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回忆录七星肥熊

第384章 该给一点震撼了

皇宫。

自从元宝炬登基之后,乙弗皇后很少见到他。

“陛下!”

乙弗皇后作为元宝炬的正妻,还是很有威势的,她一来,元宝炬身边的莺莺燕燕都散了。

被搅扰了兴致的元宝炬对于乙弗皇后并没有好脸色。

“皇后怎么来了?”

“臣妾听说陛下要放任元氏宗亲去地方上任官?”

元宝炬一听,脸上露出了笑容。

“怎么,你要为你们乙弗氏的子弟求官么?”

元宝炬本以为乙弗氏是来求他的,心里还很高兴,可乙弗氏却是摇了摇头,道:

“陛下是否三思?”

元宝炬眉头一皱,问道:

“为何?”

乙弗氏道:

“这些元氏宗亲要是放了回去,想要让他们再回来就难了。”

元宝炬听了,却是不在意。

“不回来就不回来呗,省得整日里在朕耳边要这要那的!”

“可就怕他们会生事啊!”

元宝炬挥了挥手,道:

“你怕这怕那的做什么,难道他们在洛阳就不生事了么?”

元宝炬刚刚说完,殿宇之外,就传来了一声通禀。

“陛下,不好了!”

元宝炬身边的内侍跑了进来,脸色匆忙,看见乙弗氏也在这里,跟着行了一礼。

元宝炬看着自己的内侍如此模样,问道:

“何事如此惊慌!”

“元修被人打了!”

元宝炬听了之后,挥了挥手,道:

“打就打呗,这小子被打死了都活该!”

“陛下,这次事情不简单,打人的跟秦王有关!”

元宝炬一听,心中一惊,立马道:

“那还不去抓人!”

内侍一愣,问道:

“抓谁?”

“当然是元修了,快去抓了,送牢里待着去!”

“陛下,这事可能有些麻烦。”

“啊?”

……

“贺六浑,听说了没有?”

尉景从洛阳东市买菜回来,将第一手的坊间传闻带了回来。

此时的高欢正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喝茶,娄昭君和高娄斤在附近忙活着。

“何事啊?”

高欢家因为侯景的贡献恢复了平静,生活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之中。

对于尉景的一惊一乍,高欢家都习惯了。

每日,尉景都要带回来些坊间传闻来。

“元修被人打了!”

“打就打呗!”高欢听了,不是很在意,“姐夫,你也别整日里打听这些坊间传闻了,没事的话就去宅子那边盯着,早点建好咱们早点回邺城。”

“这次不一样,打人的和大野爽有关!”

尉景这么一说,高欢精神一震,便是正在忙活的娄昭君和高娄斤也凑了过来。

“如何?”

“坊间都传遍了,说是北面来朝觐的胡人在四坊市和元修起了冲突。你们可不知道,当时的场面有多混乱,听说打得血刺呼啦的。”

众人吃着瓜,追问道:

“然后呢?”

“元修这小子带着的侍从不敌,被胡人打趴下之后,这小子剩一个人,还敢放话威胁,说自己是天家贵胄,孝文帝之孙,当今陛下的兄弟,要他们好看。”

高欢听了,有些疑惑。

“这和大野爽有什么关系?”

尉景解释道:

“那些胡人听了,说他们居于北地,只知天可汗,未闻中原有天子。”

高欢听闻之后,面色变了,已经从纯粹的吃瓜状态变成了审慎之态。

他思考了一会儿,而后变得极其兴奋,露出了幸灾乐祸之色。

“快,派人盯着宇文泰那边,有什么尽快来报!”

“诺!”

……

屋子里,宇文泰低声嘶吼着。

“他要做什么!”

元修被打之后,将事情闹得很大。一众元氏宗亲将这件事情闹到了元宝炬那边,要元宝炬严惩那些胡人。

可这哪里是要严惩这些胡人,分明是冲着李爽去的。

关键是,宇文泰还无法置身事外。毕竟,他是元修的妹夫。

这一刻,宇文泰有些心烦意乱,取了一个元氏的宗女,固然对他有帮助。

然而这个元修,实在是太不稳定了。

宇文泰麾下的大将刘亮从外走进了屋中。

“主公,外面有人在盯着我们!”

刘亮虽是一员勇将,但也是心思细腻之辈。他回来之后,便察觉到宇文泰的宅子外面有人。

宇文泰挥了挥手,有些烦躁,道:

“别管了,都是高欢的人。”

“他们如此明目张胆,想要如何?”

“还能做什么,左右不过是想要看我的笑话!”

宇文泰此刻不想要管这些了,而是问道:

“元修那边如何了?”

“闹得很大,还有人说,这大魏不知是天子大,还是天可汗大?”

宇文泰听了,越发肯定,这帮人就是冲着李爽去的。

李爽率军进入洛阳之后,掌控了整个洛阳,还在洛阳推行均田令,将土地赏赐给了有功的将士。

元氏宗室对此颇有怨言。

只是,他们这么做的底气在哪?

光凭着元氏宗亲手里的那些兵,如何能与李爽为敌?

宇文泰想不明白,便在此时,屋外传来了一声通报。

元修来了,说是要在他这里休养几日。

宇文泰听了这话,眼眸之中带着一股杀意。

“让他进府吧!”

……

金镛城。

百尺楼上,李爽正在看着从关中送来的文书。

侯景在旁,愤愤不平。

“大王,这帮人也太不识好歹了,要不,臣去收拾他们!”

李爽听了,问道:

“你想要如何?”

“臣带兵把他们都抓了。”

李爽一笑,问道:

“如此,我们和尔朱氏又有何区别?”

侯景听了,解释道:

“大王你不知道,我问过那几个胡人和当时在场的路人,是元修这厮在挑事,非要用买驽马的价买人家的良驹,人家不卖还不让人走!”

李爽却是道:

“人家就是在挑事,可你又能如何?”

侯景疑惑道:

“这帮人想要做什么?”

这不就是螳臂当车么!

“这帮元氏宗亲便是要让洛阳乃至天下的人都认为,我们就是下一个尔朱氏!如此一来,均田令也好,其他也罢,想要推行下去便会变得很困难。”

侯景听完,道:

“这帮人还真是会玩阴的啊!大王,我们该如何?”

李爽道:

“把那几个胡人找来。”

“诺!”

不一会儿,那几个胡人就被侯景找来了。

他们个个身材高大,并不像是一般的胡人那般矮小。便是胡人前来朝觐,也是要讲体面的,不会派些尖嘴猴腮的人来。

一进屋中,他们就跪了下来,道:

“拜见天可汗!”

李爽居高临下看着他们,并没有让他们起身。

一众胡人有些不安,有人开口道:

“奴等知道给天可汗惹了麻烦,愿意听凭天可汗处置。”

李爽听了,却是问道:

“尔等部族,今岁所产如何?”

“有赖天河汗之恩典,我部今岁丰足,牛羊新增三千余头,幼子两百,得皮毛、药材数十车,另余糜子千余石。”

李爽听了,笑道:

“你们部落之人善于医治牛羊马驼,可派二十人去长安进修。本王欲在夏州设牧监,尔等学成之后,便入夏州监养育牛羊马驼,初为九品,择优而升。”

“奴等谢过天可汗!”

李爽挥了挥手,道:

“这洛阳城,还没有人能让本王有麻烦。尔等今日就去法曹自首,该如何办就如何办!”

“遵命!”

几名胡人走了之后,侯景凑了过来,问道:

“大王,这事完了么?”

李爽一笑,道:

“这事完了,不过之后的麻烦还会陆续而来。”

“那该如何?”

“你说这些元氏宗亲如何能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在这个时候挑事?”

侯景听了,摸了摸自己的胡子。

“元氏手里的兵也不多,就算汝南王元悦去了河南,手底下也没有多少人啊!”

便在此时,侯景忽然灵光一闪,道:

“难道是他们和梁人勾结了?”

李爽道:

“宇文泰已经被牵扯进去了,不能让高欢光看着。”

侯景听了,拍了拍胸脯,道:

“大王放心,我有九种方法让贺六浑这小子和这事扯上关系,九种!”

李爽点了点头,道:

“如此,这洛阳就先交给你了。”

侯景有些惊讶,问道:

“大王要去哪?”

“我得回一趟关中,处理各大牧监之事!”

——

如果说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那么畜牧业就关乎一个国家的上限。

牲畜和船,乃是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秦汉皆因马政而兴,骑兵纵横,称霸天下,威震四夷。

当然,也有马政一塌糊涂从而战力也一塌糊涂的朝代。

李爽率部回到了关中,但没有去长安,而是去了沙苑!

在这里,早有人等候了。

贾思勰!

李爽见到贾思勰的时候,他正带着一大票学子在沙苑新建造的牧场中检查兽群。

作为李爽的大司农,这些年来,贾思勰主政关中农事,还培养了大量精通农学的学子,为关中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见李爽来了,贾思勰拱手道:

“大王!”

“不必多礼,如何了?”

贾思勰道:

“此地水草极佳,臣在此地培育的牛羊,肉质肥美,且产奶颇多,可以为酪。此外,臣还在此地建了窖,组织人手,刈青草,埋藏在窖中,冬日可以喂食牛羊。”

沙苑位于渭河与洛河交汇处,水草优良,还是碱性地,从汉时起此地就建立了马场,乃是关中顶级的牧场。

李爽点了点头,带着贾思勰离开后,回到了临时建起的大帐之中。

贾思勰与李爽独处之时,便滔滔不绝的汇报了他的工作进度。

关中虽有种植水稻的地方,但产区小,大部分地区和北方其他地区一般,都是旱田。

贾思勰主政之下,实行的是粟——麦——豆类轮种制度,两年三熟。

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农业是个粗糙的活。他们并不是不种地,有时也会靠着种田收取粮食作为补充。不过游牧民族的农业,就是将种子撒在地里,第二年来看,能收获多少便是多少。

可在贾思勰这里,农业就是艺术。

百姓宅子的构建、永业田种植经济作物的区别、各个地方的水土地势,种种因素都与农业息息相关。

对于关中百姓来说,贾思勰主持之下的农业生产,简约、简便,但不简单。

李爽点了点头,道:

“本王欲在关陇灵夏恒朔等地设立多个监司,司掌牛羊驼马。”

贾思勰走到了李爽身边,看了看具体的资料,有些惊讶。

北魏的畜牧业极其发达,甚至一度是国家的支柱产业,曾经在大马营草滩也就是山丹军马场养了百万匹马。

到了今日,依旧有着大量的留存。

贾思勰看了看李爽的设计,基本上是在北魏旧有的体系上作了升级。

陇右诸监、河西诸监、夏州监、恒朔诸监,除此之外,还设有长安牧苑、沙苑监和楼烦监。

这的确是一个宏大的构想,不过最终要完成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

为什么马政要国家来推行?

最大的一个原因,老百姓不爱养马。

老百姓养鸡,只需要偶尔喂些谷子,不仅可以吃,且鸡能生蛋,丰富餐桌。

老百姓养猪,猪不但什么都吃,养起来简单,而且猪对农业生产大有裨益。便是杀了猪之后,剩下的骨头,磨成粉撒田里,也能增肥。

老百姓养牛,那更不用说了,乃是耕田、运输主力!

可马不一样,养马不但耗费时间精力,而且成本高昂,更重要的是,养了没多少用。

论耕田、运输,马比不上牛。

论肉奶产出,马也比不上牛羊猪。

而且,马一边吃一边拉,粪便是酸性的,糟蹋庄稼。

对于种田的老百姓来说,他们一没时间照顾马匹,二是养来性价比不高。而且,光是糟蹋庄稼这一点,就是死穴。

所以,马政必须由国家推行,便是要让老百姓在民间大规模的养马,也需要给大量的补贴。

不过这个时代不一样,北方有着大量的胡人部落,接纳他们,可以降低养马的成本。

贾思勰粗略的看了一遍,当看到沙苑监时,有些好奇。

“大王设沙苑监,专司牛羊养殖,乃是为了专供长安么?”

李爽摇了摇头,道:

“乃是为了育种。”

“育种?”

李爽看向了贾思勰,双手负后,有些高深莫测。

“不知你作为当世农学大家,可知物竞天择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