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斗平川

第281章 秘密(上)

九点二十一分,后院108房间。

见我风风火火的蹿回来,大家互相看了看,都有点懵逼。

迟疑几秒,李斌问:“萧哥,咋……”

“嘘!”

抬手止住他的话,我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地面,大脑飞速旋转。

我有种预感:这枚鹰洋背后,一定藏着个不小的秘密!

但平头男不是一般炮,底细也不清楚,要想从他嘴里挖出这个秘密,还是得准备一个全面一点的计划……

片刻过后。

我掏出鹰洋看向桑悦,问她这东西具体从哪收的。

桑悦一愣:“额……今天我们去的双胜,是……是在一个……”

“行了,别的待会再说!”

双胜也是个镇,和甘旗卡接壤,就在甘旗卡东侧。

再度考虑几秒,我深吸口气,对众人晃了晃鹰洋道:“都听好了,这个东西不一般,但具体咋回事儿,我现在也不知道,接下来咱们这样……”

几分钟后,隔壁羊肉馆。

一进门,平头男立刻大声道:“老板!来锅手把肉、抄个羊杂、一盘血肠一盘土豆丝儿,再来瓶河套王!”

“好嘞!找地儿坐!”

除了羊杂需要单炒,其他菜都是现成的,很快端上了桌。

其间我俩简单交流了下。

平头男自称杨四,辽宁铁西人,常年活动在蒙辽一代,玩钱币已经十多年了。

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实话,反正我没说,我告诉他我呼市的……

另外杨四很有耐心。

他不着急劝酒也不着急套话,而是客气的叫我先吃东西垫垫,直到半个多小时后,二两酒下肚儿,他才旁敲侧击的开启了话题。

“兄弟,呼市也不近,你是临时过来,还是就在这头儿啊?”

“临时呗!”

我说家里大人过来帮忙,再待几天可能就回去了。

听我这么说,他垂着眉毛琢磨了下,嘴角便浮现出一抹笑意:“所以你就左近溜达着,搂草打兔子了是吧?”

“嗐~”

我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杨哥你又不是看不见,我才多大啊,那细活儿,能轮的着我上手儿么?”

“呵呵,这倒也是。”

他点了点头,举杯示意我喝酒。

而就在碰杯的空档,他不咸不淡的问了句:“那兄弟你最近都在哪转了啊?感觉这头儿跟呼市比咋样?”

我轻呼口气,心说可算问到点子上了,真特么能磨叽。

“不行呗!”

深闷一口,我咧着嘴就说:“跑三天了,就收了个镯子、收个盘子,还特么都民国的……啊对……还有刚才那个……那什么哥的什么鸟儿洋!”

“噗嗤~”

他被我逗笑了,边笑还边提醒了句墨西哥鹰洋。

就这时,李斌出现在了门口。

我立即左右看了看,询问厕所在哪。

那年头儿小饭馆都没有独立卫生间,要方便只能回宾馆或者去公厕。

当然大晚上的,小号基本没什么人去公厕,都是找个僻静的地方随意挥洒。

比如我,去的就是宾馆侧面的胡同。

伴着哗啦啦的水声,李斌低声说:“萧哥,问清楚了,赵叔说这人铁西的,姓杨,是个单打独斗的倒爷……”

我边听边点头。

身份来历这方面,杨四倒是没有骗我,不过这不重要,后边的才重要。

只要他不是什么扮猪吃虎的选手,那一切就都好说。

回到桌上。

杨四跟我闲扯了几句,接着就还是老一套,举杯问话:“兄弟,按说这头是不如呼市,但是……我觉着也不至于像你说那么差啊?你都去的哪啊?”

浅啜一口,我放下酒杯,决定不再跟他打哑谜。

“杨哥,我入行时间虽短,但也知道这天底下没有白喝的酒、白吃的肉,明说了吧,你是不是想问我,那大洋从哪收的?”

杨四脸色一僵,整个人都呆住了。

直到十多秒后,他才逐渐恢复镇定,苦笑着对我挑了个大拇指:“行啊兄弟,我还真没看出来你,啧啧~打眼啦……”

啪——

我将鹰洋拍到桌上,推到他的面前。

“那杨哥就再给我长长行市呗?”

他捏起鹰洋看了一会儿,点点头问:“知道包胜一么?”

“包胜一?”

我不自觉一愣。

别说,我还真知道!

原本是不知道的,但一连在档案馆看了好几天,所以我不光知道,还知道的相当全面。

这人是清末民国时,科左地区的大地主兼军阀,他早年家境贫寒,曾经在庙里当过喇嘛,还俗后也放过牧,后来加入地方武装,凭借出色的齐射技艺,他一步步晋升成了管代。

截止到这个时候,他名声还挺好的,因为他不仅打击土匪,还时不时地抵抗抢劫百姓的毛子士兵,被当地的老百姓视作英雄人物。

后来就不行了。

勾结军阀、投靠日伪、放垦圈地、强制老百姓种植某种颜色鲜艳的花朵……总之怎么能做大他就怎么来,按资料上的记载,最巅峰时期的包胜一,掌控着西辽河至东辽河之间的大片土地,在沈阳这样的大城市也有不少产业,同时他还担任全旗五兵营统领,说是一方小诸侯都不为过。

至于结局嘛,百万雄狮谁人可当?

他觉悟又不高,想必大家都猜得到。

不过说起来有点好笑。

当时他兵败后原本已经逃到了北平,而且花大钱搞到了上岛的机票,就等着日子一到开溜了。

但由于仓皇出逃再加上连日奔波,他搞得灰头土脸的,于是他决定去澡堂洗个澡,打算弄体面点儿再上飞机。

结果也不知是踩了肥皂还是岁数太大了,他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给摔断了。

这么一来就没跑成。

而后他感觉在北平不是办法,便潜逃回沈阳隐姓埋名,化妆成了赶马车的车夫。

但科左距离沈阳并不是很远,他在科左又是名人,所以没混两年,就被群众发现并举报了,然后他就被抓回了科左,并于1950年在西拉木伦河畔,吃了一颗正义的大黑枣儿。

这也是我能扎在档案馆里,看好几天的原因之一。

就像那些手札古本一样,虽然会有一些夸张和不实信息,但总体上,它们仍是来自于现实的东西,而现实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戏剧性,看起来是非常有趣的。

当然这我肯定不能告诉杨四,立即就说不知道。

而他也没有怀疑。

毕竟包胜一这种人只需要一二十年就会被遗忘,别说我一个外地的,就是当地的好些年轻人也是一问一个不吱声。

于是他就给我简单讲了一遍,和资料上略有出入,大差不差。

完后他将那枚鹰洋的鹰面展示给我,指了指上头的三角形戳记道:“看见这个三角没有?”

“当时地方军头儿私铸银元、以次充好,从而中饱私囊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为了保证足额发饷,凡包家的军饷,都有这个标记,三零年姓包的投靠鬼子,兵变的口号就是‘保三角银,跟包统领’。”

“呆呆”点了点头,我见他不开腔了,便问:“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