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只有手持赌注才能上桌

春雨簌簌,春雷阵阵。

马蹄声急,人影惶惶。

一声跑马的哀鸣,紧接着便重重的摔倒在泥地里。

冯振凌空一跃,在泥水里翻滚起身,来不及回头看一眼筋疲力竭的马,放开内力施展轻功继续狂奔。

他得抓紧赶到下一个驿站,再买一匹马。

天亮之前一定要赶到京城!

离开牧青白越久,冯振就越发心慌。

“这个时候牧大人应该已经抵达齐国京城,很可能已经面见了齐帝,牧大人您可千万不能有事啊!”

突然,冯振停了下来,他耳廓轻动,毫无征兆的往一旁的树林里奔去。

身边带着霜水的树梢尖锐,划破了高速穿梭之下冯振的衣衫。

冯振无视了面前的荆棘,闷头横冲直撞。

很快冯振便登上了山顶,一跃而起,飞快的攀上了树顶。

视野开阔起来,四面八方的声音也在此刻变得清晰了不少。

这时候冯振才确信方才感受到地面轻微的震动与隐约传来的轰鸣并非错觉。

那是……

人头攒动的大军在行进!

而且是骑兵,黑夜里数不尽的骑兵举着火把呈队列行进。

铠甲的声音碰撞在一起,即便再如何杂乱,只要数量足够多,也会变得整齐磅礴!

冯振惊愕的看着这一幕,火把在相当远的距离变成了点点星火,而这些星火点点相连,组成了一条看不到尾巴的长龙。

“发生什么事了?”冯振心里快速思索:“这支军队应该是京城驻军,否则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重甲骑兵,还有如此精锐的步兵阵队!”

冯振单靠听着骑兵之后的步兵脚步整齐,就知道这肯定是一支受训过的精锐部队,只有齐国京城驻军才有如此实力。

如果是这样的话,冯振对眼前这支黑夜里急行军的军队有了一个大概的估算。

最多不会超过两万人,人数在一万至一万五最为可能。

他们的行进速度不算慢,但也不快,因为有步兵拖慢了速度。

冯振隐藏在树上观望了一阵子,心里得出了一个不好的结论。

“坏了,如果牧大人已经见过了齐国皇帝,那么他已经实施了他的计划,他真的让齐国皇帝相信了大殷割地自辱的戏码了?”

真是……

天才!

除了‘天才’之外,冯振想不到究竟应该用什么词来形容了。

这种光是听起来就很离奇荒谬之事,竟然让他做成了!

冯振脸色难看至极,艰难的咽了口唾沫,遥遥看向了齐国京城的方向,内心更加焦急担忧了。

明白了。

那封信说不定也是个幌子!

牧大人让自已回去送信,就是想支走自已。

牧青白算准了自已一定会看到这支从齐国出发的大军,也知道此时此刻,他冯振毫无其他选择!

殷齐交界处,那十几万大军还压境呢,一旦被齐国大军发现,大殷重兵并未退走,反而还驻守边关,齐国精锐必然不可能上前交涉,他们一定会折返回去。

当边关消息传回京城的那一刻,就是牧青白性命危难之时。

如此性命攸关的时刻……

冯振没得选,他现在只能深深的看了眼齐国京都的方向,然后迅速折返回了小道,扭头朝着来时路狂命奔袭。

他要赶在这支来自齐国京都的大军赶到殷齐交界之前,回到大殷显州,真的要替牧青白假传圣谕了,要命令全军十几万退守,将这支齐国大军掐死在殷齐交界。

冯振的心彻底慌了,他知道,在他往回跑的这一刻,一场旷世国战在所难免了。

无尽的后悔充斥了冯振的内心,他就应该把牧青白打晕了带回殷国,去他妈的什么国书使臣!!

可怕的谋划!可怕的手段!

真是可怕的文人!

……

冯振猜的还真没错。

那封信可以说是个幌子,也可以说不是。

无论如何,这封信还是送到殷国京城了。

也是在今夜,同一轮月亮之下。

信笺上牧青白写得奇丑无比的字,成了他的防伪标志。

一般人真写不出这么丑的字。

很难想象,这竟然是一位文渊深厚的大才子的字。

明玉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如此想着。

信送到了殷云澜的龙案前。

作为大殷的皇帝,殷云澜这么晚了还在批阅奏疏,着实辛劳。

相权暂时被搁置,殷云澜需要组建一个内阁班子来辅助自已处理国事。

当然了,内阁的名字可以叫内阁,但更可以叫做凤鸾阁。

内阁与会的人选并不多,能用的就更少了。

“陛下!”

妫公公有些错愕的看着径直走入御书房中的明玉。

殷云澜身边的贴身女官忍不住说道:“明大人,陛下今日处理国事至今,正打算就寝,有什么事明日再谈不行吗?”

“退下。”

殷云澜只是平静的命令道。

女官便闭上了嘴,走到一旁与妫公公一同站着。

明玉作揖行礼:“拜见陛下。”

“夜色这么深了,有什么事是朕必须现在知道的?”

明玉取出信函:“牧大人来信。”

殷云澜神色一动,有些错愕又有些着急:“他这寡义之人怎么会想着给朕来信?难道有什么紧急的事?快拿来!”

听出殷云澜语气中失态,明玉不等妫公公,便上前将信函放在了殷云澜的面前。

“确实是牧青白的字,这信函是谁送来的?”

“回禀陛下,是冯振冯公公由齐国送还显州交界,再由守城之将派人加急送还京城。”

“加急?”

殷云澜拆开了信,取出一张信纸,定睛看,上面就写了一句话。

——只有手持赌注,才能上桌博弈。

“这是什么意思?”殷云澜困惑不解,不禁感到头疼烦躁,“明玉,,你来看。”

明玉接过信纸皱了皱眉,沉声道:“这不像是牧大人的语气,但是字确实是牧大人的字。”

妫公公在一旁提出意见:“有没有可能是牧大人危难,情急之下写就?”

“如果是危难之际,牧大人的字迹不可能这么清晰,他的字虽然很丑,但是笔画清晰,完全不像是匆忙仓促间落笔。”

妫公公闻言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如果牧大人真的想说明点什么,一定会讲事情的脉络始末挑重要的说明白,但……除非……”

“除非?”

“启禀陛下,臣斗胆猜测,这封信可能并不是给陛下您看的,甚至这封信一开始就不是寄往京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