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造船
薛玖很佩服工匠,这时代就能造出五十多米长的大船,应该说是隋朝留下来的五牙战舰,全长五十五米,宽十五米,属于当世最大的战船。
薛玖不需要战船,不过他需要大船,五十米的大船足够作为海船航行了,就这长度,已经比后世一些渔船还长。
渔船没有战舰那么复杂,打造起来自然没有那么麻烦。
薛玖虽然不懂造船,但是他知道后世船只的外形,把如今的平底船改成尖底,能增加船只在大海的稳定性。
渔船也不需要做那么高,船舱都在甲板下面,这也是增加稳定性的办法。
甲板上面得弄一个收网装置,不然鱼多了拉不上船,那就不好玩了。
“船工什么时候到?”狄知逊好奇的问道,他也想看看,海里捕鱼是什么样的。
没有受到污染的大海,鱼真是太多了,随时能见到成群的鱼在海下游动,不时还有鱼跃出水面。
海边海鸟也跟父母,飞在空中的海鸟,不时俯冲向海面,叼起一条条鱼。
有时候海鸟也会失爪,被大鱼拍落,猎人有时候也会被猎物反杀,这都是很正常的。
内陆的人想看大海,其实只有久居大海的人才知道,海边真的不适合居住。
风大,潮湿,空气都是咸味,待的时间长了,人都会被腌入味,而且经常感觉自己都回潮了。
“应该快了。”
薛玖没想到,船工不但很快到了,而且来了十艘船。
十多米长的船已经不小了,带来了三十个水手,一百船工。
工匠数量也超出了预料。这都是陆德明的面子,薛玖只是写了一封求援的信,就给他安排得妥妥的。
陆家不但是江东的大家族,而且传承时间很长,吴郡四姓,顾、陆、朱、张,萌生于东汉,崛起于东吴,鼎盛于东晋,中衰于刘宋,又中兴于齐梁,终衰于梁陈。
俗话说得好,烂船还有三分钉,四姓虽然没落,那也只是家族分散,做官的稀少,但是一些底蕴还在的,造船更是他们看家本领。
工匠一百那都是精通造船的高级工匠,可以带一群木工干活的那种。
“只要有木材,我们可以同时造十艘船。”领头的船工也姓陆,叫做陆大海。
“椆木和栎木有不少,而且全是大树,放心用就是。”薛玖很肯定的说道。
树木不止是砍伐的,还有官府的库存,以及从百姓家里购买的大树,所以材料是足够的。
薛玖以为马上可以动手,谁知道工匠让把木材全部泡进水里,因为已经阴放了一段时间,所以只需要在水里泡三个月。
造船速度据说很慢,单单桐油都得刷三遍。
铁甲船就别想了,海水腐蚀性太强,除非弄出抗腐蚀的合金,否则就是浪费材料。
主要还是动力的问题,铁甲船肯定很重,人工驱动太慢了,虽然海上是靠风帆,但不是随时都有风啊。
因为造船还没有开始忙碌,船工安顿好之后,就开始帮着做其它工作,如今营州最缺的就是木桶,装海货的木桶,装盐的大木桶,还有装酒的木桶。
幸好今年海货突然增多,不然薛玖都得愁盐的销路。
“哈哈哈!落衡,你可知道,你得了一个新的外号。”杨恭仁乐不可支的笑道。
刚回柳城不久,薛玖指着自己鼻子问道:“我的外号?谁这么无聊啊?”
“这是百姓给你取的。”
“百姓给我取外号?为什么?”薛玖一下来了兴致,坐下询问道。
“百姓叫你盐王爷!”杨恭仁说道。
“噗!”薛玖刚喝到嘴里的茶,一口喷了出去。
“咳咳!这不是害我吗?王爷怎么可能乱喊。”薛玖连连摆手说道。
“营州百姓都能领到精盐,还是随便吃都能吃两年的数量,所以给你取了外号盐王爷。你也不用担心,你这盐王爷只是和地府阎王爷对标而已。”杨恭仁乐呵呵的说道。
“不行,不行!这话可不兴说,这可是要命的事情。”薛玖连连摇头道。
“你真不像一个年轻人,要是别人听说,肯定会高兴很久,你却能马上反应过来,真是难得。
放心吧,我已经派人告诉百姓,不能乱叫。”杨恭仁欣赏的看着薛玖,点点头说道。
“多谢杨公,你可是帮了我大忙,这事传出去,陛下不会生气,但是有心人知道就不好了。”薛玖松一口气道。
“做官最重要就是谨慎,以前见你做事大刀阔斧的,还以为你性子会比较冲动。”杨恭仁说道。
“多谢杨公指教,小子也知道,自己性子不适合官场,奈何陛下委以重任,不得不硬着头皮上。”
“就你这头脑,就适合官场,不过你的才能镇守一方最合适。”杨恭仁感叹道。
一直听着没有说话的狄孝绪不解的问道:“落衡精于民生,头脑灵活,入住中枢岂不是更好?杨公你为何说适合镇守一方呢?”
“入主中枢虽然能统筹全局,但是很多命令,到了地方就变样了。坐镇一方就不同,所有的都在眼皮下,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去实行。”杨恭仁摇摇头道。
狄孝绪脸色微微一变,拍拍额头道:“是我想差了。”
薛玖明白杨恭仁的意思,地方上世家太多,而且还有不少官员并不能接受大刀阔斧的改变,甚至有贪官污吏,所以很多政策,到了地方都会变味。
“我可没有那么多想法,等营州交差,就回家带娃。”薛玖笑着道。
离家已经快一年,不是天天忙活,他都想回长安。
李双双写了三次信,说要来营州,考虑路程有些远,天色又热,薛玖让她秋天再过来,到时候护卫队可以护送。
“你成亲不久,可以把家眷接过来啊?”
“夏天太热了,我让她们秋天天气转凉再来。”
“考虑得周到。我差点忘了,先前接到长安传来的消息,梁师都为堂弟梁洛仁所杀,朔方收回,中原再次一统。”杨恭仁一拍大腿,拿出一份卷轴,兴奋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