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枭贼曲墨封

第242章 转机

桂林之战,官军伏尸过万,高彦也被草军擒杀。

老奸巨猾的枭雄李迢,失去外援之后,也不得不派出使者,和黄巢秘密洽谈。

洽谈的内容,无非是之前许诺给高彦的那些东西,双方合作,一起对付朝廷之类。

但黄巢对李迢的李建成后人身份,一点兴趣都没有。

岭南之地容不下两个主人。

仁义闻名如刘备刘玄德,也没法和刘璋共同治理益州。黄巢不觉得,李迢有与自己合作的资本。

不过,将李迢使者带来的话公布出来,也没甚意义。

李迢使者带来的提案都是口传,没有一点能作为证据的书面材料。黄巢讲出来空口无凭,李迢会说是诋毁他。

何况,大唐的节度使里,有野心的岂止李迢一个?朝廷能放任李迢占据岭南多年,并且组织军队援救岭南,一方面李迢这些年贡献给皇帝和公公们的贡赋充足,另一方面,朝廷也觉得岭南落黄巢手里,比放李迢手里危险多了。

要说起有野心的节度使,就不得不提威名赫赫的风帅李国昌。

在黄巢挥兵如疾风怒涛南下的同时,李国昌也派长子李克用袭杀了大同军防御使段文楚,算上李国昌原来的振武军,两大北疆重镇都落入李国昌的控制之下。

这种以血腥手段吞并邻镇的行为,其实就是谋反。

有人说风帅因为昔年宣宗皇帝逼死他恩师石雄,心怀怨愤。也有人说风帅此举,只是纯粹的野心勃勃。

昏聩如当今天子李儇,知道风帅谋反,也骇得长达三天没心情玩心爱的马球。

朝廷迅速调动周边藩镇,拨给兵马粮饷,对李国昌父子组织讨伐。

这不仅意味着草军接下来的征战中,应当不用和风帅对上,更使得当下大唐南北两头一块起火,很难再组织对广州的救援。

黄巢很给面子地将自己对李迢的回复公布出来,使天下周知。

“巢欲求为广州节度使兼安南都护,效河朔三镇之例,不贡不朝,世袭罔替。李公有为国平乱,靖清海宇之功,天子亦可专力于北疆之患。君民康乐,岂不美哉?”

大家都知道,黄巢深恶朝廷。当初反对王仙芝接受招安,当众抽了王仙芝的耳光。

这次黄巢主动请求招安,部下兄弟们却没一人反对。

黄巢要的职位是广州节度使兼安南都护,这里的广州可不是广州城,而是地域广袤的古广州,包括现在整个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

至于安南都护,地盘当然在安南,也就是交趾。

黄巢现在打下了广州城之外的岭南东道,又占领了岭南西道的北部。朝廷如果答应他的要求,目前还被官军控制的岭南西道南部和交趾在内,整个五岭以南都将归于黄巢囊中。

“不贡不朝,世袭罔替”,更意味着财政、民政、军事、人事全部自理,不用给朝廷交一文钱贡赋,就等于在大唐内部建立一个独立王国,能合法施行平均田地、镇压胡商、提拔寒素之士等举措。

对草军群雄而言,若能借此缓个几年,缮甲厉兵,再图北伐,完全能够接受。

当年明教教主庞勋也提过类似的条件,认为义师实力不足以彻底推翻大唐,希望先建立一个属于明教兄弟的地方王国。但长安朝廷拒绝了提议,调集重兵,残酷镇压了明教义军。

要说黄巢的条件,是在戏弄朝廷,却也未必。

谁让大唐内部一直存在着河朔三镇这样的存在呢?

河朔枭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朱温小情人田珺的祖先,首代魏博节度使田承嗣。

田承嗣身为安禄山麾下的重将,非但没被剿灭,还顺利地在河北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享受世袭罔替、不贡不朝的特权,在辖区内庇护了一大堆安史余党,更给安禄山安庆绪父子,史思明史朝义父子立庙,称为四圣。

田承嗣仍不满足,还试图扩张地盘,图谋天下,被朝廷兵马讨伐,打了回去。但由于河朔藩镇互相抱团,朝廷也灭不掉田承嗣,只能接受其请罪,任由田氏继续割据。

现在田家早已衰微,魏博换成了韩家统治,但在世袭罔替,不给朝廷上贡一文钱赋税方面,没有任何改变。

河朔方镇的存在,一直是天子权力版图上最刺眼的疮疤。不仅令其他节度使想要有样学样,也壮了诸多反贼的胆。

就算推翻不了朝廷,退一步混个节度使当当,称霸一方,世袭罔替,岂不美哉?

黄巢非常喜欢雕版印刷术,以往他声讨朝廷腐朽昏庸,印刷大量檄文传送各方,现在求“招安”,也把自己的条件诉求散发天下,并诚恳与天子百官及唐土士人讨论改革士族门阀政治的可行性。

印刷术已经被发明多年,却使用有限。士大夫认为手抄书精致美观,印刷出来的东西则是粗陋不入流的玩意儿,只能印一些佛经、咒帖、日历等俗货,哄骗没知识的底层百姓。

按照黄巢的观点,这实际是士族门阀为了垄断知识,而使的花招。印刷术不流行,百姓获得知识的难度极高,就难以与士族门阀竞争。推广印刷之法,是打破士族门阀对知识垄断的关键一环。

“逸少,你觉得朝廷可会允诺么?”

黄巢龙飞凤舞地写好自己的请诉书函,令人拿去印刷后,斟着小酒,对一旁的皮日休道。

“逸少”,是皮日休的表字。听起来相当飘逸,无论年纪多大,都宛然翩翩少年。

“万一朝廷被风帅那边搅得焦头烂额,一时昏了头允诺了,咱们正好兵不血刃取下邕州、容州和交趾,休整三年两载,再图进取。”皮日休以手掩额,沉吟少顷道:“就算不同意,依着衮衮诸公的夙性,也要拿来讨论一番,一时半会越发不会再组织援兵来救广州了。”

黄巢大笑起来:“皮兄可谓知我者!”

皮日休能看出来的东西,李迢这样老奸巨猾的家伙,当然也能看出来。

得知黄巢散发得满天下都是的回复,李迢不由为之失态,气得吹胡子瞪眼。

他看得出来,不代表有办法解决问题。碰上这种事,朝廷的衮衮诸公一贯会认真讨论很一段时间,这期间什么正事也不干。

而且,要是朝廷同意了,他李迢又该去哪里?

这几天黄巢已经派卸岭派的力士在广州城下挖地道,然后弄塌,让城墙垮了好几块。虽然修补及时,没让义军攻入城内,也令城里人心大为动摇。

李逸再次率领舰队,从交州带了城里需要的口粮回来,却已不足安抚居民的情绪。

城内的富户,有些已秘密派人出城,和草军洽谈,许诺帮助攻城,为自己留后路。

虽被李迢查到了两三家,施以族诛,将大排尸体挂在城墙内示众,但治标不治本。

李逸在外边尚能保持镇定,回到内堂,立马显出方寸大乱的神情。

“阿爷,不如咱们也上书朝廷,求朝廷接受了草贼的条件罢!”李逸口唇翕张,咬咬牙道:“云南的南诏蛮子现在也开始袭击岭南西道边境,多半是草贼煽动起来的。这一回,朝廷恐怕真给不出半个援兵了!”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李迢冷声道。

“我知道,我在劝阿爷放弃岭南,放弃图谋了大半辈子的霸业!可人总要先活下去罢……”

李逸说着,突然瞥见外边一道倩影飘然掠过,心头怅然。

事到如今,他不得不承认,花王尤滴和自己走得近,无非因为他父亲掌握着岭南。离开岭南,他身上李建成后裔的血统也一钱不值。

“在岭南,你阿爷是海上的龙王,是威压七海的海神。但回了中原,不过是任人欺凌的泥鳅。”李迢突然觉得心绪平静下来。

岭南百姓说他纵容胡商,令汉人蒙受极大的欺辱。

可李迢看见的,是自己执政以来,广州城变得越发繁华,海贸船舶,不绝如雨。

整个岭南的经济,也得到了带动。

这令他感到自我的实现,更想要将自己的威权扩展到更大的疆土,乃至整个天下。

并不只是因为自己身上流着隐太子李建成的血,有权声索那个皇位,李迢更自豪于自己执政的成绩,认为世界应该由自己这样有才能的人来主宰!

“如果城破了,你就乘船走罢。你阿爷要与城池共存亡。”李迢喟然道:“我治理了这座城二十年,死也只能死在这里。”

瞧着李逸脸色的变化,李迢又道:“而且,谁说大局彻底定了?要相信,不管何时,都有出现转机的可能。”

李逸不答,木然站在一边。

“转机”这个词,给他带来了些许希望,但又觉得缥缈。

事已至此,真的还能有转机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