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收官之战,墙前无眠

第三轮问责的最后一天,省政府调度室凌晨五点便灯火通明。数据墙上只剩下不到一成的红条,却像一根根钉子钉在人心口。

陈晓峰一早赶到,把新的节拍表贴在白板中央,用红笔圈出“收官”二字:“今天必须全清,不留尾巴。”他扫视一圈,把目光落在岳州、怀南、株洲三地的屏幕:“今天上午十点前要完成节点验收,下午两点举行收官发布会。”

晨雾未散,广场上已聚集了数百名群众,新闻车、直播设备一字排开。大屏幕滚动播放最新数据,每一次绿条拉长,都引来一片掌声。一个年轻代表拿着扩音器解释:“今天剩下的主要是教育配套和市政工程,大家可以扫码看实时进度。”屏幕下方的评论弹幕不断涌出:“坚持住,等你们全绿!”

上午八点,李一凡主持当天的收官推进会,声音冷静而有力:“今天是三天交卷的最后一刻,不能给自己留借口。谁敢拖到晚上,我就在广场上点名。”他点到株洲教育口:“最后三间教室装修,上午必须完成封顶,下午验收。”

又盯着怀南市政局:“供水管网换管工程,你们承诺今晨六点完工,为什么到现在还没上传竣工照?”对面的视频画面里,怀南负责人紧张地回答:“正在做最后压力测试,半小时内上传。”李一凡盯着秒表:“半小时后我亲自看照片。”

会议结束,陈晓峰带队直奔星城南郊的棚改项目现场。那里聚集了几十名工人,推土机轰鸣作业,群众代表拿着表单逐条核对补偿名单和搬迁进度。一个妇女当场指认少了自家一份,项目负责人立刻调出系统核查,确认是录入错误,当场补登,群众代表签字后拍照上传。调度室大屏右下角随即刷新,红条变绿,现场响起一阵掌声。

十点整,怀南传来最新竣工照片和水压曲线,数据合格。陈晓峰让值班员马上更新系统。大屏上的红条又缩短了一截,广场上自发响起口哨声。

朱洲教室封顶消息紧跟着传来,群众代表和家长代表集体在进度表上签字,镜头捕捉到孩子们举着写有“谢谢”的牌子在现场挥手。新闻直播同步推送,评论区刷满:“教育工程提前完工,给力!”

中午十二点,省政府发布收官前的“午间战报”,显示全省完成率已达九成八,只剩最后二十二条。王平亲自带队出发,对最后几条问题进行现场督查,防止突击应付。他们直奔岳州一处污水处理厂,发现现场有两处水样未封存,当场要求重新取样并封条,群众代表在封条上签名。一个小时后,合格报告上传,调度室随即销号。

下午两点整,省政府新闻发布厅座无虚席。李一凡站在台上,身后的大屏幕实时显示最后几条倒计时红条。调度员在耳机里汇报:“株洲最后一条数据已上传。”陈晓峰立刻示意切换画面,全省屏幕同步更新,最后的红条瞬间跳成绿色,全场掌声雷动。李一凡面无表情地举起手:“宣布,第三轮问责全省销号完成。”

会场掌声久久未落,媒体镜头迅速捕捉群众代表激动落泪的瞬间。一位老代表哽咽着说:“三天三夜没白熬,墙前的每一条都兑现了。”记者把这句话打成标题,《墙前兑现》当晚冲上本地热搜第一。发布会结束,李一凡没有立刻离场,而是带领常委们走到广场问题墙前,亲手把“第三轮问责完成”贴在最上方。

傍晚,星城广场挤满了人。所有绿单在灯光下像一面巨大的荣誉榜,孩子们在墙前拍照留念,企业主指着自己关心的项目说:“这就是最好的政务公开。”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分发《群众代表制度手册》,第一批印刷一万册,被一抢而空。有人当场翻开手册,看到每一步都有详细模板,感叹道:“照着做就行,没借口了。”

夜幕降临,省政府八楼的灯依旧亮着。陈晓峰带着督查室的人逐条复核档案,把所有签名、照片、视频、报告整理成册。他在封面写下:“第三轮问责全记录。”王平坐在一旁,神情凝重:“这套制度得保持下去,不能松劲。”陈晓峰点头:“下一步要做季度竞速,把压力变成长效。”

深夜十一点,李一凡独自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广场的人群渐渐散去。风把旗帜吹得笔直,绿单在灯光下泛着微光。他缓缓地说:“明天起,我们要做的,是让墙上的绿单更新得更慢一些,因为问题少了;让群众站在墙前更安心一些,因为兑现成了常态。”他转身把《制度手册》收进公文包,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央调研组。

午夜十二点,广场的灯终于熄灭,但整座星城像是还在呼吸,等待新的节拍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