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揣摩

“九叔请回吧!士开之事,我会询问父皇。不能保证会让九叔满意,只是一定会给个结果。”

先不说高殷受了委屈,即便没有这些事,他也不打算帮高湛这个忙。

首先象征意义上就不可以,他即将主导齐律团队,怎么能在还没开始时就玩弄规则和律法——至少不能明着玩,被人揪住把柄。

虽然只是至尊的随意指令,但他也不能越权,一旦被有心人传出去,不仅齐律团队的名望受到影响,他的老师魏收主持的《魏书》已经被人说成是秽史,他可不想重复魏师之错。

其次是在这个关键时期低头于高湛,会被认为软弱,在正面的交锋里敌不过高湛,被迫为他坏规作事。

更不要说他还被打了长辈牌,受了委屈。

高湛还要靠近,被康虎儿拦住,他倒委屈上了:“太子好不念叔侄情!不过是个奴臣,救他出苦海,让叔叔开心,怎么我的事情到太子这就难办了呢?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可是太子说的,那士开就是猪命狗命,不叫人命了?!”

高殷回怼:

“是什么命,至尊说了算,您不去问至尊,来问小儿辈,还真是没道理!况且王叔朗既有才学又有雅操,施政能任郡守,撰表又能为六叔进谏。”

“和士开又是何人?不过是一杂伎西胡,至尊知道他轻薄,为了九叔好才将他调走,您不想着规正自身,修心养性,还要和这种狎人亲近,是想辜负至尊一片苦心?”

其实和士开是鲜卑人,本姓素和,是鲜卑姓氏,然而他喜好西胡文化,又以此讨好高湛,所以被骂为西胡。

一顶顶大帽子压下来,让高湛心气不顺,若旁下无人,他早就动手了,可前方有康虎儿,这里是凉风殿,对太子动手,可给高洋动他的借口。

官员们因为刚才挨骂,便不敢再上前,无人来给高湛台阶,让他独站那儿显出尴尬,高湛气得跺脚:“哼,太子真是长大,与我们这些叔叔不亲了!”

“这是理政之所,皇叔要是没正经事,就请回去吧!”

高殷下了逐客令,有康虎儿在,高湛深切地感受到了威胁,但又不敢对高殷放狠话,只能咽下怒气离开凉风堂,走了一路,见到汉官便打,留下一片狼藉。

官员们惊魂未定,到处询问经过,得知是太子顶撞了长广王,都吃了一惊,齐国诸勋贵宗王招摇放荡,违礼不法,犹以高湛为甚,苏琼都不敢正面直怼他们,何况是儒弱的太子,这可不像他会做得出的事。

可见到横眉冷目的太子,他周身冷冽的气场令官员们肃然,心下居然有了小小的安全感。

因此,对于高殷将要制定新齐律的事情,官员们居然有了些小小的期待。

高德政汇报完,高洋忍不住哂笑。

“这孩子……连叔父都敢顶撞了,真是没大没小。”

虽然高洋这么说,但从语气上判断这是夸赞,于是高德政笑着说:“佛前亦有怒目金刚,何况是人?太子此举,倒有至尊些许风度,臣深喜之。”

高洋随意应了一声,和高德政继续谈论其他事务。

等和高洋的小会结束,高德政便悄悄来到凉风殿,向太子说些可以透露之事。

“右仆射是说,至尊从头到尾都没再提起和士开?”

高殷沉吟:“那永安、上党二王呢?”

高德政微微摇头,他可不敢提这茬。

“至尊未提……”高殷思索片刻,忽然笑了:“原来如此,至尊心意真是深广。”

其实没什么复杂的,高浚高涣的王爵已经被恢复,按理来说应当讨论恢复官职,但没人敢向高洋提出,所以除非高洋自己主动下令,否则就只有力保二王并收拢他们为羽翼的太子可以进言。

高浚此前是青州刺史,高涣则做到了尚书左仆射,作为宗王,他们复官不应该差原先的官位太多。

再考虑到让他们支持太子,必须有一定实权,那就非得让杨愔高德政高归彦让出个位置,或者从高演高湛身上拿走录尚书事,才好说作为太子的羽翼。

但高洋今日调动了列位重臣的官职,却没对二王做出安排,甚至三公的位置都没给他们腾出来等太子进言,就说明高洋不想让他们回朝。

这也正常,两人被关了一年有余,说没有怨气是假的,这个时候轻易恢复官位,他们只会觉得这是自己受气后应得的,甚至补偿的力度还不够。

所以高洋干脆不给他们官禄,也不希望高殷进言,而是让他们进入高殷的大都督府,直接由高殷带着做事,让高殷成为他们唯一的太阳。

历朝的老皇帝在临死之前,如果想给接班人铺路,有一个经典操作就是打压部分看中的人才,故意将他们贬斥,这样等新帝上位之时,仅仅只是恢复官位、或者稍微重用了些,就能收获这些人才的效忠。

这件事高欢也做过,高殷念叨过的慕容绍宗就是个杰出人才,当年曾经劝过尔朱兆不要将六镇流民交给高欢,如果尔朱兆听从了这个建议,那今日都不会有高齐。

尔朱兆败后,慕容绍宗投降了高欢,高欢不但保留了他原

来的官职,而且经常让他参预军议,但终高欢一世,他都没被重用,就是因为高欢要把他留给高澄。

所以高洋拔擢两个弟弟很容易,但他们和高洋有了仇怨,高洋的拔擢没什么用,等高殷上位,却又论不到高殷身上去,因为官职是在天保朝获得的,那样不能算是高殷的赏识,高殷的拉拢未能尽其功。

而高殷带着他们进入大都督府,倒没什么问题,有了这么一层历练的关系,他们未来也会是从大都督府里出来的府臣班底,彻底打上高殷一系的烙印,高殷提拔他们也是顺理成章。

这也是高洋对高殷无声的考验。

若是高殷希望短期内二王就对他有所助益,可以去找高洋进言,重新启用他们,然而这样就磨掉了很多不可计算的情分。

要是对自己有自信,也可以直接任用,高殷正是如此打算的。

“多谢右仆射告知,殷感激不尽。”

高德政是高洋的潜邸之臣,如王晞之于高演、和士开之于高湛,当年高洋的臣子们希望高洋进位为帝,选择的民意代表正是高德政。

从受禅那天起,高德政就被任命为侍中,与杨愔一起总领政事,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可如今高德政越过越担忧,因为他认识的那个腼腆高洋已经彻底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日渐昏暴的君王,变化之大,令他害怕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