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家门口的一块肥肉

三人坐在灶房里,说了好一会话。

直到陆天明提出告辞,陆青青和大壮也跟张婶告别。

等陆天明三人离开时,双方的关系已然亲近了不少。

李福生和张婶两口子将人送出门,看着他们走远了才回了屋。

张婶将大丫持刀带着自己从码头上闯出来的事说了,李福生沉吟半晌,只说了句。

“这个队伍不简单,咱们交好些总是没错的!”

张婶也点点头,她到底在孙家干了不少年,见识比普通庄户妇人要多些。

孙家逃出祖籍芦田,说是要去投奔南方的远亲。

可就算成功落户了,根基到底不比在芦田县扎实。

孙家若是不好,他们这些依附着孙家生活的下人,就更不会好。

到时候处境会如何,谁也不知道。

如今与陆天明所在的队伍交好,他们两口子也算多了条路。

思绪翻转间,想到大壮,心里又是一阵柔软。

可随即又想到那长歪了的儿子,张婶原本的好心情不复存在,只觉心里烦闷至极。

陆天明在跟陆青青回去时,简单说了下刚才跟李福生打听到的消息。

自从朝廷派大军攻打齐王、靖王,整个战场一直呈现碾压的态势。

可能是看这仗打的太容易,朝廷里不少人开始争这个军功。

朝廷各方势力博弈,也不知道怎么选的,最后派了个功勋世家的年轻公子哥过来。

那公子哥哪儿打过仗,之前不过是被家里人压着,读了几遍兵书。

在原本打下的优势下,又不听劝阻,好大喜功。

这不,交手几次后,被齐王、靖王的联军打得大败。

朝廷大军损兵折将过后,败退三十里。

齐王、靖王眼见占据优势,快速补充兵力、粮草。

在与朝廷大军停战的这些日子,快速袭击周边区域。

而芦田县占据水上交通枢纽,富庶之名远扬。

偏偏离靖王封地又不算太远,相当于是家门口的一块肥肉,在一开始就被靖王盯上了。

靖王的军队挑了最近的路线,秉承着兵贵神速的理念,快速攻过来。

孙家也是在他们打到前头的县城时,才得了信,匆匆忙忙离开。

此时,大船上一间雅致的厢房里。

孙公子和几个兄弟跪坐在孙家家主对面,看着父亲阴云密布的脸,根本不敢吱声。

连素日里最受宠的小儿子孙行睿,都老老实实的低着头。

厢房里在久久地沉默之后,孙家家主恨声道:

“好一个靖王!吃了咱家那么多孝敬,竟一声不吭就想过来抄了咱们孙家的家底!”

孙公子看自家爹气得满脸通红,也跟着愤恨道:

“可不是嘛!就说我押的上一艘船,咱们这一路过去,给了多少孝敬银子。

回来的时候,还被那姓刘的打了脸。

我说他当时怎么那么大胆,敢不给咱主家面子,原来是靖王早就起了这心思了!”

孙家家主也想起了这事,心下又恨又悔。

靖王与孙家离得近,之前两方的关系一直维持得还算不错。

就算靖王跟着谋反,两方之间的那些交集也一直没变。

后续战事起了,靖王更是派人过来商谈,许诺了大批的好处,让朝廷上的孙家主家帮着斡旋一二。

朝廷大军一直在攻打齐王的封地,靖王虽跟着出兵,封地内却没直接遭受战火。

这其中,多多少少也有些孙家的手笔。

孙家家主这会反应过来,更恨自己当时反应不及时,没发现姓刘的那个苗头!

这下,把孙家生活了百年的地方都丢了,还不知道主家会怎么罚他呢!

......

陆天明回去后,将李福生说得船费告知大家。

除此之外,还提出单独收一部分银钱给他和胡老三,算是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队伍里众人虽有些心疼银钱,可大部分都愿意给。

少数那几户不愿意给的,也迫于陆天明长时间在队伍内的威望,不情愿地给了。

队伍里,因着陆老头和陆老大没有积蓄,便将他们与陆老三算作一家。

孙翠得知当家的又给两人出了钱,气得肚子都有些抽痛。

可惜,陆老三被陆老头和陆老大高高地捧了起来,正得意着,根本看不见孙翠。

陆天明在收齐银两后,将银钱分成三份,去找李福生。

李福生在得知还单独给了自己一份谢礼时,先是惊讶,而后推拒。

双方客套一番后,李福生将谢礼收下,领着陆天明去找胡老三。

胡老三这会还指挥着大船行驶,让他们先坐在旁边等等。

因着靖王的军队打过来,大船冒险夜里南行。

可到底夜里行船不安全,再加上往南的水域他们也不太熟悉。

在走出去大半个时辰后,大船就靠岸停了下来。

两人在胡老三忙完后,跟着他回了屋子。

陆天明将船费交予胡老三后,又单独将谢礼给了出去。

胡老三除了东家给他发的工钱,还没收过礼呢。

这会见到要给他钱,连连推拒。

虽说他家日子过得清贫,可实在不习惯人家送礼给他。

还是李福生在旁边帮着说话,这才把钱收下来。

可心里还是觉得欠了人家人情,想着以后要把人情还上。

陆天明离开后,李福生拉着胡老三去他家喝酒。

两人不可避免的聊起了陆天明的队伍。

李福生素来知道胡老三是个直率干净的人,这会便替他分析了一波。

胡老三听得云里雾里,最后只听懂了一句。

要跟陆天明的队伍交好,能帮就多帮帮他们,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