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斗平川

第268章 见砖

下午一点半,村外十多公里的一片树林中,大家一边吃着东西,一边领略着孙大志的优点。

什么优点?

吹牛逼!

没错,对于我来说,这就是他的一大优点。

原本这次稀里糊涂、毫无成功性可言的探墓,被他那张碎嘴一吹……

我擦嘞!

不知道的,还以为我特么是姚师爷呢。

一点不夸张,仅上山找到坟坑这一条,就叫他给吹得天花乱坠,仿佛刚才看地定穴的不是我,是他自己一样。

我觉得他这种,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沉浸式吹牛逼”!

好不容易等他停下来歇息,李斌赶忙抓住机会问:“沈哥,我听大志刚说那意思,你用的是不是看水法啊?”

“哎对对对!”

桑悦“扽唥扽唥”的凑到近前:“我也想说呢沈哥,教教我们呗?”

听他俩这么一问,我赶紧找补说:“教倒谈不上,这办法我也是头回用,无非就是通过渗水速度,判断土壤湿度,然后推测下边有没有大面积的砖石或者夯土结构,所以这地方到底有没有点子,还得是今晚打过探针才能确定。”

完后我没忘这次任务的目的,随口就也给姚师爷吹了一波牛逼。

我说你们不用学这个,跟姚师爷的本事相比,这都是不上台面的旁门左道,姚师爷既然能把你们单拉出来锻炼,明摆着就是想培养你们当把头,所以你们只要踏实肯干,认准姚师爷,将来别说做他的弟子,但凡能得他一招半式的真传,就能超越九成的北派把头。

我感觉这么说并不过分。

毕竟姚师爷都快把我师父吹成总把头了,我要还搂着吹,那也太不够意思了……

见众人都已吃饱喝足,我问桑悦镇上有没有小旅馆什么的,她说有,于是我考虑了几秒,从新做出部署:

先去镇上找地方休息,养精蓄锐。

晚上九点出发,半小时车程,十点钟能到山上。

按顺序,我们下车后,郝润和潘国胜开车去村外等候。

江小楠和桑悦分两个点位放风。

我和剩下三人上山干活。

出发时间是早了点,但没办法,通辽这边比赤峰天亮的还靠前,基本五点不到就能接近大亮,我们还要探墓,时间晚的话我担心完不了工。

当然了,也不排除我们十点上山,十点半就下来了。

从此威信扫地,陈鹤山徒弟浪得虚名……

艹!

这光想想就觉得恐怖!

至于人员分配,原本我是想把郝润带在身边的,但那样就得把李斌留山下,因为除了他和潘国胜,别人车技都不过关。

可李斌是所有人中刨土最快的。

土质正常的情况下,一小时他能下四米。

这速度超过我当时,有他在,干活效率能大大提高。

因此权衡利弊过后,我选择把郝润留山下。

外蒙的两个月,郝润摸过枪、撞过人,跟着我们三番五次死里逃生,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柔柔弱弱的小姑娘了,所以我相信,她没问题。

……

晚上十点多。

夜黑风高。

四个黑影背着大包,鬼鬼祟祟爬到松树脚下。

我掏出手台按住:“喂喂,我们到了,周围没人吧?”

“没有,一号正常!”

“二号正常,做饭吧!”

一号是江小楠,二号是桑悦,这我给她俩临时定的代号。

我立即收好手台,面向三人说道:“以我为中心,一米间隔,朝三个方向扩散,都明白没有?”

“嗯嗯/没问题/明白!”

“拿家伙,开干!”

原本这趟我是把头,按理说是不用干活的,但我现在已经忍不住了!

率先装好探针,我径直跳进那个盗洞,而后凝神屏息,心中默念:老祖保佑,千万不要蹚空啊!

呲溜——

探针狠狠扎进了土里!

一米……

两米……

三米……

……

吭愣!

接近五米时,探针猛的一滞,一股清晰且熟悉的滞阻感立即传入手中!

我深吸口气,没敢声张,而是闭上眼用力又戳了两下。

“嘶~~”

是!

是墓砖!

“我——艹!!!!”

当时我激动的,恨不得立刻跪下给老祖磕一个!

牛逼!

没蹚空!

至于是肥是瘦,这我已经不在乎了,反正不丢脸就行。

抬头算了下高度,我赶忙爬出盗洞:“我这见砖了,七米五左右,都注意点!”

天黑,还有树林遮挡,基本上看不见表情。

但我能感觉到,一股兴奋的情绪,已然在周围蔓延开来。

很快。

四把探针齐上阵,边界逐渐摸清。

是一座圆形穹隆顶砖室墓,直径大概五米左右,单墓室,没有耳室,墓室南侧有宽约一米八的墓道,具体长度没卡。

通过这些信息就能看出来,点子是辽代的,而且东家肯定是个贵族,只是对于贵族来说,这个尺寸偏小,相应的,地位也肯定不会太高。

“沈哥,开始吧?”孙大志一脸急切。

“别急!”

我看下时间,刚十点半多点。

略微想了几秒,我指向墓道和墓室的连接点:“斌哥,大志,从那往下打,你俩先干,墓土记着堆到苫布上,兵哥,你跟我继续打探针,两米一针往外扩!”

李斌朝我指的点位看了一眼,皱眉问:“沈哥,不从灌顶进?”

“对!”

我点头解释道:“地表这些个坟坑容易积水,虽说没几年,但也不排除券顶泡水变形,甚至是塌了的情况,所以安全起见,咱从墓门进,放心吧,这是辽代坑,等级不高,不会有大型封门石,费不了多大劲的!”

“卧槽!辽代的?”孙大志一脸激动,“真假啊沈哥?!”

李斌则不再迟疑,直接一拍他肩膀就说:“别磨叽,听沈哥的,抓紧掏家伙铺苫布!”

长期在姚师爷麾下干活,他们自然也知道辽墓的陪葬品值钱。

这也是我要继续勘探的原因,契丹是少数民族,所以这搞不好就会是个墓葬群。

要真是那样……

卧槽!不行了!不敢想了!

……

事实证明,不想就特么对了。

什么叫少数民族?

就是数量很少!

所以哪来那么多的墓葬群?

小兵我俩干了一个多小时,只在东南侧七米处发现两座土坑竖穴,连墓室都没有,取土器一下戳到了棺材上,估计大概率是墓主人的妾室,也就是二|奶和小|三。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凌晨一点,到洞中传来孙大志的声音。

“沈哥,看见墓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