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让他们知道这里是谁的地盘?
“敲山震虎?陛下的意思是,您想利用圣火教震慑拜占庭帝国的那个什么教会?”
听杨安如此说,长孙无垢愣了愣,随后才黛眉微蹙的看着杨安。
尽管杨安此时并未明说他要震的虎是什么?但长孙无垢却也可以肯定,杨安应该说的就是拜占庭帝国的那个教会。
毕竟作为大隋皇后,她纵然不参与朝政,却也早就听说了那个教会也要来大隋传道的事。
既然听说了,她肯定会有所猜测。
果然,见她明白了,杨安也当即颔首道:“正是那个教会,那教会咱们大隋这边的人或许不太清楚,但根据朕所了解的,他们在西方大陆影响很大,比萨山帝国的那个圣火教可要厉害多了。”
“这样的一个教会想来大隋传道,朕自然得留一手,让他们知道这里是谁的地盘?”
“当然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至少现在,朕也只是防着他们而已,其实在朕心里,朕希望我大隋的所有信仰势力,都能与朝廷一起造福百姓,而并非为了自身利益内耗。”
杨安说完这话就不再言语了,长孙无垢也这才微微颔首道:“确实,朝廷若是一直处于内耗之中,对百姓来说也并非好事。”
“不过臣妾相信陛下肯定能解决。”
“呵呵,你就这么相信朕啊?”
顿时,杨安饶有兴趣的打量着长孙无垢,长孙无垢也这才俏脸一红,小声道:“那当然了,陛下可是臣妾的夫君呀?”
一句话,说的杨安顿时就有些动情,随后更是唔的一下,就堵住了长孙无垢那柔软的红唇,下一刻便拽着她躺在了甘露殿的凤塌之上。
甚至仅仅只是一会,这处寝宫之中,就已经到处都是两人剧烈的喘息声了。
声音好似雨打芭蕉,又好似销魂仙曲,直至小半个时辰后,杨安才搂着长孙无垢休息了。
在皇后的甘露殿休息了一夜,第二日上午,杨安刚刚用过早膳,太监总管黄德就跑了过来,对着杨安小声说:“启禀陛下,各位内阁大臣已经在大业殿等候了,齐王殿下也在。”
“嗯,知道了,让他们稍微等等,朕一会就到。”
杨安嗯了声,待到与长孙无垢用过膳食以后,他才对着长孙无垢叮嘱了几句,然后便起身前往大业殿了。
到了大业殿,看见房玄龄,李靖,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以及齐王与孙纲他们都在,杨安顿时便笑道:“各位爱卿来的挺早啊?”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让人召见,臣等岂敢怠慢?”
房玄龄众人笑笑,这话说完,房玄龄便率先对杨安疑惑问:“敢问陛下,不知您此番召臣等来此,可是为了越国公令狐熙的身后事?”
房玄龄他们以为杨安是为了此事,毕竟杨安返回洛阳的这阵子,他们内阁也早就接到了令狐家派人送来的消息,得知了令狐熙病故的事。
“啥?令狐老大人已经去了吗?”
但杨安听到这却愣住了,随后便好奇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朕怎么不知道?”
甚至就连齐王此时也有些不解了,因为他们离开敦煌郡的时候,令狐熙还活着呢?
“快一个月了,应该就是陛下从敦煌返回期间。”
房玄龄没有说话,长孙无忌却叹息一声回复,说的杨安也有些唏嘘,然后便无奈道:“哎,也罢,总归令狐老大人也算高寿了。”
“好了,咱们不说此事了,此事你们内阁回头看着办就行,咱还是说说朝政上的事吧。”
“朝政上的事怎么样?朕不在的这段时间,朝廷可有大事发生?”
杨安虽然打算与内阁商议成立骁果卫的事,但他怎么说也有将近两个月不在宫中,故此这会,他肯定要先问问朝政上的事。
对于杨安的性子,房玄龄他们也了解,所以很快便笑道:“朝政上倒是没有什么大事,唯一的紧要之事,就是燕王杨倓在倭夷那边得知了朝廷拥有红薯,土豆,玉米等新刑农作物,特此派人觐见,想让朝廷也给他们一些种子。”
“哦?杨倓那小子都知道了吗?”
杨安诧异了下,当即目光看向了齐王,但齐王却立刻解释说:“不是本王不是本王,本王自从杨倓前往倭夷就藩以后,还没与他联系过呢。”
齐王说的就好像很担心杨安会怀疑到他一样,使得杨安也哑然失笑,然后才没好气的道:“朕也没说就是你透露的消息啊?”
“再说了,倭夷如今也是我大隋国土,那里的百姓,也都是从我们中原迁徙过去的。”
“既然如此,朝廷理应给他们种子。”
“此事就交给二哥你来办,总归你的农事司,也正好负责此事。”
“行,没问题,那我回头让人给杨倓送点种子。”
齐王咧嘴笑笑,杨安微微颔首,随后便看向了房玄龄他们,再次问:“还有其他事吗?有就一并说出来。”
“没了,其他的事都是一些小事,臣等已经处理过了。”
房玄龄他们摇头,杨安嗯了声,这才满意道:“好,既然你们没事了,那朕就说说朕的事。”
“朕此番前往敦煌,在那里发现了一些欺上瞒下的官吏……”
“故此朕打算在内阁之外,成立一支专属于朕的骁果卫,由他们帮朕监督我大隋各地的官员,不知各位爱卿意下如何?”
杨安简单将他在晋昌郡的所见所闻对房玄龄他们说了下,说完就等着他们的回复了。
“臣等没有异议,事实上就算陛下不说,臣等也想向陛下谏言了,毕竟咱们大隋如今的监察制度,确实得完善一番。”
而房玄龄众人,也在杨安看向他们的时候,立刻就笑着回复。
不过话刚说完,房玄龄却又再次道:“只是陛下,若是按照您方才所说,您的这支骁果卫是覆盖中央与地方的话,这支骁果卫的人数,少说也得二十万。”
“这么多的人,对朝廷开支也有不小的压力啊。”
若是杨安未曾重修重建大隋的各处路桥,那么以大隋朝廷的财力,肯定可以负担得起这二十万人的费用。
但现在,杨安这边还在修路造桥,五大军事基地以及徐世勣的远征军也需要花钱,这就让房玄龄担心朝廷财政紧张了。
甚至就连李靖,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徵他们也跟着颔首,很显然,他们也对财政有些担心。
“没事,财政这一块朕早就想到了。”
但杨安却摆手笑笑,然后继续道:“朕决定开放蒸汽机以及大隋科技院这些年研究的民用技术,将这些技术推广到民间了。”
“如此一来,我大隋的商业肯定能迅速繁荣起来。”
“只要商业繁荣了,财政吃紧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各位爱卿觉得怎么样??”