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0章
当然了,肯定是谁成立的是谁的,江俊清虽然没说,但肯定出了点问题,现在公司不在他控制中了。
你要说这就算了,充其量白丢一个公司,可是知识产权怎么算,人家拥有你公司的全部知识产权,人家收购之后,岂不是可以用你的技术去生产产品。
更主要的是,你的外销渠道还控制在人家手里,如果再是独家授权,那就更没有办法了。
但是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常见,因为都是自己的公司,相当于左手倒右手,有什么不行的。
但是,你没有这个公司控制权的时候,这个就是极大的隐患了。
杨辰曾经听过一个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说华夏最大的钢铁厂就在东倭的三井物产产业体系之中。
为什么呢,因为从一开始,这家钢铁厂就用了三井提供的援助贷款购买了他们旗号钢铁厂的设备。
然后他们的设备只能使用高品位的铁矿石,而三井在澳巴两地均有大量的高品位铁矿。
你以为这就完了,你生产出来的优质钢铁,人家还能帮忙给你销售,销售给三井旗下的汽车公司。
甚至从海外运铁矿的矿砂船和运送钢板的运输船,也是人家三井。
从资金,到设备,再到原材料供应,再到运输,再到销售,可以说除了生产制造这一个环节,其它的都在人家三井手里。
而且双方还签订有综合合作协议,双方互派干部职工进行交流。
这就是典型的一鱼多吃,人家几乎把所有环节的利润赚走了,然后把最苦最累还污染环境的环节丢给了你,你还得对人家感恩戴德。
“那现在什么情况?”因为人家的身份,杨辰只好主动问道。
“我先介绍一下我这个行业。”江俊清对杨辰说道。
他们这个大型的安检行业,其实是核工业的一部分,利用核辐射的作用,探测各种容具内部有无违禁品,听着很简单,实际上很难。
在康威公司拿出来这个成果前,全球实际上只有腐国、毛国、汉斯三个国家的公司有这个技术,而康威公司的虽然一开始不太先进,但是靠着持之以恒的研发和成本优势,逐渐开始打入海外市场。
仅仅今年海外销售订单就超过了三位数,虽然全球市场中,并不是特别显眼,但是进步快呀。
而在所有的竞争对手中,以腐国那家公司的技术实力最差,规模也是最小,双方成了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在所有的资本主义列强国家中,腐国是身段最为柔和的那个,一向秉承着打不过你就加入的原则,率先让人托关系,联系上了这边。
本来那边是准备加入这边,可是一交流发现,这边的公司规模更小,而且公司的控制人似乎很希望自己这边收购他们,或者是合资。
他们瞬间就动心思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把这边的公司收购了呢,到时候一来减少了竞争对手,二来双方联手,也可以去抢别人的订单。
五道口大学有一个鼎鼎有名的组织,就是他们的校友会,里面活跃着很多在国外各行各业的精英分子,然后不知道找到了谁的关系,说动了上面的人。
不过到江俊清这里时,就直接碰了个钉子,江俊清正打算大展身手呢,技术已经进化到关键节点,马上即将取得突破,到时候不仅是普通货物的安监,液体、人体和爆炸物的安监全部都能实现,真正达到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
江俊清以为,自己这边拒绝了就没问题了,毕竟公司控制在自己手里呢,而且自己的身份,别人又不是不知道,不敢做出违背自己意志的事。
他也没有在意,结果过了一会时间,无意间他发现,校友会投资基金竟然取得了香江康威公司的部分股份,虽然没有拿到控股权,但已经到了能够影响公司决策的地步。
然后对方提出了要跟腐国那家公司合资的打算,双方共享技术,共享品牌,共同打发新市场。
按照他们提出的合作,学校仍然还持有百分之四十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然后校友会和对方各持有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这样一来这边双方相加仍然持有百分之七十的股份,牢牢控制着公司的经营权,同时还能使用对方的技术,利用对方的销售网络,出售股份学校还能获得一大笔资金,到时候可以投入到国内的公司,充当研发经费。
设想很好,很完美,几乎让人挑不出任何错处,公司还在自己手里,又免费拿到了对方的技术,还拿到了一大笔钱,这都不是两全其美了,三全其美。
那家公司的技术,目前还比国内这边先进,可一旦江俊清取得突破,那就比对方先进不止一筹。
所以别人认为对方的技术很先进,江俊清却不这么看,拿来也只不过参考参考,起不到大的作用。
技术没价值的话,其它的对江俊清来说就更没有价值了,至少一旦取得突破,不论技术还是成本,拿下海外市场那是轻而易举的事。
至于国内市场那就更不用说,不管是五道口大学的能量,还是江俊清自己的地,都能够保证优先选择自己的作品。
所以跟对方合资的意义不大,也就这一两年有点用。
不过这种事也没有什么坏处,江俊清并不打算干涉,可是有次无意中他听说,很多转到校友会基金的产业,后来都被他们出售给国外的公司了。
他突然意识到其中的隐患,别说校友会基金把股份卖给对方,就是不卖,只要跟对方联手,人家就是公司的控制人,学校那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就算了少数派。
到时候不仅是技术外流了,公司的外销渠道也被别人操控,公司还有什么发展前途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