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黄夫子儿子偷娶二房
见阿奶同意,大壮把书包往板车上一放,就要去拉车。
梁青娥一把拦住:“你日日拿毛笔已经很辛苦了,当心胳膊疼。”
大壮瞥一眼车把上握着的粗糙手掌,强硬道:“我长日在学堂里坐着,且毛笔哪有铁锹钉耙重,要说辛苦,也轮不上我。”
说罢,大壮就挤开了梁青娥,把牵力绳往肩膀上一挂,抓住车把就出了院子。
陈秋莲还在摊煎饼,见这几人一下走了个精光,忙把摊好的煎饼拾进海碗里,抬步追了出去,把海碗放往板车上一放,人又匆匆跑回了家。
祖孙五人一路往前,路上碰见下地干活的村民们,大家问起来,梁青娥也不隐瞒,直说是去附近村子卖麦仁糟。
村民们闻言,不由笑着打趣,“你家麦仁糟味儿好,到哪儿都不愁卖,要不是腰包空瘪,我一天八碗都吃不腻。”
梁青娥含笑谢过村民们的吉言,手扶着板车,径直就出了村子。
路上,大家伙每人分块煎饼略垫垫肚子,不多久,就到了大黄庄。
这会儿日头已经升起来,见大壮还要搭手支摊子,梁青娥挥挥手,把仨孙子都赶走了。
“行了,赶紧去学堂,当心迟到了,夫子生气拿戒尺抽你们。”
听到夫子,大壮眸光一暗,喊上二壮三壮就离开了。
他们一走,梁青娥找了片树荫就开始支摊子。
村口人来人往,她们两个外村人又是摆桌子,又是搬陶盆,很快就引来不少村民围观。
“我说梁婆子,你这又是陶盆,又是方桌的,来咱们村是作甚。”
“旁边这是你家二丫头吧,瞧着也有十二三了,模样可真俊,说人家了没有。”
“你这老货,当着人小姑娘面瞎说啥呢,没看见人脸红的都能蒸鸡蛋了。”
二毛妮听见,把头一扬,露出红润润一张脸庞,声音甜脆:“好叫婶娘阿奶们知道,咱们今儿过来,是卖麦仁糟来的,各位婶娘阿奶们要尝尝我家的麦仁糟吗,可好吃了。”
“哎吆,这小姑娘好,一点都不扭捏,大大方方的,瞧着就招人喜欢。”
梁青娥笑着道:“这是我家二孙女,今儿好容易陪我老婆子出来一趟,你们要是吓着她,我可不依。”
说着,她开始解封在陶盆上的封口。
封口一共两层,她把绕着盆沿缠的一圈圈绳子解开,再把最上面严严实实罩着的两层旧布拿开,最后把旧布
几乎是封口解开的瞬间,离的近的妇人们,便闻言一股极香甜醉人的微醺气味。
“哇,这味儿可真好闻,这麦仁糟酿的肯定不错。”
梁青娥很满意众人的反应,她从善如流盛出大半碗酒糟,递给了离她最近的一个妇人。
“尝尝,好吃再买,不好吃不要钱。”
妇人接过碗,一口尝完,那是赞不绝口。
旁边妇人们听说试吃不要钱,纷纷伸长脖子,等着尝一口。
等一碗麦仁糟吃完,有那没吃过瘾,又不差银钱的,纷纷开始询价。
“这么大勺子,三文钱,满满一勺。”
梁青娥扬起手中的木勺,又往陶盆里舀上满满一勺麦仁糟,让众人看个清楚明白。
有妇人开口道:“梁婆子,咱人乡里乡亲的,我买两勺,你给个人情价,便宜一文钱咋样。”
二毛妮一听就急了:“这位婶子,咱们小本生意,这么你便宜一文,她便宜一文,咱们连本都折进去了。”
梁青娥见妇人脸色有些冷沉,忙道:“我家这二丫头倒不是怕折本,她怕咱们这么卖,我们再回不了河湾村呐!”
那妇人奇道:“你们怎就回不了村子了,别是故意拿话搪塞我吧。”
梁青娥苦笑着摊开双手,语气里满是为难:\"这麦仁糟在我们村一直是三文钱一勺,要是在这儿卖五文钱两勺,消息传回村里,大伙儿不得戳我脊梁骨,说我胳膊肘往外拐,不定要堵在村口,要把我逐出村子,就是我这孙女,都要跟着挨骂哟。\"
一席话说的众人都笑了。
梁青娥见这妇人仍是不快,不禁也头疼起来。
正这时,一道和缓的声音在人群后响起,“听说婶子来咱们村卖麦仁糟来了,我男人让我买一碗回去尝尝。”
梁青娥寻声望去,就见秦东海的婆娘郑氏,正牵着六丫慢慢向这边挤过来。
“阿奶,二姐。”
六丫看见二人,忙笑眯眯叫人。
小姑娘五岁大,说话软糯糯,笑的比糖都甜,梁青娥看见她,忙盛半碗麦仁糟,放她手上。
六丫乐呵呵道谢后,端起碗旁若无人就吃起来。
她吃的很香很甜,腮帮子鼓鼓的,眼睛晶晶亮,一边吃,一边赞叹。
众人瞧着听着,再回想方才吃进嘴里的美妙口感,都忍不住默默吞咽口水。
“阿奶,真好吃。”
小姑娘把最后一口麦仁糟吃完,又仰头把碗底的糟水一口饮尽,捧着碗,满脸欢喜满足。
郑氏把大海碗递出去:“婶子,我要四勺。”
梁青娥接过海碗,一勺又一勺往碗里舀,每一勺都满当当。
四勺舀完,她又添了些糟水,郑氏接回碗,把十二个铜子递给梁青娥。
“婶子莫要同我推辞,你们小本生意,不光粮食,就是酒曲也得不少银钱,我可不好意思让婶子白忙活一场。”
梁青娥看明白她眼里的意思,从容接过她手里的铜子。
众人都知道这梁婆子是六丫的干阿奶,这老婆子连自家干亲都不肯给人情。
更别提她们这些一不沾二不带故的外人了。
麦仁糟挖动后,独属于发酵的香味愈发浓郁。
众人吸着鼻子,咽着口水。
那就先买一两勺尝尝。
于是,村民们纷纷回家拿碗拿铜子,片刻后,村口满是你要一勺,我要两勺吆喝声。
一大盆麦仁糟很快卖完,祖孙俩喜滋滋开始收拾小摊。
就在这时,一个妇人左右张望几眼,确定无人注意这边,忙上前悄悄问道:“梁婆子,你那三个孙子,下半年还在黄夫子开的学堂读书吗。”
梁青娥诧异抬头,那不然呢。
他们方圆这十来个村子,除了黄夫子开办的学堂,离的近的,也就是镇上的书院了。
但镇上书院的束修费足足高出一倍不说,还得另交伙食费。
她家三个孩子上学,哪里供得起。
那妇人见梁青娥没明白她的意思,急道:“听说黄夫子要把学堂交到他儿子手里,那黄修文连个秀才都不是,这也就罢了,偏还干出偷娶二房这丧良心事……
满蹊娘多好一个人啊,说抛弃就抛弃了,这种薄情寡义的混账,我可不乐意我儿子跟着他读书。”
啥,黄修文,偷娶二房,还要抛弃原配发妻。
梁青娥顿时就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