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斗平川

第276章 酱放锅粥

深沉。

这是这个人给我的第一印象。

深沉,从容,浩如渊岳。

毫不夸张的说,当时我是先感受到他的气质,然后才意识到:

这人长得很帅。

四十来岁,梳着一个复古的三七背头,剑眉星目,棱角分明,既不缺谦谦君子的温润风度,又自带不怒而威的男子气概。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一点,对视的刹那,我隐隐间竟有些发瘆。

而等到回过神后,我却又不自觉泛起嘀咕,心说真是怪了,自己咋会出现这种感觉?

不过由于他当时已经进屋了,我就没顾上多想。

“能上手吗?”

他问,语气很有礼貌。

听我说能,他就拿起那方“文光射斗”澄泥砚仔细观察。

半分钟后……

“嗯。”

他点点头,自顾自的说:“不错,典型的‘绛仿虢州’,虽然没有‘官款’,但工艺不次于贡品级,唯一的缺点,是没有契丹文,可惜了。”

最后这句话老赵也说来着。

由于我不懂砚台,上午就叫老赵帮忙给打了下价,当时他说完这句,告诉我有契丹文的他六万收,没有最多给两万。

至于皮衣男所说的“绛仿虢州”,意思是“绛州人防虢州工艺”,此特点只有辽代中前期的澄泥砚才有。

这个原因说起来有点意思,给大家讲讲。

作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澄泥砚虽是在唐代初创,但其工艺,是到了宋代才达到巅峰。

这其间的核心产地,主要是虢州和绛州这两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附近和山西新绛县。

不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贡品级澄泥砚都是虢州出的,绛州的只能排第二,要有新绛的小伙伴看见这话可不要骂我,不是我说的,是柳公权说的,他在《砚论》里明确提到过,说绛州黑砚为天下第二。

到了契丹立国后,在和北宋签订《澶渊之盟》之前,他们有事儿没事儿的,经常南下打草谷,也就是抢劫。

可不是光抢钱粮,人也抢,而且不论男女,毕竟男的可以干个种工作,女的嘛……嗯,也可以干。

而在被抢的人群中,就包括绛州的制砚工匠。

契丹作为游牧民族,手工业不发达,所以这些人到了辽地大多还是干老本行。

直到某一天,辽国大官来了。

骑在高头大马上,用生硬的汉话说:你们都给我听好了,做一批砚台,给我们辽国的大皇帝使用,不得有误。

这砚匠们听完直接就慌了。

毕竟过去是没有质检标准的,脑袋和九族就是质检。

他们心里清楚,论工艺,绛州是不如虢州的,所以这要是还按传统手法干,一旦哪天来了个嘴贱的宋国使者,看到辽国皇帝桌上的砚台,装叉说你这不行,你这是天下第二,我们皇帝都不用,那他死不死不知道,咱们的脑袋全他妈都得搬家!

因此砚匠们一合计:拼了!按虢州工艺来做!

虽然他们不是虢州人,但好歹都是干这个的,原理和手法是懂的。

于是乎,绛仿就这么出现了。

到了北宋中期,绛州的澄泥砚逐渐崭露头角,也跻身贡品之列,辽地的砚匠们因时而变,就又搞回了自己那套儿,并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辽绛砚”。

这就是古董为什么值钱的原因。

因为那都是一代代的老祖宗们,脑袋别裤腰上做出来的玩意儿,那能不好么?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毕竟我当时不懂这些,所以皮衣男说的时候,我就给听成了“酱放锅粥”。

不过这并不完全是我脑洞大开。

因为辽代澄泥砚的色调,是以“鳝鱼黄”为主,“蟹壳青”和“檀紫”为辅,也不知道怎么调的吧,反正我看着就灰了吧唧的,总体上就比我们东北的大酱颜色淡一点,所以我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他说的是这种色调的称谓。

我当时还好奇:

咋叫这么个名儿?他妈的酱里放一锅粥?是这个色儿么?

当然了,甭管是不是,我能感觉出来,皮衣男是真懂,他的古董造诣绝对不是我能比的。

同时我也清楚,我那套小九九在他面前,八成是装不出去的,于是我赶忙放下姿态,点头客气道:“老板说的是,要不也不至于搁到炕上摆摊儿,额……那您看……这东西您是……”

皮衣男将砚台装进盒子放回炕上,看着我伸出手:“我姓秦,小兄弟贵姓?”

迟疑了一下,我抬手握住。

他手很有力,而且皮肤光滑,掌心有肉。

最关键的是热乎,握住的瞬间,就好像整个人都跟着暖和了几分。

把头说过,但凡有这种手的,大多都是福泽深厚的掌局之人。

晃了晃,我松开道:“免贵,我姓萧,草头儿萧,老板您叫我小萧儿就行?”

不知怎的,他听完这话便是一笑:“呵呵,那这么说,小萧兄弟这些东西,也都是传家宝啦……”

我一愣,反应两秒才明白他啥意思。

辽国分皇族和后族,皇族国姓是耶律,而后族的姓氏就是草头萧,好比铁腕太后萧绰,悲情皇后萧观音之类的,而他这么说,是连开玩笑带抬举我,说我是辽国贵族后裔呢。

我心说这人看着逼格挺高,没想到,居然还挺喜欢开玩笑的?

不过我并没放松警惕。

这人明显是个高手,进屋里绝对不是来跟我开玩笑的。

而面对这种人,我这点微末道行,指定是言多必失,所以我干脆呵呵赔笑,不接他的话茬。

我笑他也笑,接着他一欠屁股,侧坐在了炕沿上。

“来,小萧兄弟,这位兄弟……”

他掏出盒黄鹤楼,从中抽出两只散给我和李斌。

“哎好,谢谢老板。”

说着我晃了晃手里还没燃尽的华子,接过烟夹到耳朵上。

见状他淡淡一笑,自顾自点着烟抽了一口,看着我说:“小萧兄弟,刚刚他们几个从你这拿的东西我看了,不错,但要作为传家宝,档次确实还差了点儿。”

“我就不废话了,还有没有更好的,拿出来开开眼界。”

“只要我看的上,不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