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过度思虑
致2025年8月27日的你:关于迷茫与疲惫的温柔回信
亲爱的、此刻正觉得“什么都没做却好累”的你:
展信时,你或许正瘫在沙发上,盯着天花板发呆,手机在旁边亮了又暗,却连抬手回复消息的力气都没有。窗外的阳光可能很好,蝉鸣或许还没完全褪去,可这些鲜活的热闹,都好像隔了一层玻璃,进不到你心里。你大概还在琢磨:明明今天没跑业务、没赶方案、没做任何费体力的事,怎么身体像灌了铅,连脑子都沉得转不动?甚至会悄悄责怪自己“太矫情”“不够努力”,可越责怪,心里的疲惫就越重——别慌,我是十年后的你,我来告诉你:你现在的累,从不是“矫情”,而是心里的“迷茫”在悄悄消耗你,而你需要的,从来不是“逼自己做点什么”,而是先停下来,听听心里那个“没方向”的自己在说什么。
你还记得今天早上醒来的样子吗?闹钟响了三次才爬起来,坐在床边发了十分钟呆,不知道该先刷牙还是先煮早餐。打开手机刷招聘软件,看了十几条岗位介绍,明明有几个和你专业对口,可手指悬在“投递简历”按钮上,就是按不下去——你怕自己做不好,怕这份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更怕就算投了简历,也得不到回复。于是关掉软件,打开短视频,刷了一个又一个,眼睛盯着屏幕,心里却空落落的,直到中午肚子饿了,才随便泡了碗面。吃完面又躺回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像有一团乱麻:同龄人有的已经升职加薪,有的考上了编制,有的创业开了店,只有自己还在“找方向”,连下一步该往哪走都不知道。这种“什么都没做,却被焦虑追着跑”的感觉,我比谁都懂,因为十年前的今天,我就是这样过来的。
那时候的你,总觉得“迷茫”是件丢人的事,好像别人都活得清清楚楚,只有自己在原地打转。你不敢跟朋友说“我现在不知道该做什么”,怕被说“没目标”“不上进”;也不敢跟家人说,怕他们担心,更怕他们劝你“找个稳定的工作先做着”——你知道他们是为你好,可你心里总有个声音在说“我不想将就”,可“不将就”的路在哪,你又说不清楚。于是你把情绪都压在心里,白天假装“我还好”,晚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反复想“我到底适合做什么”“我会不会一辈子都这样”。这种“内耗”比干一天体力活还累,因为体力累了睡一觉就好,可心里的累,像一块浸了水的海绵,越想越沉,越压越喘不过气。
但亲爱的,十年后的我想告诉你:“迷茫”从来不是你的错,更不是“不上进”的证明,它只是人生某个阶段的“正常状态”。就像种子在土里发芽前,要先在黑暗里待很久;就像航船在海上航行,总会遇到没风的日子。你现在觉得“没方向”,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因为你心里有“想要的东西”,只是还没找到它的样子。你看,那些看起来“活得清楚”的人,其实也有过迷茫的时候——你还记得大学时的班长吗?他毕业就进了大厂,当时你特别羡慕他“目标明确”,可后来他跟你说,其实他进大厂前也纠结了很久,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做技术还是做运营,甚至入职后还偷偷哭了好几次,觉得“自己好像选错了”。还有你之前认识的学姐,她现在开了一家花店,看起来日子过得很惬意,可她之前也换过三份工作,做过行政、做过销售,最后才发现“自己喜欢和花待在一起”。所以你看,没有人的人生是“一步到位”的,迷茫只是我们在“找到自己”之前,必须经历的过程。
你现在觉得“什么都没做却好累”,其实是因为你的脑子一直在“过度思虑”。你总在想“如果我做了这件事,会不会后悔”“如果我选错了,以后怎么办”,这些“如果”像无数个小钩子,把你的精力一点点勾走。就像你之前想学习剪辑,买了课程,却没看几节就停下来了,因为你开始想“学了剪辑能找到工作吗”“现在做剪辑的人这么多,我能竞争过别人吗”“万一学完用不上,不是浪费时间吗”——你把太多时间花在“想结果”上,反而没力气去“做事情”。可十年后的我想告诉你:其实很多事情,不用先“想清楚”再做,而是先“做起来”,才能“想清楚”。就像你当初学做饭,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好,只是因为“不想总吃外卖”,就跟着教程一步步学,做砸了好几次,后来慢慢就熟练了,甚至现在还能做出几道拿手菜。很多时候,“行动”就是解决“迷茫”的最好办法,哪怕只是做一件很小的事,比如今天花半小时看一节剪辑课,比如明天去公园走一圈,比如后天试着写一篇短文——这些小事就像一个个小光点,慢慢会连成一片,帮你照亮前面的路。
还有啊,别再因为“没做出成绩”就责怪自己了。你总觉得“别人都在进步,只有自己在原地”,可你有没有想过,“原地踏步”有时候也是一种“积累”?就像你之前喜欢读书,读了很多小说、散文,当时觉得“这些书好像没什么用”,可后来你帮朋友写文案,发现自己能很自然地组织语言,能准确表达出朋友想传达的意思,这其实就是读书给你的“积累”。你现在做的每一件小事,哪怕看起来“没意义”,其实都在悄悄为你的未来铺路。就像农民播种,春天播下种子,要经过施肥、浇水、等待,才能在秋天收获。你现在的“迷茫”和“没方向”,其实就是在“播种”,你不知道未来会收获什么,但只要你不放弃,总有一天会看到结果。
十年后的你,已经不再像现在这样“过度思虑”了。不是因为我找到了“人生的标准答案”,而是因为我学会了“和迷茫相处”。我不再强迫自己“必须找到方向”,而是试着“做好当下的事”。比如我现在喜欢写东西,就每天花一小时写短文,不管写得好不好,先写出来再说;比如我喜欢养花,就每天花十分钟给花浇水、施肥,看着它们发芽、开花,心里就会觉得很踏实。我发现,当我不再把“迷茫”当成“敌人”,而是把它当成“朋友”,不再急着“摆脱它”,而是试着“了解它”,心里的疲惫反而少了很多。因为我知道,迷茫只是在提醒我:“你需要停下来,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看看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所以,亲爱的2025年的你,别再因为“没方向”而焦虑,别再因为“没做什么”而自责,更别再因为“过度思虑”而让自己疲惫。你可以试着给自己放个假,不用安排太多事情,就做一些让自己“舒服”的事:比如窝在沙发上看一部喜欢的电影,比如和朋友去吃一顿好吃的,比如关掉手机,好好睡一觉。你要知道,“休息”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了让你有更多的精力,去面对接下来的日子。
你还要记得,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如果你觉得累了,就跟朋友说说你的感受,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你“迷茫”而嘲笑你,反而会陪你一起面对;如果你觉得压力大,就跟家人聊聊天,他们或许不能帮你“找到方向”,但他们的关心会像一杯温水,帮你缓解心里的疲惫。别把情绪都压在心里,学会“倾诉”,也是缓解疲惫的好办法。
十年后的我,偶尔还是会有“迷茫”的时候,但我已经不再像现在这样“慌”了。因为我知道,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没有永远的“清楚”,只有不断的“调整”。就像航船在海上遇到风浪,只要稳住舵,慢慢调整方向,总能回到正确的航线。你现在经历的一切,都是未来的你“宝贵的财富”,因为正是这些“迷茫”和“疲惫”,让你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懂得“珍惜”后来的生活。
最后,想跟你说:别着急,慢慢来。你不需要在“今天”就找到人生的方向,也不需要在“现在”就做出惊天动地的成绩。你只需要做好“今天的自己”,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小事,然后耐心等待——等风来,等花开,等你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十年后的你,会感谢现在这个“虽然迷茫,但从未放弃”的自己。
愿你能对自己温柔一点,愿你能放下心里的焦虑,愿你能在疲惫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拥抱。
十年后的你
2035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