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康熙:……

说真的,他预想过千百次外部忧患都解决后,大清江山传承时所要面临的巨大问题。

但不管怎么着,他好像都难以保全每一个儿子。

尤其是胤礽。

这个被他从小册立,又被他亲手废掉的太子。

毕竟古往今来,废太子者众,但能得善终的废太子却少之又少。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废完太子后又后悔,顶着重重压力试图把人再重新立起来的原因所在。

康熙就从来没有想过,会有那么一天,当了半辈子太子也只会当太子的胤礽会站在自己面前表示更愿意当一个开疆拓土的大将军。

更无比真诚的建议他别再搞欲盖弥彰的那一套,直接培养老四,补齐他因为缺少帝王专项教育只能一点点自己摸索的短板。

一时之间,康熙心中百感交集,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倒是胤礽百般恳求,似是铁了心。

砰砰砰几下,把头都磕青了。

“儿子求汗阿玛千万仔细思量,名分早定,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夺,才真正对咱们父子兄弟的都好。”

“列祖列宗保佑,天降如意。让汗阿玛避开了许多误区,大清蒸蒸日上。好不容易才有如此盛景,汗阿玛您可千万仔细思量,莫因些许眷顾与执着再好心办坏事……”

说到最后胤礽都哭出声来,让康熙心中好生酸涩:“行了,这个事情朕知了,你且退下,让朕好生思索一下。”

胤礽本来想乘胜追击的,可看到老皇父满脸忧郁,到了嘴边的话到底咽了下去。

乖乖行礼退下。

康熙长长一叹,把自己关在昭仁殿里一整天。连膳都没用,只定定地瞧着仁孝皇后的画像。

不仅谁劝都不灵,简直谁劝谁倒霉。

连魏珠都被打了几板子。

就这,他还拖着伤腿往景仁宫,求如意帮帮忙呢!

如意:……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肯定是太子跟他说了些什么,父子两个又僵上了。

这个时候,真就建议有多远走多远的。

凑上去包倒霉。

但魏珠一个劲儿恳求,从皇上最宠爱娘娘,娘娘在宫中辈分最高到皇上四十七年时得过风疾,太医千叮咛万嘱咐的一定一定要保重龙体。

到最后简直磕头如捣蒜,仿佛如意不答应,他今儿就要磕死在她面前一样。

也是固执的紧,都有点道德绑架的意思了。

这要是如意只是个简单的宠妃,非命人几棍子把他打出去不可。

可坏就坏在,她这宠妃壳子底下还有个爱子如命的皇帝亲妈人设。听说老儿子这般痛苦,当妈的还能忍得了?

赶紧往毓庆宫,先问问好大孙到底发生了什么,然后才好对症下药啊。

胤礽倒也没瞒着,一五一十就说了。

如意嘴角微抽:“那什么,你真想好了?虽然我在下面瞧得清楚,最后登基的确实是小四。可世事无绝对,事以密成,言以泄败。”

“说到底,雍正还是利用了你跟你汗阿玛之间的矛盾与你汗阿玛对其余皇子争储的防备与抗拒。现在你们有几个都已经把话说开了,他那点优势彻底失去。倒是你当太子那么多年表现可圈可点又正室嫡出,本身就占据了太多优势,再跟你汗阿玛解开心结,其实也不是没有顺利登基的机会。”

可那又怎么样呢?

胤礽笑:“您不是说了,孙儿只活到到雍正二年?频繁更换国君可对统治不利,且……”

胤礽长叹了一声,到底说了句自己不确定自己的能力一定超过老四,更不确定弘晳能收拾得了那些叔伯们。

一个搞不好,那小子就容易变朱允文。

可若他把能耐的兄弟们都带走,现在一片大好的形势还不得支离破碎?

左右为难,怎么着都有变成罪人危险。

他干脆就不玩了呗,把江山让给有德者居之。相信本就没有薄待过他的四弟看着他这么识相的份上,能待他更好一点。

若不行,他就前往‘封地’。

如意不是很理解这个思路,但表示尊重。

知道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之后,她也就不耽搁。赶紧提了御膳房新准备的食盒,大步流星往昭仁殿。

结果刚推门就被呵斥:“滚!都给朕滚!是耳朵聋了吗?还是不要命了?竟敢如此忤逆朕意!”

啊呀?

当惯实际太后的如意就很不乐意了:“饿了一天还能有这精气神,看来魏珠的担忧多少有些多余了。枉我还特意跑了一趟毓庆宫,细细了解了一下前因后果。结果……”

呵。

如意冷笑,转身就要走。

去了毓庆宫,那岂不就是跟胤礽聊过?

康熙都为这个事愁了一天了,这哪还能让她走?

“欸,等等。是朕错了,真不该没看清楚来者何人就如此大发脾气,让您受委屈了。朕道歉,朕赔偿,您就大人不计小人过,饶恕则个吧。”

说着,他还深深一个揖礼。

如意这才停下脚步,给了他个‘真是拿你没法子’的眼神。

康熙苦笑:“朕,朕这不也是心里不好受吗?再怎么的,那也是元后拼命为朕生下的嫡子。自小就养在朕身边,从牙牙学语一直到如今,这么多年悉心教养,可以说倾注了朕大半心血。”

“康熙四十七年以前,就算他有再多不妥,朕也没有过废太子的想法。遇到您之前,朕也没有想过会将江山交到旁人手里。可……”

康熙嘴角笑容发苦,是怎么也想不明白:曾经那么亲密无间的父子,怎么就一步步的走到了如今?

如意点头:“理解理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就算小猫小狗养到四十来年,那也跟家人无二了,更何况是倾注了自己爱与期待的儿子?”

对对对,就是这么个理!

也许是心里憋屈了许久,实在无人倾诉,也或者如意这张脸太像元后了吧!

反正康熙是一边用膳,一边倒尽了自己心中的委屈沧桑和变化。

还毫不客气的把难题也一并摆在了桌面上。

特别认真诚恳地跟如意求教:“易地而处,若您是朕,会如何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