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维持矜贵的生活
夜色沉沉,院内,十一爷仍在高歌。
那带着几分醉酒沙哑的调子,在寂静的夜色中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与麻木。
太监来乐安静地立在门前,见到折返的林知行和徐靖,面上竟无半分意外或慌乱。
回首望向身后那座承载他半生忠诚的院落,眼底满是不舍。
他一个无根之人,能否善终于他并不看重,这人世太苦,为那一点点甜,他不想再来一次。
刹那间,尘封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四十年前,他从小被父母打,父亲意外过世,母亲改嫁他人,瘦小的他被送入深宫。
那时他不懂净身的含义,在那冰冷的高墙下,他受尽欺凌与折辱,几乎要溺毙于绝望之中。
直到那一天,如同神只般出现的十一爷,救下了濒死的他,并赐下一个象征新生与欢乐的名字——来乐。
那时十一爷同他一般大,还是宫中备受宠爱的十一皇子。
他成了对方的贴身内监,从此,头顶那片灰暗的天空裂开一道缝隙,光第一次照了进来。
自那之后,无人再敢肆意欺辱他,那时他就发誓,要护着对方一辈子。
被贬衢州后,十一爷接连痛失爱妻娇儿,以致终日沉溺于酒罐,形如枯槁,昔日王孙贵胄的骄傲与光采被彻底碾碎。
来乐为了维持十一爷那份浸入骨子里的矜贵体面,为了桌上那坛不被打断的景酒......不惜亲自犯险!
不论日子多么寒碜,十一爷的吃穿从没被克扣过。
徐靖打量着眼前这位老太监,沉声道:“九爷?”
来乐微微颔首,再抬眸眼中只剩下坦然。
“正是。”他的声音嘶哑却清晰,“皇城司所查拐卖人口、勾结胥吏、行贿官员、设伏谋害官差等滔天大罪,皆是老奴一人所为!”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这事与我家主上,无半点干系!他遭逢巨变,早已沉醉酒乡,神志不清!所有事情,皆由老奴一人安排、经手!老奴愿伏法认罪,任凭处置!”
他将所有罪名一肩担起,小心翼翼地自怀中取出一叠能证明他是九爷的文书,还有一支银簪。
林知行接过,文书中有批新的卖身契,至于银簪,则与之前从中间人身上搜到的那支一模一样。
“这上面皆是老奴的笔迹,这桩生意也是我亲自去谈的。
大人上次拿来的念珠,是我为拉拢江白赠予他的。这一切都是我的主意,跟我家主子无关。”来乐说完,重重叩首。
林知行目光扫过他身后略显荒败的院落。
十一爷的声音断断续续,对院外的动静似乎浑然不觉。
他收回视线,落在来乐身上:“那些助你行事的手下、耳目何在?还有你同汴京来往的信件又藏于何处?”
来乐深深垂下头,避开了对方的视线:“那些人,也是走投无路的可怜人,他们拿了自己那份银子后,便各奔东西了。
老奴并不知他们的去向,至于汴京那边,不过是替老奴递个消息,对真实情况并不知情,说与不说毫无意义。”
他避重就轻,对于最关键的犯罪网络细节和汴京的联络人讳莫如深,显然是不想牵连到对方。
“毫无意义”林知夏面色陡然一沉,“你可知,你害得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害得多少幼童无辜惨死!”
来乐表情依然淡漠:“我没有制定规则,我只是提供渠道,最开始找的都是行内之人,我并没有指挥他们去做什么。
当然,我也不会否认我的罪行!”
徐靖见林知行双拳紧握,似在压抑愤怒,插言道:“那就详细说说,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如何操作的?”
对此,来乐没有隐瞒。
他将如何救下走投无路的江白,又如何忆起当年在汴京听闻的一些阴私勾当缓缓道来。
那时府里已经捉襟见肘,能卖的都卖了。余粮撑不了多久。
绝望之下,他命江白去网罗那些熟悉牙行黑道、肯为钱铤而走险的亡命之徒。
再利用当年的一点门路打通了向汴京销“货”的隐秘关节,用薄利多销的诱饵吸引众人各司其职,一环扣一环,支撑起这个规模庞大却结构松散的犯罪网络。
每个孩子他只取两贯,剩下的全部分给各个关节的人。
他并非为了挣大钱,只想维持现在的生活。
“那拐卖所得赃银在何处?”
来乐凄然一笑,目光再次掠过院中隐约的红灯笼:“大半用来维持这座院子,供养十一爷的日常用度,让他......不至过于潦倒。
余下的财物藏在江白经营的别院里,以备周转之需。”
关押林知夏的那处别院是来乐唯一的私产。
他自己就是被叔叔卖进宫的,赚的每一贯钱,都如同烙印灼烧着他的良心,却又支撑着他走到现在。
这份矛盾让他日渐苍老,明明同主子一般年纪,看着却是老了十岁不止。
徐靖在一旁默默听完,心中了然。
从来乐的穿着到言行,皆可见他对十一爷那份近乎执念的忠诚。
而院中那位十一爷,乃是圣上的亲叔叔,虽被革爵身份依然敏感,没有铁证,不能擅动。
有戚峻和林知行在,此事还轮不到他来处理。
林知行当机立断:“事关重大,先将人押回衢州府衙再说。是清是浊,自有法度明断。”
徐靖挥手,两名皇城司察子立刻上前锁住来乐双臂。
在被架走前,来乐最后一次深深回望那座夜幕下沉寂的破败院落。
就在他被押走,脚步响起的刹那,院中那断断续续、嘶哑悲切的醉歌,也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戛然而止。
徐靖留下两名探子守在院外,以防万一。
随后,便与林知行等人押解着来乐,连夜向衢州府衙而去。
此时,徐靖、林知行和宋大都不知道林知夏昏迷的事。
到了府衙,林知行直接亮明身份。
府衙通判掌刑狱之事,羁押人员本应由卫通判来交接。
但自回到衢州后,徐靖就将石门县王娘子一案告知了衢州知府。
此案中,除了主犯姚匡,从犯严捕头、县仵作一行,石门县上下皆有罪责,包括包庇姚匡的卫通判。
姚匡之前在石门县犯的事,也需重新调查。
作为涉案人的卫通判已被勒令闭门思过,所以并没有出现在府衙。
林知行在府衙等了一会,见戚峻的下属押了近二十人回府衙,依然不见妹妹林知夏的踪影!
不安瞬间攥住了他。
林知行再也坐不住,命令徐靖带他前往那处别院。
徐靖心想,事已至此,再瞒林知行已无必要,便带着他与宋大一同前往。
他也好奇,自己这边都已事了,怎的那边还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