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瘫子的退路

而且这个瘫子绝不是那种能够运筹于千里之外的瘫子,他哪儿还能站在这帮“老帮菜”身边?

对,在孙允斌眼里,这几个人都是“老帮菜”,包括这里面年纪最轻的李玦,这些人都沉浸在对过去那件事的谋算里,仿佛与外面的事尤其是近来外面的事都隔绝了似的。

这中间如果不是有楚家在外面撑着,他们的事儿早就露在人前了。

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整件事情一开始起于老端侯的野心,后面老端侯死了,成全的却是楚霆孝的私心,是他想要成为南疆王,而李玦在老端侯过世时才不到五岁,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想做的一切更多的是受到了生母何夫人和楚霆孝的影响。

何夫人的动机倒是好理解,为了先夫的遗愿,而且一个娘家家道中落的寡妇,除了让儿子继承先父遗志,也没什么好做的了。

这可就苦了李玦了,从小被何夫人耳提面命,还有楚霆孝通过夏明月和李玦青梅竹马的关系,让夏庸和楚氏放任他们二人私相授受,借此让夏庸影响李玦的志向……

李玦这半辈子,看似受老端侯和何夫人影响最深,实际上在老端侯死后,他的父母就都变成了楚霆孝实现自身目的的棋子、工具。

李玦本人那就更别说了,他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或是适合怎样吗?他以为自己知道,还非常坚信,一步一步地把自己变成了元京最有名的虚伪小人,还是个瘫了的伪君子!

虽然李玦现在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后知后觉,为时已晚,能自保尚且不易,哪儿还能带着被人奔前程呢?

孙允斌离开端侯府之前再次望了眼李玦现在住的院子的方向,这家伙现在要是能开始想着自保,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他可不陪着这双癫公疯妇闹了,他得奔自己的前程,在这过程中把这些推进更深的深渊,也得怨他们自己不修德……

孙允斌暗中回禀了华靖离和谢维之后,便离开了元京,去寻访另一半坐标的下落,也要绕道南疆去会一会那位诸王之首的常王。

这边李玦见到了何雨萍,何雨萍是个干练女子,她嫁入端侯府为贵妾,也与李玦有了夫妻之实,可她实际上还是不能跟一般的妾室等同。

她会嫁入端侯府,原本想着怎么样都得跟李玦生个孩子,无论男女都代表了她和何家跟端侯府之间的联系。

对,只有血脉是最紧密的联系,这孩子是庶出也无所谓,反正也没指望着这孩子当世子,这一点她跟她父亲很清醒,与其死皮赖脸地赖上去,硬是要求什么,只会让自家没脸。

就算当初她的姨母何夫人成功将夏明嫣贬妻为妾,让李玦娶了邓澜又如何?

那不过是权宜之计,就邓澜那个病弱的身子,即便生下嫡子,怕是那孩子也是个病秧子。

邓澜还会因为生养坏了身子,他日她要么会被送去出家,要么等她没用了,随便动点手脚让她与世长辞,总之这正室的位子定然要让出来。最终的端侯或是端王夫人还有世子,不会是邓澜和她所出的孩子,这两个位子定然属于哪个实力强大的世家。

何雨萍不想觊觎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她只想着巩固何家与端侯府的关系,给何家谋一条更稳固的出路,等到她阿弟成长起来,继承了何家,一切就好办了。

可是,饶是如此务实的何雨萍和何大舅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李玦真是太脆弱了,真是又要助力、前程,又要脸,还不许“施舍”他的人不尊重他。

何家人这些年经营自己的生意,笼络着那些三教九流的人,应对官府、大族豪绅、商贾、市井小民……哪个没给过他们气受,要是个个都这么脆弱,她跟她父亲早就瘫了多少回了。

她虽然不喜欢也不信服夏明月这个主母,可她承认夏明月有句话说的对,就是没有这次的事,将来他立于朝堂之上,参与到南疆诸王的争斗中,可没人捧着他。

他这般脆弱,不在这一回被气瘫,也得在下一回跟别人的交锋中气死,这中间不是会和不会的区别,仅仅是早与晚的区别罢了。

不过,何雨萍毕竟跟李玦之间还有着表兄妹之间的情谊,相对于邓澜来说,因为小时候端侯府和何夫人对他们的所求还在亲戚间礼尚往来、守望相助的范围内,并没有多少过分的要求,他们之间的感情也相对单纯些。

连着大半个月没见到李玦本人了,这次相见,何雨萍到底是起了怜惜之意了,好好的一个表兄,纵使在大事上不当用,至少原本还是个玉一般的公子,如今却成了这般模样。

要说乔嬷嬷派来服侍的人其实服侍得还不错,只是李玦身上这股颓废之气,实在让人看了心酸。

何雨萍抹了把眼角,上前坐到他榻前,凑近了道:“表兄,你现在可还好?听郎中说,你这病得静养,不能再劳心费力了。”

李玦心里也苦,只是之前他已经浪费过一些见面的机会,吃过亏了,这一回再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那等悲风伤秋的事情上。

他迅速地整理了心绪,语气认真地道:“我知表妹心意,只是无须再说此等虚言,先不说他们不会允许我离府养病,就算可以,这摊子事儿要是不料理好了,我也没有命活。”

“如今何家那边可好?南边的事和生意上的事,进展可还顺利?有没有遇到麻烦?”

在整件事里,何家负责的不止是底下那些不大不小的见不得光的破事儿,他们还负责暗中跟南疆余部的联系,其中就有负责打造探海绞索的那个“渔村”。

何雨萍面有难色,可还是据实以答道:“那个被缴了的村子倒不是大事,这样的村子咱们还有五处。关键还是在太子殿下留了人下来,好像还有宫里的暗卫和华家人参与了进去,他们在海岸上盯着,任何出海的船都会被盘问。”

“绞索已经打造好了,可即便运到了岸边,上不了船或是到了地方被人拦下了,不止会功亏一篑,我们的人恐怕也会被顺藤摸瓜地都抓了去,那些可都是余部的老人了。”

“还有就是,根据邓家姨夫所述的坐标,是能确定一个大致地范围的。可是此处多有暗礁,海浪汹涌,单靠人力探查,恐怕又要好些年,还是要有另一边坐标才行。”

这些余部的老人和他们的后人,距离老端侯在世时最多不过两代,跟李玦还是有香火情的。

一旦折损了,先不说能不能再找到海上和造船、造器物的好手,即便他们出得起价钱,那些人跟这些老人相比,会有那么忠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