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顾好自己家的地

听着周围的窃窃私语,老刘头气的不行。

他冷哼一声,冲着陆大队长叫嚣:“大队长,你作为咱们村子的领头人,那肯定是为了村子着想呀?

俺们在外面挣的钱,孩子们不就好过吗?

陆之野他是做大生意的,也不差俺一个月的工资。”

这话完全是把陆之野当冤大头了,大牛爹不满地站起身:“你家小儿子也不爱干活,这次都不应该让你们去!”

“大牛爹,我奉劝你不要多管闲事!”

老刘头恶狠狠的说道!

陆大队长眼睛一转,唇角微勾笑道:“对了,我刚才还有一句话没说。

到时候由大川带着坐火车南下,这个火车票钱,可都是要自己出的。

现在最后给大家一次机会,愿意去的再重新报名。

但我丑话说在前头,如果去了,不好好干,人家不愿意收。

你来来回回火车票,可都得花几十块钱。”

陆大队长这话,让不少人都打起了退堂鼓。

黑脸汉子心中忐忑:“啥样,人家才愿意收呢?”

民兵队长拍了拍胸脯:“那肯定是又能干又有力气的呀。

咱们村子大部分的汉子,都没学过正儿八经的建造。

虽说平时在乡下也盖房子,但听说他们那盖的是高楼,肯定很多材料和咱们这都不一样。

到时候得跟着老师傅好好学一段时间,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谁也不愿意要。”

这话引来了不少人的赞同:“队长说的对,陆大队长,我报名。

我带着俺家大儿子一块去,你看俺们俩平时下地干活也积极。

应该不会被退回来吧!”

陆大队长眯了眯眼:“这个我可不能给你打保证。

只有一点,只要踏实,肯干,在哪里都会出头。”

一听要自己出火车票钱,转眼间,排队的人少了一小半。

有些人打着浑水摸鱼的主意。

这下子全都泡汤了。

老刘头恨恨的跺了跺脚,灰头土脸的带着儿子离开。

有些男人嬉笑道:“老刘头,你们咋不去了?”

老刘头朝着几人啐了一口:“你没听他们说,要自己掏路费吗?

你们不要得意的太早,万一学不会,再被退回来,有你们哭的。

这一来一回,加上吃住,百十块钱,如果一家去两个人,那可就100多块钱。

再添一半钱,都能盖两间青砖瓦房了........”

老刘头这话,又让一些人打了退堂鼓。

黑脸汉子看了看身后的儿子,小声的说道:“春生啊,要不然我先去探探路?

要是工资高,好学的情况下,我再让你过去?”

春生今年十八九岁,正是青年得志的时候,听他爹这么说,不满得皱眉:“爹,你都能学会,我为啥学不会?

我从14岁下了学,就跟着你在地里干活,十五岁拿的满公分。

有哪次拖你后腿了?你就放心吧,我去了以后肯定好好学。

我还想着努力挣钱娶小芬呢!”

黑脸汉子苦着一张脸,一听他提起那个女孩,就觉得头大。

他们一家子六姊妹,才得了一个儿子!

听说前头几个闺女出嫁给的彩礼钱,一毛钱没给陪嫁。

大闺女最惨,只带了一床,从小盖到大的破被子走的。

他家小儿子又是个混不吝的,回头这就是个无底洞。

他们家咋会愿意和这样的人结亲?

但架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

黑脸汉子想着把儿子带出去,也是有另一个想法。

现在娃娃正是血气方刚,上头的时候,你越不让他娶,他越是死犟。

与其如此,还不如带到外面,见识到外面的世界,挣了钱,或许心思就没有这么重。

最关键的是,依照小芬家人的尿性,撑不了半年,就要给小芬说亲。

到时候他儿子再闹,再不愿意也没办法了呀。

看着儿子志在必得的样子,黑脸汉子借着擦汗的功夫,挡住了轻笑的嘴角。

这激将法还挺管用........

一个稍微年轻点儿的汉子,在签字的那一刻,又犹豫了。

他瓮声瓮气的说道:“大队长,我能不能回家再商量一下,明天早上给你答复?”

人群当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陆大队长身上。

看着大家期待的表情,陆大队长把何支书面前的本子合了起来:“哎,行,这样吧,给大家一晚上的功夫。

和家里长辈媳妇儿孩子商量商量,毕竟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干完的活。

另外有一点,我要说明,出门挣钱是出门挣钱,但咱们老百姓民以食为天,地可不能荒废了。

我知道有些人想挣钱,打着让家里五六个壮劳力都出去的想法,可你们都没想想,真要是这样的话,地该怎么办?”

何支书也叹了一口气:“陆大队长说

的有道理,你们今天好好商讨商讨。

这样吧,头一次出去,大家一家最多不超过两个壮劳力。”

陆大队长和何支书都害怕这些人是一时兴起,到时候不仅浪费了钱,还让陆之野难做。

随着村民们离开,陆大队长也和几个村干部开起了会。

陆大队长朝着桌角上啪啪啪磕了几下旱烟,声音低沉的说道:“我估计这次他们再回去商量,又得少一大半的人。”

何知书点头:“确实是,一开始消息刚出来,大家头脑发热,报名的人就多。

等冷静下来,就不是这样的了。

等明天上午看吧,只要这些人确定下来,就让他们签个字据,可就不能反悔了。

要不然,人家小野给了咱们这么大一个人情,咱们不能让人家这么难做。”

众人齐刷刷的点头,事实证明,对村民们了解最深的还是这些干部。

当天晚上,家家户户的灯都亮到了半夜。

有人因为这件事争吵不停,也有人齐心协力,男人顾大家,女人顾小家。

其实村子里最多的,还是老人倚老卖老的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