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臣失职
路是去年建好的,路面宽大平坦,速度不慢。
妘承宣趴在马上,随着晃悠悠的颠簸,整个人昏昏欲睡。
姜瑾劝道:“妘承宣,我们有马车,你要不去马车上睡?”
妘承宣迷迷糊糊应了句:“不行,四月要我背着。”
姜瑾:“……”
这都说的什么?谁背谁?
驮着妘承宣的四月走的四平八稳,就怕背上的主人掉下去摔没了,它真的太难了。
冬至看着远处劳作的农人:“百姓总算可以安心种地,再也不用担心蛮族的铁骑会突然踏入我们的土地杀人。”
夏蝉衣叹气:“百姓是幸福了,我们压力就大了,你看看现在我们的边界线多长,都要人守着。”
霜降嘴里嚼着一片嫩叶:“所以还是我们的兵力不够,好在丰州不用放太多兵力。”
夏蝉衣道:“丰州也不能放太少兵力,北边关外,虽大多是连绵山脉,但不少地方人都能过来,不得不防,还有东边的淮国,玉国,不得不防。”
几人正说着话,就听到前面传来嘈杂声。
白露很快过来汇报:“主公,是一农妇,还有两个女童。”
姜瑾蹙眉:“怎么回事?”
白露无奈道:“好像是农妇长期被她男人打骂,今天好不容易找到机会想逃去县衙报案,却被她男人发现,在那边闹了起来。”
姜瑾眉头皱的更紧:“带过来看看。”
不多会几个瑟瑟发抖的男女被带了过来。
他们就是普通的农人,何时见过这样的阵仗,吓的噗通跪在姜瑾前面。
姜瑾声音温和:“起来说话。”
几人不敢违抗,抖着身子起来。
姜瑾看向妇人:“不用紧张,你来说说怎么回事?”
妇人抬头看了她一眼,感受到她的善意,心里稍微放松下来。
“民妇是叶子村的村民,我,民妇想跟他和离,他不肯,就让人把我关了起来。”“今天我找机会逃了出来,没想到他们追了上来要抓我回去。”
姜瑾看向她微跛的脚:“你这腿脚,也是他打的?”
妇人苦笑:“是,这个都好多年了。”
她本以为一辈子也就那样了,要么被自家男人打死,要么一辈子为这个家做牛做马。
后来,上靖郡回归了,成了瑾阳公主的,他们开始接受扫盲。
她才知道,她还可以选择和离,即使她娘家不支持,她也可以自立门户。
她可分到农田,婆家看不上的两个女儿她也可选择带走。
农闲时还可以到城里做些临时工,能赚不少钱,以她的勤劳和能干,完全能养活自己和女儿。
只是当她鼓起勇气提出和离时,男人不但不同意,还揍了她一顿,把她关了起来。
直到现在开始农忙才把她放了出来干活,她这才有机会逃了出来,准备去县里报案并和离。
姜瑾看向弯着腰站在前面的男子:“她说的可是事实?”
男子正是妇人的丈夫,他嗫嚅着不敢说话。
姜瑾又看向女子:“你们村的村司可知道这些情况?”
农妇一愣,不明白怎么突然问这个问题,不过她还是老实回道:“知道的。”
姜瑾点头:“你可有跟村司表达你想和离的意愿,他如何表示?”
农妇虽不知眼前女子的身份,但看这架势绝对是了不得的人物。
她很聪明,知道或许这些人是她今天唯一能获救的机会,回答的很干脆。
“我跟村司说过的,不过村司说女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村里有人和离,丢脸。”
“你胡说什么。”一个村里的男子终于忍不住怒斥。
农妇此时豁出去了:“我说有什么错?村司不就是这样说的吗?”
“隔壁村明明就有不少女子和离了,为什么到了我们村就不行?”
“明明扫盲的时候上面说了,不管男女都可选择和离,为何到了我们村就不行?”男子被噎了一下:“村司也是为了我们好,你一妇道人家没了男人怎么活?”
妇人凄然一笑:“家里地里哪个活不是我干的?凭啥女子离了男子就活不了?”
妇人的丈夫被她的话语说的羞恼不已,习惯了用拳头解决问题的他转头就想动手。
“你个妇人就是该打,女子哪有不挨打的?打了就听话了。”
“你敢动手试试?”霜降眼神冷厉。
男子吓了一跳,忙把高高举起的手放下:“我,小民不是这个意思。”
霜降懒的理他,看向妇人:“你大胆的说。”
妇人惨笑:“大家也都看到了,他就是如此,脾气暴躁,欺软怕硬,一不顺心就拿我,还有两个孩子撒气。”
姜瑾点头:“这里距离归县不算太远,你们跟我一起到归县吧。”
妇人大喜,忙磕头道谢。
她丈夫急了,准备抓她回去的几个男子也急了,但面对姜瑾等人,他们又不敢造次。
他们不知姜瑾的身份,但看她自带威仪,身后更是跟着大量的瑾阳军士兵,就知她的身份非富即贵,这次的事只怕不能善了。
姜瑾对着夏蝉衣嘱咐:“派几个人到叶子村去,把他们的村司带到归县。”
村司不算正式官员,但在宗族观念极重的古代来说,却是权利极大。
归县如今是上靖郡的郡县,莫松就在此处。
对于姜瑾的到来他不意外,毕竟她这次的路线是公开的。
让他意外的是姜瑾竟还带着几个村民,等他了解情况后,额头不由渗出冷汗。
他忙请罪:“主公,是臣失职,没能及时发现这些情况。”
姜瑾看了他几息才开口道:“我们和以往的官府都不同,必须要深入百姓,让百姓真正享受到我们的政策。”
“今天的事就给我们敲了一个响钟,如果一个村子的人全都同流合污,我们很难发现里面的问题。”
“所以我们才要不时的派衙役文吏去村里,了解村民的具体情况,对村民进行普法和教育。”
莫松面露羞愧:“是,是臣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