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再见鬼医
第一百四十章再见鬼医
“这地界怎么这么偏?”
薛漱玉与云珠一人抱了一坛子酒在车里被颠地歪来倒去,实在是有些犯晕了才探出来个脑袋小声问着,沈清风悠悠地叹了一口气,跳下来马到她跟前伸出胳膊,示意她扶着下车。
“你又不是第一次认识他,哪偏僻就往哪跑,生怕别人扰了他修仙似的,索性是要到了,这路窄了又颠簸,不如就放在这走上去。”
薛漱玉这才发现周围,这路堪堪够一辆马车的距离,边上算的上是悬崖峭壁,隐隐的都能看见飘忽的烟云了,她看的腿有些发软,往里头缩了缩,沈清风在前头领着路,不动声色便挪到了两个丫头的边上。
一个陡坡一个陡坡的往上爬,视线起起伏伏好几轮,薛漱玉累的气喘吁吁,一座寺庙便出现在众人面前,看着像是荒芜了,竟还有着香火气息,云珠咂舌:“竟然还有人上来献香火,真是不嫌累。”
沈清风笑而不语,只是往前走,刚进了寺庙大门,便见着了两个铜制的大香炉,上面插了三支儿臂粗细的高香,正徐徐飘着青烟,他上前去抽了三支小香触燃了便闭上眼睛拜了三拜,薛漱玉与云珠也学着他的样子照做。
寺院里头簌簌的声音忽而停了下来,像时颇有些年岁的木头门吱呀一声,里头便出来个拿着扫把的蓬头人,薛漱玉定睛一看,这不正是陈伯隐嘛,真是没眼看,这邋遢样子!
“哟,总算来了?里头坐吧,茶都上好了。”
陈伯隐乐呵呵地,丢开扫把便上来迎了三个人进屋,所说是个废弃的寺庙,可里头干净整洁,显然是经过了好一番打理的,他走到中间古色古香地木头桌子上坐下,便接过来两个丫头孝敬的酒,拍开一坛便咕咚一口尝了个新鲜,放下来酒坛子,满足地砸吧着嘴。
薛漱玉望着他老顽童的模样也是失笑:“您可慢点,不够还有一坛子呐!”
“好了好了,老夫有分寸,你来广州我早就知道了,黄仲这事办的不错!”
陈伯隐哈哈大笑,手一挥,变戏法似的手上便多出来一根簪子,他笑意盈盈递上来,薛漱玉接过来,这簪子样式十分普通,就是一只普通的木头簪子,薛漱玉虽然不解,可还是抬起头来道谢。
“这簪子呢,是降香黄檀的乌木打造的,师父年轻时四处云游得了这只簪子,又专程制了药水浸了这么多年,怕是刚刚拿出来就给了你--”
沈清风看出来薛漱玉的不解,主动给她解释,语气酸溜溜的,薛漱玉大惊,只听到了降香黄檀便明白手上这只轻飘飘的簪子价值几何,最昂贵的木料,还是一块万年的乌木,简直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师父这怎么使得.......”
“少那么多屁话了,给你就拿着,你看我像是用的着发簪的人吗?”
“送你簪子,是想让你继续继承为师的衣钵,济世救人!知道贵就赶紧收好了!”
陈伯隐不耐烦地打断了薛漱玉的话,摆了摆一头乱蓬蓬的齐肩短发,而后话锋一转,语气也正式了起来:“现下治旱怕是还有个大问题吧?”
薛漱玉心意一动,陈伯隐这话正中她下怀,旱灾最大的问题当然不是一个克扣赈灾金和粮食的贪官,而是水源!她抬眼见陈伯隐的样子瞬间明白了,欣喜地凑上前去。
“师父难道有办法!”
“你看看,这是什么?”
陈伯隐从桌子下的暗格里拿出来一个玻璃罐子,放在桌上往前推,那瓶子里像是一只甲虫,可奇怪的是它通体呈现从未见过的青白色,三个人看了半晌,薛漱玉忽然一拍脑袋,欣喜地叫到:
“地下水!这是水甲虫,它没有眼睛!广州城竟然有地下水!”
“不愧是我徒弟,见识还算广,广州城有大量的地下水,可解你燃眉之急,不用大费周章去调水,位置好找,要谢便谢这些吧!”
薛漱玉喜上眉梢,望着那玻璃罐子里的小甲虫,而后手一拱规规矩矩给他行了个大礼,陈伯隐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而后眼睛咕噜一转,看了沈清风一眼却是别开了,又问了:“丫头,你和贺景叙,现下是什么关系啊?”
沈清风嘴角一僵,有些不悦地瞟了正偷着瞄自己的陈伯隐,而后也是小心翼翼递过去视线到了薛漱玉,待看见她忽而暗沉下来的眸子,嘴角的弧度也一点点消失了。
薛漱玉垂下眼睛,听见贺景叙名字的瞬间,她心里便是一抽痛,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视线挪来挪去,怎么都不能安放,只好看着自己的手,云珠见状,才故意说了个由头。
“小姐,咱们出来够久了,还没跟小王爷打招呼呢,再不回去怕是小王爷要着急了。”
陈伯隐笑笑不说话,只是端起酒坛子,仰头又是两口烈酒下肚,薛漱玉闷闷地嗯了一声,收拾好裙摆,起来跟陈伯隐道了别便是要出门了。
一心只想着逃避话题的薛漱玉自然是没有注意到,身后陈伯隐冲沈清风挑了个眉,沈清风巴掌在上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大眼瞪小眼地才出了门。
回到黄宅的时候,屋里一片静悄悄,下人们看着三个人进门,
皆是大气不敢出的样子,薛漱玉眉毛一挑,知道准是贺冽临已经收拾了黄仲,还没进大堂,果然就看见贺冽临急匆匆出来,见着她像是才松了一口气,忙两步走到跟前儿来。
“出个门也不多带几个人,我还以为是收拾了黄仲这个狗官,还有谁不服气对你发难呢!”
“我的不是,出去耽搁久了。诶!有个好消息,广州大旱有救了!”
“嗯。”
“得了师父的指点,这广州城地下水丰富的很!治旱灾便不用调水了,打井开河就行了!”
“当真?!”
贺冽临一听这话眼睛便亮了起来,他为了水源一事也是夜夜都睡不好,现下总算有了法子,高兴地连说了几个好字,当即大袖一挥,便匆匆回了房,挥毫泼墨,两份信笺,一封做令书,一封则快马加鞭直送往京城。
久旱逢甘霖的广州城百姓,听说了有了地下水,皆是自告奋勇充了义军来掘河渠,青年壮年结长龙,妇女儿童送吃食,一时城中众志成城,一声大炮震天响,浩浩荡荡的工程便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