文的手上。
然后杨为国就叛变了,写了认罪书,最后认罪书落到了聋老太太的手上。
聋老太太就用这认罪书来要挟杨厂长,让他为自己办事。
何雨柱吐出一口气,这下全都说得通了。
难怪杨厂长这么尊敬聋老太太,原来是有把柄在她手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